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物理性质的研究

翟登高  
【摘要】:目的:制备具有稳定磁性、能够携带化疗药物的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并对纳米粒的磁性、药物含量、包封率、粒径大小、糖化比率及物理性质进行检测。 方法: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实验,以粒径大小、纳米药物的载药量和包封率3个指标考察固化温度、固化时间、搅拌速度及糖化比率四个因素的四个水平,从中选出最优化组合,并以最优化组合重复实验,验证试验条件的稳定性以及实验的可重复性。先行制备半乳糖化白蛋白,将阿霉素、半乳糖化白蛋白、磁粉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在精制棉仔油中超声乳化、加热变性固化、乙醚洗涤等工艺制作出载药纳米粒,用乙醇提取法提取纳米粒中的阿霉素,并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含量,激光粒度分析仪分析粒径大小。 结果:运用最优化条件制备的纳米粒,其平均粒径为197±32nm,载药量48.79±4.47ug/mg,包封率94.34±3.32%。 结论:上述优化条件稳定,试验的可重复性高。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阳德,翟登高,龚连生,席浩,潘一峰,李浩,刘勤,黄林,吴泽建;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J];中国医学工程;2004年04期
2 邹东娜;张典瑞;杨海峰;;白蛋白作为靶向给药载体的研究[J];食品与药品;2007年01期
3 林爱华,秦艺旻,邹国林;利用光学生物传感器研究阿霉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J];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4 黄佳英;邱祖民;;阿霉素磁性靶向药物的研究进展[J];化工中间体;2008年06期
5 林本兰,沈晓冬,崔升,施瑞华,凌亭生;磁性纳米粒阿霉素微球制备的初探[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5期
6 黄波,邹国林,杨天鸣;阿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2年10期
7 谭学才,李启隆,尚军;阿霉素的示波极谱法[J];分析化学;1996年07期
8 刘晓波,蔡美英,龚艳,张志荣,魏大鹏,王霞,黎光;阿霉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质的初步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9 王勇;孙永海;张宏;刘建行;;阿霉素磁性明胶微球的制备及特性检测[J];解放军药学学报;2007年04期
10 龚兰新;魏翠梅;胡劲波;李启隆;;阿霉素在氧化铟锡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应用[J];分析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11 杨频,杨作银,杨斌盛;Ni~(2+)与阿霉素-小牛胸腺DNA配合物反应的研究[J];科学通报;1992年14期
12 黎维勇,宋波,陈华庭;新型阿霉素热敏脂质体的研制[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5期
13 王勇;孙永海;刘建行;张宏;;阿霉素明胶微球的制备及对周围神经阻滞的实验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4期
14 严惠芳;李炳生;张澄沪;陈幼鸿;陈秀华;;国产和进口阿霉素对L1210、HeLaS3及TCa 8113细胞株抗肿瘤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85年08期
15 冯敏,何品刚,杨玉林,方禹之;阿霉素的光谱电化学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9年06期
16 李国华,李晨曦,刘晓航,郭贤权,陈友安,张晓敏,何炳林,丁钢,陆伟,于美丽;大孔吸附树脂对盐酸阿霉素吸附性能的研究[J];离子交换与吸附;2000年01期
17 刘树业,陈秀琴,张志友;血液和组织中抗癌药物阿霉素的紫外-HPLC分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18 陈汝福,王捷,李志花,陈积圣;硬脂酸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在抗肝癌中的应用[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19 卢来春;张蓉;张纲;黄林清;刘同华;;ADM-PLGA缓释纳米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13期
20 马成,王彦广,陈耀祖;柔红霉素和阿霉素自旋标记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阳德;李浩;李玉坤;龚连生;黄秋林;;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体外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张阳德;席浩;李浩;李玉坤;;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静脉给药急性毒理实验[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邓伟;李娟;姚萍;;阿霉素-白蛋白-葡聚糖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9年
4 张阳德;李玉坤;李浩;;半乳糖化磁性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阳德;吴泽建;龚连生;潘一峰;;半乳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正常大鼠体内的分布特征[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张阳德;吴泽建;龚连生;潘一峰;黄林;;外加磁场对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大鼠体内分布影响的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阳德;翟登高;龚连生;席浩;;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制备工艺的优化[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谢强敏;吴希美;卞如濂;;清扶汤对氨基半乳糖所致C57小鼠慢性肝损伤的作用[A];第七届中国抗炎免疫药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0年
9 张阳德;李浩;田步宁;龚连生;;半乳糖化磁性白蛋白阿霉素纳米粒对肝癌细胞株侵袭力影响的实验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徐细明;吴耀贵;戈伟;于皆平;;阿霉素对胃癌细胞蛋白激酶B表达的影响[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泽建;半乳糖基配体介导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治疗移植性肝癌动物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秦艺旻;几种阳离子卟啉的生物学活性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潘耀柱;抑制自噬增加阿霉素对骨髓瘤细胞的促凋亡活性[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4 郭春宝;转染多药耐药基因提高小鼠肝癌化疗疗效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5 张德宝;人骨肉瘤多药耐药细胞模型的建立及蛋白质组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艳秋;nephrin、α3/β1-integrin及α-actinin在阿霉素肾病蛋白尿产生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7 郑联合;阿霉素联合微波诱导成骨肉瘤细胞凋亡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8 蒋新宇;抗癌药物纳米粒载体系统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9 李刚;阿霉素白蛋白纳米粒介入治疗肝癌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董兰凤;附子多糖、rhIL-2与阿霉素不同靶向制剂靶向治疗肿瘤的协同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登高;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的制备及物理性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王荣兵;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席浩;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静脉给药急性毒理实验[D];中南大学;2004年
4 王治伟;磁性阿霉素维拉帕米白蛋白纳米粒的制备及性能检测[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5 李玉坤;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纳米粒运载的阿霉素在大鼠体内分布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李浩;半乳糖配体修饰的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治疗肝癌的体外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7 黄林;半乳糖化白蛋白磁性阿霉素纳米粒对大鼠肝脏移植性恶性肿瘤bcl-2及bax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8 颜丽;转铁蛋白与阿霉素复合物的制备及其评价[D];暨南大学;2005年
9 殷海波;利用半乳糖修饰葡萄糖氧化酶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杨春;移植脂肪源干细胞对D-半乳糖衰老大鼠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阳;万汶可有效缓解“白蛋白荒”[N];科技日报;2007年
2 方彤;人工胶体可替代白蛋白部分功能[N];健康报;2007年
3 ;补充白蛋白——撑起健康一片天[N];医药经济报;2003年
4 张峻芳;白蛋白并非是营养品[N];大众科技报;2001年
5 保健时报记者 黄馨;人血白蛋白不是聪明药[N];保健时报;2007年
6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杜巍巍;白蛋白过低是肝有问题吗?[N];健康时报;2006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匡远深;别把白蛋白当成营养品[N];健康时报;2006年
8 匡远深;白蛋白等药物不推荐使用[N];大众卫生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马建忠;重组白蛋白上路?[N];医药经济报;2008年
10 湘雅二医院 朱运贵 杨丽君;白蛋白的正确使用方法[N];大众卫生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