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研究

彭华松  
【摘要】:摘要:伴随着现代管理的兴起,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与伦理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政府管理的必然趋势。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建构在深厚的逻辑基石之上,包含着多重维度;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既表现为内部困境,也表现为外部困境;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建构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构筑在人文关怀、情感主义和需求动机三大基石之上。人文关怀体现“以人为本”,将人视为最高价值和最大目的,成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哲学基础;情感主义对人的道德行为发生机制进行情感解读,成为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思想资源;需求动机将不同层次的需求视为组织行为的内在动力,成为了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伦理价值支持。同时,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具有双重属性,它既是一种管理伦理,也是一种公共伦理,前者体现在源于人性假设的交叉体系上后者体现为公共利益至上。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化是一个多重向度、不断演进的过程。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化内含目标指向的道德化、行政制度的道德化和行政人员的道德化三个向度。只有实现目标指向道德化、行政制度道德化和行政人员道德化的有机统一,才能够完整地实现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化。同时,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德化必须坚持人本原则、公平原则、集体原则和公开原则。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道德化必须要以人为本,要在实现公共利益的过程中维护组织成员的正当利益。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要以公平正义为准绳,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组织效能,提升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集体主义是调节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应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两难困境”的道德法则。公开原则就是指管理部门应当向管理对象及时公开其目的、原则、内容、结果等。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体现在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的内部伦理困境体现为宏观层面的行政制度伦理困境、中观层面的行政组织伦理困境、微观层面的行政个体伦理困境三个方面。从行政制度伦理困境上讲,政府在职能设置、行政权力配置、运行机制等方面均存在着伦理困境,在行政管理的一般环节中也存在违背公共伦理的现象。从行政组织伦理困境上讲,组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伦理道德意识,这种道德意识在利益诉求中体现地最为明显。如何既保障组织利益又增进公共福祉、既确保组织权威又激励组织成员是关键问题。从行政个体伦理困境上讲,作为主体的人是管理伦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中,公务人员以何种身份出现、秉承何种意识,都将决定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是否陷入困境以及陷入困境的程度。与此同时,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的产生又不能简单归因于政府体系自身。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还是转型时期政治理念和政治改革的外在表现,是经济体制转轨与全球化浪潮相激发的必然,是传统历史文化观念与现代文明理念相互碰撞的结果,更是伦理立法不足和法规效力不高的客观反映。因此,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困境还体现在转型时期政治环境的影响、外部经济环境的制约、历史文化观念的影响以及法律制度环境的束缚上。 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建构是一个多维度、多面向、长期复杂的过程,既需要形而上的理念、原则作为指导,也需要形而下的制度、机制作为支撑。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的建构首先必须明确基本价值取向,要以公共利益为旨归、实现政府的有效回应、维护社会公平、保护个人权利;其次要抓好机制建设,通过一系列机制如利益整合机制、道德激励机制、伦理评价机制、伦理监督机制、职业道德培养机制来支撑管理伦理的建构;最后,还应当完善政府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只有通过多维度、多面向的合力,才有可能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郭瑞芳;孙忠良;;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看待“民工荒”[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2期
2 窦海静;;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J];神州;2013年27期
3 丰建伟;;浅谈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J];神州;2013年31期
4 接妍;;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看心理学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4年06期
5 马丽;;浅谈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J];青春岁月;2011年14期
6 宋建民;儒家人本哲学与人力资源管理[J];船山学刊;2001年04期
7 张燕;如何将“员工第一”的理念贯彻到饭店的人力资源管理中[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8 杨炎坪;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9 孙锦和;开发计算机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S2期
10 吕惠明;规范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4期
11 李安林;中国封建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探讨[J];船山学刊;2004年01期
12 刘永芳;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一条独特途径[J];心理科学;2005年03期
13 朱小理;;江西省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党史文苑;2006年18期
14 ;人力资源管理词汇中英文对照(部分)[J];中国新通信;2006年20期
15 林凤英;;论图书馆发展与人力资源管理[J];黑龙江史志;2008年12期
16 方学梅;陈松;;组织公正感理论及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5期
17 吕部;;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双语课程教学改革之思考——基于经管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视角[J];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02期
18 赵坚;;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之我见[J];大舞台;2010年02期
19 秦昕;沈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0 王学松;;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群文天地;2011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喻剑利;;中国中小企业的虚拟人力资源管理[A];系统工程与和谐管理——第十届全国青年系统科学与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周成波;;上海海烟物流公司卷烟营销部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浅析[A];上海市烟草系统2008年度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9年
3 王兰云;;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绩效:整合视角下的理论框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高中华;李超平;吴春波;;中国情境下人力资源管理角色的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5 吴锐;王云;;云南民办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对策分析研究[A];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高职高专教育分会2009年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陈玉亮;华众平;陈敏;;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要有几大转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7 刘贺;梁娟;王丹妮;;中国传统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沈家学;段利民;;浅谈人力资源管理[A];河南省建筑业行业优秀论文集(2007)[C];2007年
9 吴科;;规范专营条件下我国盐产业的人力资源管理[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四辑)——回顾与展望:中国盐业体制改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徐凤辉;;人力资源管理中组织创新初探[A];经济发展与管理创新--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荔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与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2年
2 何江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3 邱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4 陈万思;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胜任力模型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姚宝刚;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彭华松;政府人力资源管理伦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7 周福战;基于知识的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曾建权;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9 姚世华;在深外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富兰;人力资源管理外包理论与应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大勇;和谐政府建设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2 李延胜;泰科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王澜;人力资源管理营销在A公司售后工程师绩效考核改革中的应用[D];厦门大学;2008年
4 赵书峰;我国基层政府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李扬;国有企业虚拟人力资源管理模型的构建[D];石家庄经济学院;2009年
6 孙旭雅;中国情景下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效果的影响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7 侯林林;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晕轮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张霖;工作分析在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张天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10 杨秀丽;虚拟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评价与控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文忠;新时期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王南桂 李延生;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要以人为本[N];中国企业报;2004年
3 潘伟;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良心理效应[N];中国人事报;2003年
4 舒晋瑜;人力资源管理类图书:人才驰骋的助力车[N];中国人事报;2004年
5 韩立春;人力资源管理的环境变化及发展[N];中国审计报;2002年
6 本报记者 罗鼎;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生存[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7 中华英才网CEO 姚卫民;发展中的e化人力资源管理[N];国际商报;2001年
8 赵曙明;新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9 光起 品勇华;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迫在眉睫[N];工人日报;2000年
10 王永辉;银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E化生存[N];河北经济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