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患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回顾性调查
【摘要】:目的:调查湘雅医院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探讨预防措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保护效应。
方法:回顾性调查湘雅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骨科大手术患者临床资料299例,男142例,女157例,年龄8-87岁,平均(57.1士9.9)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42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59例,行髋部骨折手术98例;206例患者采取了药物预防措施,299例患者都采取了机械预防措施。自制病例报告表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基本信息、主要的入院诊断、手术前合并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术前血甘油三脂水平、手术名称、卧床持续时间、预防措施、下肢DVT形成及双下肢深静脉超声结果等。所有临床病例分别根据各相关项目赋值以计数资料表示,以SPSS统计分析预防措施对DVT发生的影响。此外,与2002年亚洲七国及地区19个中心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DVT发生率的区别及预防措施的保护效应。
结果:经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确诊下肢DVT形成2例,发生率为0.67%。另有临床症状未经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为9例,可疑DVT发生率3.01%。年龄、糖尿病、感染、活动性出血、甘油三脂水平、卧床持续时间对下肢DVT发生无明显促进作用,而采用预防措施可能有降低DVT发生率效应。与2002年亚洲七国及地区19个中心骨科大手术后下肢DVT比较,本研究采用预防措施使DVT发生风险降低为报道的1%,使症状性DVT发生风险降低为报道的5.7%。
结论:湘雅医院症状性下肢DVT发生率为0.67%,低于国内外报道的未预防者,其较低的发生率与预防措施的使用相关。年龄、糖尿病、感染、活动性出血、甘油三脂水平、卧床持续时间可能促进下肢DVT的发生,但在本研究中没有体现出其促进作用,考虑为预防措施干预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