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Cr(Ⅵ)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Cr(Ⅵ)还原菌的筛选研究

尹贞  
【摘要】:本论文采用DGGE和RFLP技术分析了湖南某铁合金厂铬渣堆埋场附近的土壤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并对土壤样品中的Cr(VI)还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和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DGGE结果和RFLP结果均显示样品1中的细菌多样性最高,样品4次之,样品8最低。但三个样品中都含有Rhodobaca bogoriensis、 Limnobacter thiooxidans、Halomonas sp、Azoarcus sp.、Dethiobacter alkaliphilus和Hydrogenophaga sp.等6种菌。 主成分分析(PCA)发现,化学元素组成影响铬污染土壤细菌多样性,样品8与另外两个样品的细菌多样性差异较大。典型对应分析(CCA)发现,三个样品中Thiomicrospira sp.、Marinobacter alkaliphilus、Brevundimonas sp.、Sphingomonas hunanensis、Azoarcus sp.、Hydrogenophaga sp.、Indibacter alkaliphilus和Oxalobacteraceae bacterium等菌种与铬相关性大。 采用富集培养和铺平板的技术从土壤样品中筛选到8株具有Cr(Ⅵ)还原能力的菌株,研究了pH值、温度、Cr(Ⅵ)浓度及金属离子对5株Cr(Ⅵ)还原菌还原Cr(Ⅵ)的影响,发现Exiguobacterium sp. Y2、 Exiguobacterium sp. Y7、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 strain W1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W5还原Cr(Ⅵ)的最适pH值与其生长最适pH值一致;Bacillus sp. Y6、Exiguobacterium sp. Y7、 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 strain W1和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W5还原Cr(Ⅵ)的最适温度与最适生长温度一致,都为35℃。研究发现,Cr(Ⅵ)浓度越高,细菌的生长越受抑制。除了Exiguobacterium sp. Y2、Cr(Ⅵ)浓度越高,还原率越低。Co2+、Cu2+Mn2、Ni2+和zn2+对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 strain W1还原Cr(Ⅵ)都有抑制作用;Co2+、Cu2+和Mn2+对Pseudomonas aeruginosa strain W5还原Cr(Ⅵ)有增强的作用;Co2+对Exiguobacterium sp. Y2还原Cr(Ⅵ)有增强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3条
1 范琴;王海燕;颜湘华;刘咏;王兴润;;某典型铬盐厂污染场地Cr(Ⅵ)还原菌的筛选、鉴定及还原特性[J];环境工程学报;2018年03期
2 刘海华;吴奇;李瑞娟;金文;马宁;;原位生物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中试实验[J];工业催化;2020年02期
3 张顺成;;驯化抗强碱性Cr(Ⅵ)还原菌在微生物处理含铬废水的研究[J];辽宁化工;2010年09期
4 徐思雯;吴成阳;谢裕威;周云;夏四清;;氢自养还原菌同步去除水中Cr(Ⅵ)和NO_3~-[J];中国环境科学;2020年01期
5 杨晓琼;;单纯植物修复重金属铬(Cr)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J];种子科技;2017年05期
6 王维大;李硕;林薇;李玉梅;张连科;韩剑宏;;黑炭/零价铁复合材料耦合金属还原菌对溶液中Cr(Ⅵ)的去除[J];生态环境学报;2019年10期
7 王亚军;朱琨;王进喜;;腐植酸对Cr在污染土壤中吸附形态影响的研究[J];腐植酸;2007年05期
8 王豪吉;江滔;苏淑敏;杨蕾;郭榕榕;杨孝容;;水稻秸秆用于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研究[J];环境影响评价;2017年03期
9 郑蕾;程爱华;;生物铁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试验研究[J];中国矿业;2018年10期
10 徐卫华;刘云国;李欣;张薇;李硕;;有机碳源对铜绿假单胞菌还原Cr(Ⅵ)的影响[J];环境工程学报;2013年09期
11 张恩华;戴幼芬;肖勇;陈必链;杨朝晖;赵峰;;还原Cr(Ⅵ)的混菌胞外聚合物和细菌群落结构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17年01期
12 杨武;郭琳;陈明;张玉蓉;;某铬盐厂Cr(Ⅵ)污染土壤还原稳定化效果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8年04期
13 柴立元;许友泽;王海鹰;向仁军;杨志辉;苏长青;王兵;;Pannonibacter phragmitetus对Cr(Ⅵ)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09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得财;梁思思;朱浩淼;;Mn~(4+)\Cr~(3+)掺杂无机深红-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A];中国稀土学会2021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2 方子遥;刘炜;姚涛;周根陶;韦世强;秦礼萍;;Cr(Ⅲ)在碳酸盐中的赋存形态:对Cr同位素作为古环境氧化还原指标的意义[A];2020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二)—专题三十四:基础沉积学研究进展、专题三十五:同位素热年代学理论、方法与应用、专题三十六:金属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分馏机理和地质应用[C];2020年
3 任力理;张立奉;王海鹰;杨志辉;;细菌纤维素纳米粒子复合纤维的原位合成及其对Cr(Ⅵ)的吸附研究[A];第七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4 张苗;徐大勇;刘婷婷;王璐;杨伟伟;王曼玲;;不同温度制备污泥生物炭粒对及其Cr(Ⅵ)的吸附效果研究[A];第九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5 孙燕;蓝际荣;杜冬云;;废糖蜜和微生物协同作用高效还原Cr(Ⅵ)的研究[A];第九届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论文集[C];2019年
