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预处理及其金刚石涂层的研究

刘沙  
【摘要】:金刚石薄膜与硬质合金基体较差的粘结性能,以及金刚石薄膜本身不稳定的组织结构性能,是阻碍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产品大批量生产和应用的关键问题,其研究目前仍是一个热点。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掌握硬质合金基体上金刚石薄膜形核、生长和性能的诸多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包括: 1) 研究了用Murakami剂浸蚀WC相、和各种酸及其混合液除去Co相的化学浸蚀,特别是二步法浸蚀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预处理工艺方法,以及与之相匹配的热丝法化学气相沉积(HF CVD)金刚石薄膜沉积工艺。 2) 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X射线电子能谱(EDXS)、拉曼(Raman)光谱仪、洛氏硬度(Rockwell Hardness)计等检测分析了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特性和金刚石薄膜的性能。 3) 在理论上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影响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过程的主要因素,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特性对金刚石薄膜形核的影响,以及硬质合金基体上金刚石薄膜组织结构及性能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4) 建立了热丝法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温度场模型,采用程序计算和绘制了温度场图形,并讨论了其影响因素。 5) 研究了微晶金刚石薄膜在硬质合金基体上取向生长工艺和机理。 6) 研究和探讨了硬质合金基体上磁控溅射钼中间过渡层、离子渗氮的预处理工艺方法,及其对金刚石薄膜组织结构的影响。 论文研究的主要结果有: 1) 二步浸蚀法是除去硬质合金基体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Co含量的有效方法,并对硬质合金基体表面特性有重要影响。对于不同Co含量的硬质合金基体,应采用不同的浸蚀剂和工艺方法。采用与金刚石沉积过程相匹配的工艺,可以改善硬质合金基体上金刚石薄膜的性能。 2) 硬质合金基体表面Co含量和沉积温度场是引起金刚石薄膜组织结构和性能变化的两个主要因素,而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将根据具体情况的变化而进行转变。随着CVD沉积温度的降低,金刚 台文。沙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石薄膜的晶粒组织明显减小。在800一1000℃温度范围内,降低CVD 沉积温度约100℃,可使金刚石薄膜的晶粒度减小约5倍。但沉积温 度降低至约700℃时,薄膜的金刚石纯度大大降低。 3)金刚石薄膜形核率的计算,与一般的球冠状核心不同,必须考 虑金刚石晶核的外表形状。当硬质合金基体表面有钻存在时,硬质 合金基体上金刚石薄膜形核率的计算,应采用下列公式: dN/d‘二A’pNAn·{exp(Ed一Es一△G’/kT)一exp(一E{/kT)}丫厄不丽不 当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预处理引起表面位错密度增加时,金刚石薄膜 形核率的计算为: ‘N/‘t二A‘pN人n·‘e·p‘E‘一Es一△G‘/kT,·e·p(一△G’d/kT,一e·p‘一E;/kT,}厂不丽r 另外,表面预处理引起的其它表面缺陷如空位、晶界等密度的 增加,同样应考虑进去,故上式还应加上两项:exp。Q/kT)和expGEh /kT),其中Q为空位表面扩散激活能,E,、为晶界表面扩散激活能。 4)采用较低的CVD沉积温度(约为800℃)和较高的气压,在硬 质合金基体上制得了结构取向为{001}面、晶粒度约为1一3林m的金 刚石薄膜。其机理研究表明,硬质合金基体表面WC的取向,对金刚 石薄膜生长取向有重要影响。 5)热丝法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温度场的模型为 日ZT 日ZT 日乙T.日‘T .q(r) ~--,丁十一一-气犷十— a丫‘口Y‘兄 =O 式中,q(r)=(责)q。e一k·2,而q。=qz(,石k一,/2)。 热源参数q。和基体表面特性参数兄对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温度 场的影响作用几乎同等重要,而基体厚度h的影响也应该高度重视。 6)磁控溅射铝作为硬质合金基体上中间过渡层,可以抑制基体 中的钻在界面的扩散,获得高纯度的金刚石薄膜。与未沉积铝过渡 层的基体相比,金刚石薄膜在有铝过渡层基体上的晶体生长速度较 慢,获得相同厚度金刚石薄膜的时间需延迟约1小时。 硬质合金与钢铁产品同时进行等离子渗氮后,试样沉积薄膜的 组织形貌呈典型的类金刚石球形状,其金刚石的化学纯度很低,薄 膜以石墨和非晶碳为主。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丽萍;浅谈硬质合金晶粒、含碳量对其性能的影响[J];江西冶金;1997年06期
2 张毅;市场导向 优势竞争[J];世界有色金属;1998年10期
3 ;高性能硬质合金顶锤[J];钢铁研究学报;1999年06期
4 贾佐诚;硬质合金与铸铁的复合[J];中国钨业;2001年03期
5 朱其芳,何耀祖;硬质合金断裂韧度K_(IC)试验方法的研究[J];稀有金属;1988年05期
6 杨金辉;Cu对WC-Fe/Co/Ni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S2期
7 杨金辉;Al对WC-Fe/Co/Ni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1年S2期
8 童国权,王尔德,何绍元;粘结剂成分对WC-20(Fe/Co/Ni)硬质合金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J];粉末冶金技术;1995年04期
9 陈飞雄;硬质合金与金属的热等静压扩散连接[J];钢铁研究学报;1995年04期
10 龚润生,羊建高,陈军;稀土对硬质合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11 刘寿荣;硬质合金K_(IC)的非破坏性鉴定[J];有色金属;1995年04期
12 王荣滨,海浪;钢基硬质合金冷热加工工艺[J];机械工艺师;1996年10期
13 黄惠平,卢国辉,黄拿灿;硬质合金拉深模的失效分析及材料选择[J];工业工程;1996年03期
14 孟广耀,陈舜青,王福忠;对影响YS25硬质合金热电特性的诸因素分析[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1期
