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振动注浆中的砂土液化研究

周海林  
【摘要】: 振动注浆是处理软弱地基的一种新的施工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振动机具的冲击振动,在砂土地基内形成软化区,然后利用注浆管将浆液压入砂土中。在该施工工艺中,振动是取得较好施工效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着重进行振动力作用下饱和砂土地基的响应分析,从有限元计算、解析分析和工程经验三个角度进行研究,三种方法各有优缺、互为补充,以期为施工工艺提供良好的施工参数。 本文首先采用目前国内较先进的微机控制动三轴仪,利用其可以适时采集和储存数据的优势,对砂土的实验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该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发展、轴向应变发展以及它们与应力路径之间的关系,对饱和砂土的剪胀、剪缩和卸载体缩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了砂土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影响砂土抗剪强度的各种因素,这些因素既包括土本身的特性(土的密度、结构、级配、透水性以及初始状态等),又包括动荷载的特征(振动力幅值大小和振动频率等)。这些试验成果为有限元计算提供参数和为动本构模型的选取和改进提供依据。 本文得到一个饱和砂土的动本构模型,该模型可以综合考虑广义塑性模型与粘弹性模型的优点,并且计算简单,可以较好地反映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该模型借鉴了散粒体模型的计算思路,利用广义塑性模型中的一些简化计算概念,形成了自己的计算模式,能较好地反映四个特征区域的应力应变关系和试验当中出现的剪胀和剪缩现象。本文同时介绍了该饱和砂土动本构模型的参数选取,并利用已有的动三轴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本文使用变分法推导出竖向点振源作用下饱和地基的u-w型有限元运动方程,该方程因考虑了孔隙水的可压缩性,在计算中可以得到孔隙水压力。并在推导过程中得出了用有限元格式表达的能量方程。对于砂土在进入到破坏阶段,往往伴随着大应变的出现,已有的小应变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本文在以上分析得到的能量方程的基础上,利用虚功原理推导出在振动力作用下的大应变有限元方程,并得到合理的数值解。考虑到反射波在计算区域内经多次反射、透射和散射对计算结果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在上述饱和砂土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动力无限元计算模型,该模型能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 本文编制了动力分析程序YEHUA.FOR以及配套的静力非线性程序和基频计算程序,这些程序是以饱和砂土振动理论为基础,结合我院杨果林博士原有的塑性动力分析程序编制而成。该程序通过合适的数据读入语句,可以利用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通用程序中的可视化窗口进行前处理,读入其生成的数据文件,使得数据输入大为直观和简化。该程序可以求解饱和砂土连续介质,包 博士学位论文 括岩土、隧道与地下结构物在平面应力、平面应变和轴对称情况下的非线性 瞬时动态问题。利用该计算程序,结合一个算例进行分析,得到了在不同振动力 幅值、振动频率下饱和砂土的响应,以及在振动作用过程中,饱和砂土内的孔隙 水压力的发展过程和软化区域的扩展过程。 本文采用可压缩多孔介质模型,引用了流体饱和两相多孔介质的动力控制方 程,利用传递矩阵方法,借鉴有限元思想进行耦合计算,获得了在半空间饱和砂 土一定埋深处施加竖向动荷载问题的Laplace-Hankel变换解,并将该解数值化。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混合物理论建立的多孔介质理论和动力控制方程,假设砂土 满足各向同性并处于弹性小应变状态,竖向振动力将在饱和砂土内部产生三种波, 分析了这些波的弥散曲线和特征衰减曲线,从波传播的角度,研究了振动力参数 和土性参数对振动范围的影响。 根据砂土在振动力作用下可能发生液化和液化程度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利用 模糊逻辑和神经网络的互补技术,形成具有很强非线性映射和自适应学习功能的 专家预测系统一模糊神经网络。该网络是一种前向多层网络,它把传统的模糊逻 辑控制器的基本元件和功能与具有分布学习能力的连接式组合到结构中,输入和 输出节点分别代表输入状态和输出状态及预测。本文利用 Matlab中 FZZZy具箱 编程,通过有限的实验数据和输入专家知识对该系统进行训练,可以解诀砂土液 化的预测难题,算例的检测结果表明其效果较好。可以利用该系统从工程经验角 度研究振动力参数和土性参数对振动效果的影响。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黄博;胡俊清;施明雄;陈云敏;;单、双向动三轴试验条件下饱和砂动力特性对比[J];西北地震学报;2011年S1期
2 曾玉莹;;非饱和砂土强度特性的室内试验研究[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张永强;;夯扩挤密石桩处理砂土液化[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1年08期
4 王勇;王艳丽;;细粒含量对饱和砂土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5 凌道盛;房志辉;单振东;;单层饱和多孔介质一维瞬态响应半解析解[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8期
6 祁文洋;任瑞波;李美玲;;饱和沥青路面内孔隙水压力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刘新民;曾涛;曾铁钢;;挤密砂桩在南水北调地基处理中的运用[J];四川水力发电;2011年03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晓兵;王淑云;张旭辉;;饱和砂土中水层形成及演化分析[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洋;赵学同;;基于颗粒-流体耦合的饱和砂土地震液化分析[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Ⅰ)[C];2010年
3 鲁晓兵;王淑云;张金来;;垂向荷载作用下饱和砂土的稳定性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4 郑云英;杨骁;;饱和黏弹性多孔介质动力学问题的无网格方法[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5 张金来;鲁晓兵;王淑云;时钟民;张建红;;振动载荷下饱和砂土地基液化区域扩展分析[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6 张建民;时松孝次;田屋裕司;;饱和砂土液化后的剪切吸水效应[A];中国水利学会一九九九年优秀论文集[C];1999年
7 鲁晓兵;崔鹏;;振动载荷下饱和砂土中液化区的演化特性[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8 万良勇;谢定义;;初始渗流对饱和砂土动力特性的影响[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9 张建民;王刚;;统一描述饱和砂土初始液化前后应力应变响应的本构模型[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10 翟恩地;;饱和砂土中浅埋地铁车站的抗震设计(英文)[A];第一届全国工程安全与防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林;振动注浆中的砂土液化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2 陈存礼;饱和砂土体有效应力物态地震反应分析方法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3 丰土根;饱和砂土不排水动力特性及多机构边界面塑性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2年
4 许成顺;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砂土剪切特性及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周世良;格栅加筋土挡墙结构特性及破坏机理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6 童朝霞;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的变形规律与本构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7 张振东;预剪对饱和松砂剪切特性的影响及亚塑性边界面本构模型改进[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8 冷艺;饱和砂土单调剪切特性与循环体变规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9 金丹;主应力方向旋转变化条件下饱和砂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10 戚春香;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海栋;不规则地震波作用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及简化算法[D];浙江大学;2011年
2 洪帅;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饱和砂土变形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3 丁浩;地震波作用下饱和砂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邓国华;饱和砂土物态动力固结有限元分析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5 李月;不排水剪切条件下饱和砂土变形特性及其本构模型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6 资雪琴;熔融纺丝中心吹风装置的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7 姜乃斌;弹粘塑性饱和多孔介质动力响应的有限元分析[D];重庆大学;2005年
8 黄振艺;热风炉蓄热室传热模拟及操作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9 张飞霞;一类单层饱和多孔介质问题一维瞬态响应精确解[D];浙江大学;2010年
10 万良勇;不同类型孔隙水压力的动力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