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桥梁颤振导数识别的强迫振动法研究
【摘要】:
长期以来,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识别都是大跨度桥梁颤抖振响应分析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鉴于目前桥梁断面颤振导数识别的水平和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大跨度桥梁非定常气动力、颤振分析方法及颤振导数识别方法的回顾和评述,基于现有的非定常气动力和颤振导数的测试方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与铁道部重点学科基金的联合资助下,研究开发了一套在风洞中采用强迫振动法测试颤振导数的装置。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首次在国内成功实现了在风洞中测试桥梁节段模型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法,并通过大量的试验验证了本测试装置的可靠性。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强迫振动法装置具有试验数据稳定、数据重复性好、可测量的折减风速范围宽、交叉项导数与对角项导数具有同等精度和不需要复杂的系统识别过程等一系列优点。
2.通过系列试验考查了模型驱动频率和振幅对颤振导数的影响,验证了驱动频率和振幅对颤振导数影响很小。在折减风速的实用范围之内,颤振导数只是折减风速的函数。
3.通过对三种典型断面颤振导数的测试,考查了各颤振导数随断面形状的变化趋势,说明了最主要的变化体现在与扭转阻尼有关的H_2和A_2项。
4.考查了Scanlan的线性假定:如果自激力与模型运动的位移、速度成线性关系,模型振动是某一频率的正弦函数,那么相应的自激力也应是这一频率的正弦函数,高次谐波的分量应极小。结果表明对薄平板这一类近乎流线体的断面,自激力与振动参数之间能较好地满足线性关系。而钝体断面的颤振自激力高次谐波分量较大,具有较明显的非线性响应特征,验证了用颤振导数表示钝体的自激力只是一种线性近似。
5.在两自由度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法识别装置的基础上,我们和国防科技大学及同济大学风洞试验室联合研制开发了一套三自由度桥梁断面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法识别装置,进一步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
|
|
|
1 |
于向东,陈政清;桥梁主梁断面颤振导数的强迫振动识别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1年02期 |
2 |
陈政清,于向东;大跨桥梁颤振自激力的强迫振动法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2年05期 |
3 |
崔广;全弹颤振运动方程[J];战术导弹技术;1988年04期 |
4 |
杨智春,赵令诚,姜节胜;结构非线性颤振半主动抑制[J];应用力学学报;1994年01期 |
5 |
梁强,叶正寅,杨永年;采用非定常N-S方程的翼型颤振特性分析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
6 |
艾辉林;大跨斜拉桥的三维颤振频域分析[J];四川建筑;2003年02期 |
7 |
高尚晗,高中庸;摩擦颤振中的摩擦特性分析[J];润滑与密封;2003年06期 |
8 |
梅志坚,杨叔子,师汉民,陈日曜;切削参数对系统动态稳定性的影响规律[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S2期 |
9 |
黄品;;摩托车用高速汽油机气门弹簧的设计[J];摩托车技术;1991年01期 |
10 |
陈敬 ,李伶,赵令诚;机翼/外挂的次谐颤振响应[J];航空学报;1994年09期 |
11 |
项海帆,林志兴;大跨度桥梁颤振稳定性的简化判别[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4期 |
12 |
杨军,沙家正,邱小军;机翼颤振的有源声控制[J];声学学报(中文版);1996年03期 |
13 |
刘高,王秀伟,强士中;用主梁下风侧附设翼板抑制悬索桥颤振[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
14 |
符长青;直升机旋翼颤振的一种有限元分析[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84年04期 |
15 |
常连方;平板梁弯扭颤振的机理及Selberg临界风速公式[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1988年01期 |
16 |
梅志坚;机床双频颤振机理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02期 |
17 |
曹志远,徐旭;由动态阻尼特性判断结构颤振的临界风速[J];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2期 |
18 |
苗润田;喘振还是颤振——对某机零调叶片装反失效机理的探讨[J];航空发动机;2001年02期 |
19 |
李增文,曾江红;回归分析方法在气动弹性研究中的应用[J];战术导弹技术;2004年04期 |
20 |
王涛,史爱明,杨永年;一种新型颤振激励系统的特性研究[J];飞行力学;2005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