6 张亮亮;张家骅;;Cr~(3+)掺杂的深红/近红外荧光粉及其应用研究[A];第二届全国光电材料与器件学术研讨会摘要集[C];2021年
7 池丽凤;王秀通;南有博;吴沿;周晖;孙欣;侯保荣;;Cr(Ⅲ)基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改性TiO_2光阳极对304SS的光生阴极保护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腐蚀与防护大会论文摘要集[C];2021年
8 宋丽;刘福强;朱长青;李爱民;;高效去除Cr(Ⅵ)的新型水凝胶的制备及机制[A];中国化学会第19届反应性高分子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9 周璇;任志刚;郎建平;;用二吡啶胺配体荧光检测Cr(Ⅵ),Cr(Ⅲ)和Fe(Ⅲ)[A];2018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10 杨长辉;张明涛;杨凯;余林文;;碱矿渣胶凝材料固化/稳定化Cr(Ⅵ)性能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11 麦康明;王军捷;温雪儿;谢靖茜;任鹏;;竹材料对水溶液中Cr(Ⅵ)的吸附特性及动力学分析[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9年科学技术年会——环境工程技术创新与应用分论坛论文集(一)[C];2019年
12 程朝阳;刘静;陈文思;林希峰;朱家晨;向志东;张凤泉;曾春;;Cr对高硅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研究[A];第十届中国钢铁年会暨第六届宝钢学术年会论文集III[C];2015年
13 刘贵镇;王志楼;柳建设;时启立;谢学辉;;剩余污泥去除水中Cr(Ⅵ)的实验研究[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14 邓岳锋;陈继;;离子液体在含Cr电镀废水治理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5 卜芳;郭建维;王琴;廖洋;刘鸿;;电沉积零价铁中性条件下还原去除Cr(Ⅵ)[A];中国化工学会2011年年会暨第四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6 赵鹏;轩福贞;;高Cr铁素体耐热钢高温组织稳定性及对棘轮损伤行为的影响[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7 黄园英;刘菲;鲁雅梅;;零价铁去除Cr(Ⅵ)的批实验研究[A];第二届全国环境矿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8 张宝华;崔现成;郝永;付孝根;杨益;;计算机X线摄影(CR)在鼻骨骨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19 杨益;;CR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20 张斌;严昺;李霄麟;彭迪田;;CR技术在口腔曲面体层摄影检查中的应用[A];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第九届放射诊疗专业学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小红;异化铁还原对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降解磺胺类抗生素和还原Cr(Ⅵ)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2 段诗博;生物质基复合吸附剂与水溶液中Cr(Ⅵ)界面作用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3 吴伟;Cr、Mn基等新超导体的探索[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8年
4 董丹;Cr掺杂碳基离子镀层的结构调控与摩擦学性能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5 李平;纳米零价铁体系对土壤中Cr(Ⅵ)的去除和滤出特性影响及转化机理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6 张驰;超纯21%Cr铁素体不锈钢热轧粘辊机理及组织织构控制[D];东北大学;2011年
7 戴俊良;基于CR的电力市场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8年
8 张明慧;数字CR医学图像自适应增强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9 谭晓明;四角场中d~4(Cr~(2+))离子的零场分裂参量及局域结构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亢春喜;粘土矿物/Pseudomonas aeruginosa交互作用及其对Cr(Ⅵ)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7年
11 杨小佳;基于腐蚀大数据技术的含Cr低合金钢耐蚀性能调控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21年
12 段盛文;红麻韧皮脱胶微生物多样性及其蛋白质差异表达[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13 陈子方;工业糖浆原位修复Cr(Ⅵ)污染地下水反应机理及效能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14 王瑞;植物多酚对皮革中Cr(Ⅵ)的防治机理及防治作用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1年
15 龙冬艳;解糖假苍白杆菌Pseudochrobactrum saccharolyticum LY10还原Cr(Ⅵ)的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6 杨渊;Cr(Ⅵ)诱导肝细胞能量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D];中南大学;2012年
17 方迪;制革污泥中Cr的生物淋滤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8 郭丽丽;西太平洋海山区微生物多样性与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20年
