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强夯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的研究

王燕  
【摘要】:本文从深圳同兴工业区强夯法加固淤泥质土工程实际出发,用系统分析方法就强夯处理淤泥质土中强夯参数选择和强夯碎石墩极限承载力两个主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考察了同兴工业区地质情况、技术可靠性、工程造价、施工复杂度、工期、现场经验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强夯参数的影响。采用多目标模糊优选模型对强夯参数在以上各因素影响下的不同组合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和优选,得到了适用于现场试夯的最优强夯参数组合方案。 通过现场试验,对处理淤泥质土时单击夯能与承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夯点承载力随夯击能级的增加而增大,但增加幅度减小;在相同夯击能级、夯击次数的情况下,锤底静压力与夯点承载力关系不大。综合有关强夯处理淤泥质土时单击夯能与承载力的关系并对其进行了多项式拟和,获得了单击夯能与承载力的函数关系为:f_k=57.996+0.1066E-5.89×10~(-6)E~2。 本文在分析总结经验法和极限平衡法等理论计算方法的基础上,从快速载荷试验曲线预测的角度对强夯碎石墩的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快速荷载试验与常规载荷试验最大的不同是:常规载荷试验每一级载荷作用下的沉降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而快速载荷试验下的沉降则处于一种非稳定状态。快速载荷试验采用等时间间隔来加荷,每级载荷下观测8次沉降量,通过对这8次的观测沉降量建立了GM(1,1)模型,预测出了每级载荷作用下与常规载荷试验法基本一致的稳定沉降量。在此基础上,对不完全的沉降-载荷(p~s)关系曲线进行了预测,得到了完整的p~s曲线,取p~s曲线上的P0.06点所对应的承载力即可得到所要预测的极限承载力。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兴元;张豫川;张可;王亚军;羊群芳;;高能级强夯室内模型试验研究[J];工程勘察;2011年09期
2 陈阳;皮进;王玮;;K75法在超大粒径全碎石强夯填筑体检测中的测试方法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S1期
3 罗嗣海;石亮;邓通发;;砂土地基强夯地面变形的模型试验研究[J];建筑科学;2011年09期
4 吴伟;;简述高速铁路路基基础处理工艺性试验[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5 李涛;;不同处理方法在深坑回填设计中的结合应用[J];福建建筑;2011年08期
6 王国华;陈海明;李国维;;高速公路液化、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试验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11年03期
7 袁舫;张嵩;王亚标;;软弱地基处理采用粉喷桩的优势[J];河南水利;2002年05期
8 李荆旺;;浅议建筑工程地基施工技术的应用[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4期
9 高应军;;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及其施工工艺[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23期
10 ;[J];;年期
11 ;[J];;年期
12 ;[J];;年期
13 ;[J];;年期
14 ;[J];;年期
15 ;[J];;年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克信;郁时炼;;机场地基的强夯加固理论及应用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4年
2 辛文栋;;强夯法处理铁路路基Ⅱ级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一例[A];甘肃省科协年会铁道分会场“兰武二线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王艳江;王文卿;;强夯置换与强夯挤淤在填海工程中应用实录[A];2004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2004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4 雷学文;白世伟;孟庆山;;强夯引起的振动规律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赵宇波;;强夯碎石桩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A];长治—晋城高速公路总结大会专辑[C];2004年
6 邬晓光;芶洁;;桥梁结构承载力评定方法应用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分会2004年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7 褚宏宪;史慧杰;;多道瞬态瑞雷波技术在强夯地基检测中的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侯岩峰;;强夯法处理高速公路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研究[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胡柏学;谢海秋;杨春林;;服役钢筋砼桥梁承载能力衰减研究[A];第二届全国公路科技创新高层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4年
10 刘晟;王淑云;鲁晓兵;吴应湘;赵京;王爱兰;;吸力式桶型基础承载力模型试验[A];2003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波;草原区域草业生态系统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4年
2 罗书学;桩基概率极限状态法研究和工程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3 周天华;方钢管混凝土柱—钢梁框架节点抗震性能及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牛志荣;土体动力压密问题及其工程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5 周长东;玻璃纤维聚合物加固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费康;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理论与实践[D];河海大学;2004年
7 赵大洲;钢骨—钢管高强混凝土组合柱力学性能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8 徐福泉;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静载性能研究[D];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2001年
9 郑俊杰;复合地基承载特性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10 刘立杰;一种新型后张拉整体成形穹顶的成形和承载力性能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燕;强夯处理淤泥质土地基承载力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李静;武川县大豆铺乡土地生产潜力和承载力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2年
3 钱华;河流水库水环境承载力研究—以黄河万家寨水库为例[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4年
4 王俊峰;楼板位于钢梁下翼缘的组合结构平面刚度及承载力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5 赵山;冷轧带肋钢筋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和叠合板结构性能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4年
6 孙中峰;晋西黄土区坡面林地土壤水分承载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年
7 于弋;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在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8 王军;在役拱桥结构承载力可靠度评估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9 李欣;加筋水泥土挡墙工作机理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狄乾斌;海域承载力的理论、方法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克然;液压式强夯 能否夯出大市场[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记者 宋有震 秀洲区委报道组 吴桂潮;秀洲打造城市副中心提升承载力[N];嘉兴日报;2005年
3 ;水资源承载力:度量水资源安全的技术探索[N];中国水利报;2005年
4 杨玉昭;全力提升港口对经济的承载力[N];中国交通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马慧芳;“DX”桩解决承载力与成本的矛盾[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6 吴振国 傅全禄;政协数载力推“百年名产”再现风采[N];人民政协报;2003年
7 高荣生;万载力保傩舞不失传[N];中国文化报;2003年
8 记者 白秀喜 通讯员 万建德;新型柱锤强夯(置换)法 节约资源减少能耗[N];中国建设报;2009年
9 胡勇;节约型社会呼唤法律变革[N];中华建筑报;2005年
10 彭兴庭;“环境承载力”给了谁压力[N];经理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