15 彭轲;任丘-河间地区硬质合金专业市场的调查[J];硬质合金;1996年02期
16 先富;钎焊硬质合金锥柄钻头[J];工具技术;1997年07期
17 杨敏陔;关于我国硬质合金工业持续发展的思考[J];中国钨业;1997年12期
18 耿瑞伦;对《硬质合金复合片齿钎具》一书的评介[J];金属矿山;1998年12期
19 龙建国,林伯颖,胡茂中;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立硬质合金优势产业[J];湖南有色金属;2000年01期
20 沈利群;硬质合金热处理研究进展[J];热处理;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佳声;杨慧敏;候克忠;陆明炯;;微纳米硬质合金的制备及应用[A];海峡两岸第二届工程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君;卢文光;赵武壮;;中国硬质合金生产的发展及对钴的需求[A];2002年中国镍钴市场报告会论文集[C];2002年
3 刘沙;易丹青;余志明;李泳侠;;硬质合金(YG_6)基体上生长金刚石簿膜组织结构及成份的研究[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唐伟忠;王强;宋建华;李成明;吕反修;;渗硼预处理与金刚石涂层硬质合金刀具的切削寿命[A];首届中国热处理活动周论文集[C];2002年
5 陈明;孙方宏;简小刚;马玉平;张志明;;硬质合金工具晶粒度对金刚石涂层性能的影响[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6 匡同春;成晓玲;白晓军;胡永俊;雷淑梅;;YG16硬质合金表面原位等离子体改性纳米化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孙方宏;张志明;沈荷生;陈明;;高性能复杂形状金刚石薄膜涂层刀具的制备和应用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基勇;虞松;;GW50金属激光变时间面积表面性能研究[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任玉辉;白喜峰;;硬质合金辊环在高速线材轧制中的使用方式研究[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10 张飞虎;郐吉才;刘亚忠;张华丽;栾殿荣;;纳米硬质合金ELID磨削研究[A];全国生产工程第九届年会暨第四届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沙;硬质合金基体表面预处理及其金刚石涂层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祝宝军;硬质合金注射成形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3 赵秀娟;硬质合金与钢熔焊界面组织与性能[D];大连交通大学;2004年
4 蔺增;利用射频PECVD方法生长类金刚石薄膜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4年
5 王宇航;PIII&D表面复合强化层的耐磨损性能和膜层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6 季峰;小尺寸MOSFET阈值电压模型及高k栅介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赵春;Cu/M_xO_y-TiO_2复合效应及其光催化CO_2与C_2H_4合成丙烯酸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8 梁镇海;固溶体中间层钛基氧化物阳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9 唐达培;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喷射金刚石膜残余应力及开裂破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10 李明;利用rf-PECVD方法在不同基底上制备DLC膜的实验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银锋;电站设备刀具的开发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2 尹飞;稀土对硬质合金结构和性能影响规律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李晓明;硬质合金注射成形工艺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4 吴健;硬质合金表面改性及其沉积金刚石膜的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5 杨汉民;亚微细晶粒硬质合金低压烧结工艺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王海兵;梯度结构硬质合金的制备及梯度形成机理分析[D];中南大学;2004年
7 阎文峰;整体硬质合金高精度平面拉刀的研究和开发[D];四川大学;2003年
8 高建祥;YT5硬质合金粉末注射成形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9 杨莉;硬质合金/金刚石薄膜的制备和附着性能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10 胡启明;株硬进出口公司印度市场拓展战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维;中国成为世界硬质合金第一生产大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2 陈进周;硬质合金:何时能够硬起来[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饶振华;靠大联强闯新路[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5年
4 杨媛媛 李兴文;国外硬质合金挤占我高端市场[N];中国矿业报;2004年
5 翔文;做好塑印前的表面预处理[N];中国包装报;2002年
6 习闻;欠缺创新能力我国钨产业难赚钱[N];民营经济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刘京青;硬质合金行业还不“过硬”[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8 刘菁 杨媛媛;无序竞争严重 品质尚需提高[N];中国矿业报;2005年
9 张燎原 刘利辉;跨越半个世纪谱写精美华章[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10 朝阳;硬质合金业 竞争力提升呼唤自主创新[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