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Z91镁合金单轴棘轮效应及低周疲劳行为研究
【摘要】: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其疲劳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镁合金零部件在实际服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承受非对称循环应力,产生棘轮效应,将严重影响其疲劳性能。因此,对这类构件进行疲劳可靠性设计时,需要考虑材料/零部件的棘轮效应及其对疲劳行为的影响。本文研究了AZ91镁合金的单轴棘轮效应和低周疲劳行为特点,探明了材料在棘轮效应和低周疲劳行为作用下的失效机理。研究内容与主要成果包括以下四方面:
(1)通过对AZ91镁合金进行非对称应力循环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循环特性和单轴棘轮效应特性,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材料先呈现循环硬化特性,后呈现一定的循环软化特性;材料的单轴棘轮应变随平均应力、应力幅值、峰值应力的增大和峰/谷保载时间的增加而提高,而且应力加载史对棘轮应变的影响显著。此外,由于轧制镁合金板材具有各向异性特征,导致材料轧制方向的棘轮效应较横向方向更为突出。
(2)基于材料疲劳失效过程中的能量耗散机理,研究了各种工况参数对低周疲劳行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低周疲劳失效寿命随平均应力、应力幅值、峰值应力的增大而降低,随应力比的增加而提高。
(3)基于低周疲劳失效寿命实验结果,综合考虑非对称循环加载工况参数对疲劳寿命的影响,通过修正Basquin模型中的疲劳强度系数和疲劳强度指数,建立了AZ91镁合金低周疲劳失效寿命的预测模型,其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散度仅为23.77%,因此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精度。
(4)通过对试样失效断口形貌观察和金相组织分析实验,探明了材料在棘轮效应和低周疲劳行为作用下的失效机理,结果表明:在应力循环初期,棘轮效应剧烈,容易在孪晶界、位错塞积等处萌生裂纹;在应力循环中期,由于棘轮应变总是朝着材料最大延性方向发展,棘轮应变是裂纹增长的驱动力;在应力循环后期,由于材料内部空洞长大、裂纹扩展等缺陷的不断加速,导致其内部应力集中更加明显,严重降低其承载能力,最终发生疲劳失效。
|
|
|
|
1 |
赵廷仕;;45钢低周拉压疲劳累积损伤[J];机械强度;1993年03期 |
2 |
韩振贵;石油化工设备用钢抗震许用应力准则探讨[J];抚顺石油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
3 |
颜勇;童云生;;循环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在低周疲劳中的应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1989年01期 |
4 |
杨平生,廖小宁,洪春勇;应变速率对低碳钢疲劳断裂机制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年04期 |
5 |
毛雪平,杨昆,刘宗德,蒲泽林;30Cr2MoV转子钢的常温低周疲劳的实验研究[J];动力工程;2002年01期 |
6 |
冯志强;;聚合釜筒体产生裂纹的原因分析与控制对策[J];石油化工安全技术;2006年01期 |
7 |
田锋;李中奎;张建军;王文生;周军;;M5合金的高温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稀有金属;2008年06期 |
8 |
史耀武;史轩;;工程机械用800MPa低合金高强度钢焊接接头低周疲劳性能研究[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年01期 |
9 |
尹树明;赵述哲;成泰民;;等通道转角挤压处理的镁合金AZ31的低周疲劳行为[J];轻金属;2011年08期 |
10 |
范志超
,蒋家羚;16MnR中温环境下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行为研究(一)[J];压力容器;2002年11期 |
11 |
蔡力勋;陈旭;;用于多轴低周疲劳试验与分析的MTS应用软件研究[J];机械强度;1992年04期 |
12 |
盛光敏,龚士弘,彭侃;高应变低周疲劳的能量分析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6期 |
13 |
李云卿,唐祥云,马莒生,黄乐;62Sn─36Pb─2AgSMT封装焊点的等温剪切低周疲劳特征[J];金属学报;1994年04期 |
14 |
张以增,李国琛,徐明英,杜明亮,樊卫东;低碳钢的大应变低周疲劳[J];机械强度;1995年04期 |
15 |
叶笃毅,王德俊,平安;低周疲劳中结构钢的宏观与细观变形行为[J];钢铁研究学报;1996年03期 |
16 |
洪鹤,孙家仲,陈立佳;镍基高温合金GH4049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
17 |
丰崇友;王兴国;于海生;佟立丰;刘义虎;;纯钛BT1-0低周疲劳损伤机理的研究[J];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18 |
付鹏飞;刘方军;毛智勇;李晋炜;;电子束局部热处理对TC4合金接头疲劳性能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7年02期 |
19 |
郑凌凌;宋儒将;;转炉余热锅炉运行实践及其改造思路[J];有色设备;2010年04期 |
20 |
章安庆,孔庆平,师昌绪;一种镍基合金的蠕变和低周疲劳的交互作用[J];金属学报;197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