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Al-Mn形状记忆合金马氏体结构及热稳定性的研究
【摘要】:
本文设计了两种不同成分和结构的Cu-Al-Mn系形状记忆合金,并利用电阻-温度曲线测量,形状记忆效应测定,X射线衍射分析,金相、透射电镜观察等方法对其马氏体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Cu基记忆合金相比,本实验制得的成分接近共析点的Cu-11.9Al-2.5Mn(wt%)合金及Cu-12.4Al-3.1Mn(wt%)合金均具有较高的抗马氏体稳定化、抗马氏体分解及抗母相时效分解能力。
Cu-11.9Al-2.5Mn(wt%)合金淬火态马氏体具有M18R结构,其晶格常数为:a=0.4475nm,b=0.5229nm c=3.815nm,β=89.6°;基面上原子分布为:Ⅰ-3/25Mn+22/25Cu,Ⅱ-3/25Al+22/25Cu,Ⅲ-8/25Al+7/25Cu。该合金的高耐热性来源于下列二个因素:一是β_1母相结构稳定,在工作温度下不易分解;二是马氏体结构接近于N18R(β=89.6°),抑制了M18R→N18R的转变过程,从而降低了马氏体稳定化和马氏体分解趋向。
Cu-12.4Al-3.1Mn(wt%)合金淬火态马氏体具有M2H结构,其晶格常数为:a=0.4459nm,b=0.5279nm,c=0.4241nm,B=88.6°,基面上原子分布为:Ⅰ-A1,Ⅱ-Cu,Ⅲ-22/25Cu+3/25Mn。该合金在时效初期由于γ_2相的析出使母相基体贫Al,电子浓度下降,从而产生马氏体相变点升高,析出相附近马氏体结构类型改变(2H→M18R)等时效效应,而时效后期析出甚微,对相变点的改变很小。合金在400℃母相状态时效96h后仍具有良好的热弹性马氏体转变特性,可逆马氏体转变量高达90%以上。
|
|
|
|
1 |
杨凯,辜承林;21世纪的新型功能材料—形状记忆合金[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6期 |
2 |
胡锐;潘红雄;李金山;王新虎;赵新伟;傅恒志;;Ni含量与预应变量对Fe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效应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6年04期 |
3 |
郭大勇,林萍华,王虎明;形状记忆合金工业应用研究的进展[J];江苏冶金;2001年06期 |
4 |
佘沛亮,姚士冰,周绍民;电沉积法制备的形状记忆合金性能[J];材料保护;1998年12期 |
5 |
严国荣;;形状记忆合金的开发及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1983年06期 |
6 |
周守理;形状记忆合金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与进展[J];天津冶金;1998年01期 |
7 |
高志刚;;形状记忆合金的应用[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年01期 |
8 |
朱春龙;王永军;;形状记忆合金在结构振动控制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
9 |
张志方,沈惠敏,王业宁,虞丽娟,黄振山,任卫平;Cu—Zn—Al形状记忆合金速动记忆元件的研制[J];江苏冶金;1990年05期 |
10 |
于东;张博明;金龙学;梁军;王晓宏;;形状记忆合金旋转驱动器结构设计方法[J];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14期 |
11 |
王永立;;形状记忆合金应用实践杂谈[J];功能材料;1986年02期 |
12 |
金嘉陵;;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变形过程的SEM动态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1988年03期 |
13 |
鞠忠强;夏天东;赵文军;刘天佐;达国祖;;重熔镍钛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分析[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05年06期 |
14 |
大塚和弘,徐金璋;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开发动向[J];上海钢研;2002年03期 |
15 |
徐祖耀;刘和;;仪表用新材料—形状记忆合金[J];功能材料;1984年04期 |
16 |
李建忱,吕晓霞,蒋青,周明;形状记忆合金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吉林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
17 |
秦桂红,严彪,殷俊林;Ni-Ti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研究与应用[J];热处理;2004年04期 |
18 |
马超;;形状记忆材料的应用与发展[J];辽宁化工;2006年01期 |
19 |
魏中国;杨大智;;形状记忆合金在传感器技术中的应用[J];功能材料;1987年01期 |
20 |
刘茂森;张真;陆问礼;;NiTi(0.46wt%Cu)形状记忆合金中的诱发R相变[J];功能材料;199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