19 窦晶晶;Cd、Cr单一及复合污染对赤子爱胜蚓的毒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0 臧运波;重金属Cr(Ⅵ)、Cu(Ⅱ)在类水滑石和皂土上的吸附行为[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尹贞;Cr(Ⅵ)污染土壤的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与Cr(Ⅵ)还原菌的筛选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吴鹏;海洋沉积物腐殖质还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对Cr(Ⅵ)的还原性能[D];暨南大学;2010年
3 钟以蓉;铬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分析及Cr(Ⅵ)还原细菌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4 吴思颖;异化铁还原菌强化零价铁修复地下水中Cr(Ⅵ)污染的研究[D];绍兴文理学院;2020年
5 胡立扬;基于淋洗的Cr(Ⅵ)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20年
6 吴风光;微波辐射修复Cr(Ⅵ)污染土壤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陈土凤;一株Cr(Ⅵ)还原菌对Cr(Ⅵ)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的解毒修复及其菌剂制备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
8 沈城;Cr(Ⅵ)污染土壤还原固化修复技术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8年
9 龚万祺;Cr污染土壤电动力修复技术研究与评估[D];华侨大学;2020年
10 李航彬;铬渣中Cr(Ⅵ)溶解释放及其在土壤中迁移规律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1 肖长委;胺基化壳聚糖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对Cu(Ⅱ)、Cr(Ⅵ)的吸附研究[D];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
12 刘俊凯;基于CR模型的嵖岈山风景区竞争力提升研究[D];河南大学;2020年
13 朱丹妮;CR汽车财务能力管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0年
14 朱丽君;含铝/硅的水铁矿去除Cr(Ⅵ)的效能、机理及其陈化过程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20年
15 张琪;新型Cr~(3+)掺杂钛酸盐近红外发光材料[D];暨南大学;2019年
16 汤玉宁;CR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9年
17 刘惠静;球磨天然黄铁矿去除磺胺二甲基嘧啶和Cr(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18 闫淑;高价(Cr~(3+)和Zr~(4+))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性质[D];山西大学;2019年
19 夏远涛;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吸附剂的制备及对Cr(Ⅵ)的吸附机理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9年
20 李冰;纳米羟基铁改性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对饮用水中Cr(Ⅵ)的去除[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记者 张珂;昆明动物研究所首次揭示温泉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参数[N];云南经济日报;2019年
2 记者 张梦然;首份地球微生物多样性数据集出炉[N];科技日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王超;与CR-V竞争 自主品牌无优势可言[N];中国青年报;2010年
4 记者 陈维灯;污染土壤“洗澡”后可再次利用[N];重庆日报;2020年
5 本报记者 廖艳霞 实习生 张慧怡;为污染土壤“刮骨疗毒”[N];湘潭日报;2021年
6 重庆商报-上游新闻记者 王倩 郑三波;擅自转移倾倒建设用地污染土壤 罚款2万~20万元[N];重庆商报;2019年
7 河南法制报记者 王建芳;全国人大代表党永富:加大对污染土壤犯罪的打击力度[N];河南法制报;2020年
8 本报记者 王晶晶;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天津市委副主委孙太利:建立专项责任人制加强污染土壤治理[N];中国经济时报;2019年
9 特派两会记者 张伟超;因地制宜修复矿山污染土壤[N];中国黄金报;2019年
10 上海谭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虞正平 上海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朱林兴;应当重视污染土壤的修复[N];社会科学报;2017年
11 通讯员 陈彩燕 记者 解丽达;大城县发布渗坑治理方案[N];河北日报;2017年
12 本报记者 刘春华;工业废物可能污染土壤受处罚 公司状告环保局被驳回[N];四川日报;2017年
13 记者 陈维灯;永川修复污染土壤10.5万吨[N];重庆日报;2017年
14 记者 王晓军;我市开始对污染土壤进行“治疗”[N];重庆日报;2008年
15 记者 李惠子 俞铮;我科学家利用蜈蚣草大规模修复污染土壤[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6 ;日本核污染土壤运美[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17 本报记者 廖洋;生物质快速热解液多联产技术:污染土壤旧貌换新颜[N];中国科学报;2016年
18 记者 周强 通讯员 邵兰芳 麻哲;采油污染土壤复耕成现实[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19 记者 王云立;化工污染土壤重点实施“排毒”[N];中国化工报;2012年
20 本报记者 孙蔚;北京车铁匠营限价地污染土壤将被挖走焚烧[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