钒氧化还原电池碳纸电极改性研究
【摘要】:由于碳纸材料亲水性差,电化学活性较低,在用作钒电池电极前需对其进行改性。论文对碳纸电极分别进行了水热氧化及水热氨化法处理,探讨了亲水性的改善与V(Ⅳ)/(V)电对在电极上反应活性的关系,主要内容如下:
研究了钒电池用碳纸电极的水热酸氧化法,将处理用硫酸的浓度降至了3mol/L,并与传统的酸氧化法及热处理法作了比较,经水热酸氧化后的碳纸电极电化学活性更好。对水热氧化的处理条件进行了系统的筛选,最佳处理温度为180℃,硫酸与双氧水混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处理效果要好,其最佳体积极比为2:1,对高压反应釜的最佳填充度为30%。使用处理后碳纸电极组装成的电池,在20mA/cm2时,电池电流效率为96.6%,电压效率为86.4%,能量效率达到了83.5%。
在180℃下对碳纸电极进行了不同时间的水热酸氧化处理,并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接触角测试对碳纸电极进行了结构表征。傅里叶红外测试表明羰基和羧基等含氧基团被成功的引入到了碳纤维上,而水的接触角测试表明,经过12h处理的样品接触角最小,为100.8°。相应的循环伏安,交流阻抗以及充放电测试结果均表明此样品的电化学性能最好,说明亲水性的提高改善了电极的电化学活性。用此样品组装的单电池性能优异,在30mA/cm2的电流密度下能量效率达到了80%,相应的电流效率和电压效率分别为96%和84%。
在不同温度下对碳纸电极进行了水热氨化处理,处理后碳纸电极的亲水性和电化学活性明显得到改善,最佳处理温度为220℃。用处理后碳纸组装成的电池,在10mA/cm2时,能量效率可达87.4%。说明纤维表面含氮官能团的引入,在改善电极表面性能的同时提高了电极的电催化活性,从而提高了电池的性能。
|
|
|
|
1 |
谷程秀;日本非织造布电池隔膜的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00年11期 |
2 |
孙小青,孙卫东,王华,高毅;微孔滤膜在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应用[J];塑料;2003年02期 |
3 |
;比亚迪投资扩建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J];电子元件与材料;2010年01期 |
4 |
木易;;锂离子电池隔膜国产化现曙光[J];新材料产业;2006年09期 |
5 |
王旭;焦晓宁;;电动汽车用MH-Ni电池隔膜研制进展[J];新材料产业;2006年04期 |
6 |
;辽源4400万平方米锂离子电池隔膜项目融资[J];电源技术;2008年09期 |
7 |
李诚芳;电池隔膜[J];电池;1986年02期 |
8 |
邱德瑜,成凤英,尹承滨,糜天英;化学电源中的隔膜[J];电池;1998年01期 |
9 |
吴大勇;刘昌炎;;锂离子电池隔膜研究进展[J];新材料产业;2006年09期 |
10 |
汤人望;李红祝;王虹;余调娟;李荣年;;聚丙烯纤维在电池隔膜材料生产上的应用[J];产业用纺织品;2007年01期 |
11 |
董震;丁志荣;董文曼;;基于超吸水纤维的电池隔膜的性能研究[J];产业用纺织品;2010年11期 |
12 |
张雪冰,叶寅,邱士龙;氧化交联PVA电池隔膜的性能研究[J];电池工业;2005年03期 |
13 |
叶寅;邱士龙;;辐射接枝制备电池隔膜研究现状[J];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2006年01期 |
14 |
齐大非,齐谦益;锌锰干电池隔膜[J];电池;1994年02期 |
15 |
许景秀,郭秉臣;非织造蓄电池隔膜材料及其工艺介绍[J];国际纺织导报;2002年S1期 |
16 |
;动力电池研究系列之电池隔膜:动力电池如火如荼,小隔膜将有大作为[J];半导体.光伏行业;2010年04期 |
17 |
;佛塑子公司金辉投资三期锂电池薄膜项目[J];国外塑料;2011年04期 |
18 |
陈鹤鸣,唐荣保;聚四氟乙烯丙烯酸辐射接枝制备电池隔膜[J];电池;1981年03期 |
19 |
;日本用辐照接枝聚合法研制出新型电池隔膜[J];国外核新闻;1983年07期 |
20 |
周筝;;一种环保化学储能电池——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