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镍基合金基体热障涂层界面扩散和反应的研究

陈和兴  
【摘要】:本文用等离子喷涂方法在镍基耐热合金基体表面制备了NiCrAlY/Y_2O_3-PSZ(Yttria-Partially-Stabilized Zirconia)热障涂层。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能谱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和显微硬度计,首次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多元镍基合金与热障涂层在高温下的扩散过程和界面反应进行研究。包括热障涂层结构和成份设计、样品制备工艺及参数优化;显微组织、相结构和成份分布分析;用Thermo-Calc和DICTRA软件对相变和扩散进行模拟计算;分析涂层的高温氧化失效和热震失效机理以及界面反应与失效的关系,对提高涂层寿命的措施提出自己的见解。结果表明: 用先进的等离子喷涂系统设备,采用优化了的喷涂工艺和参数成功地制备了以航空发动机为应用背景的性能稳定的NiCrAlY—ZrO_2两层热障涂层。 喷涂态的热障涂层基体与底层之间部分界面存在厚度为2~3μm的熔化层。经1100℃热处理,基体和底层中元素发生了相互扩散(Ni为上坡扩散),并在界面析出γ’相,γ’的存在使界面的结合为冶金结合;在底层/面层界面由于底层被氧化和Al与ZrO_2氧化还原反应形成Al_2O_3等氧化物,Y’和氧化物的厚度随热处理时间延长而增加。 热障涂层在大气热处理过程中,面层部分t-ZrO_2向m-ZrO_2转变,随保温时间的延长m相的量增加,真空热处理没有发现ZrO_2的同素异相相变;大气25h和50h热处理的热障涂层横截面有明显的择优取向。 多元合金的基体和热障涂层的扩散和界面反应,用相平衡热力 学Thermo一ca1C和相变动力学D工CTRA软件对基体/底层界面Y’相 的摩尔分数以及整个试样中各元素的成份分布随温度和时间的变化 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很好的吻合。它表明,如果有可 靠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数据库,通过改变材料的成份、制造工艺、热 处理制度等条件,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一系列的模拟计算,以改进 材料的各项性能。 造成热障涂层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高温氧化和热冲击。底层与面 层之间界面存在的部分Zro,或YZO3被A1还原生成Zr或Y,A1被氧 化形成A1203的反应是热障涂层高温氧化失效的原因之一;热震失效 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底层与面层之间热膨胀系数的差异而产生的剪应 力与喷涂时产生的内应力之和导致面层产生裂纹。 在热障涂层基体/底层界面,热处理前存在形成熔化层的固液反 应,热处理后存在形成Y’相的相变反应;在底层/面层界面,热处 理后存在底层氧化反应和Al与ZrO:的氧化还原反应。由于界面反 应形成的致密的Y’或氧化物膜对提高涂层的寿命是有利的,但厚 的Y’或氧化物层是涂层失效的原因之一;形成熔化层的固液反应 可提高基体与底层的结合强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兰霄;肖锋;杨仁辉;;1773K时熔融Ni与Al_2O_3陶瓷的润湿现象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精密电阻与电气触点合金[J];功能材料;1982年01期
3 韩勇;陈祝平;王可寰;;镍基合金镀层及其复合镀层磨蚀特性的研究[J];电镀与精饰;1993年02期
4 刘近朱,高金堂,欧阳锦林;一种自润滑镍基合金显微组织和相结构分析[J];摩擦学学报;1996年03期
5 陈付时;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镍基合金[J];上海钢研;1996年06期
6 孔德生,杨武;介质条件对核电用镍基合金传热管SCC的影响[J];腐蚀与防护;1997年01期
7 贺朝铸;;镍基耐蚀合金在大型湿法脱硫工程烟气挡板门中的应用[J];电力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8 卢艳丽;陈铮;李永胜;王永欣;;含共格畸变的立方合金粗化机制的原子层面计算机模拟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年11期
9 肖锋;刘兰霄;杨仁辉;傅亚;赵红凯;;熔融Ni-(Cr,Co,W)合金的表面张力及偏聚现象[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10 富晓阳;王宝峰;程世长;刘正东;;改型In718镍基合金析出相的热力学模拟计算[J];内蒙古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1 孙海伟;范永革;易勇;;690镍基合金管材热挤压过程数值模拟[J];热加工工艺;2010年23期
12 吴惕言;刘小兵;;硼在镍基合金GH128中的扩散[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2年02期
13 张纪 ,张沪 ,陈付球 ,邓素珍;几种镍基合金对氯化氢的耐蚀性[J];矿冶工程;1983年01期
14 杨王玥;张济山;陈国良;张舒声;耿清全;黄麟綦;黄震夏;;压应力过载峰的时间间隔对镍基合金疲劳蠕变交互作用的影响[J];金属学报;1988年03期
15 郜竞学;马洪波;;ICP-AES法测定合金钢及镍基合金中钨[J];光谱实验室;1991年Z2期
16 刘现策;;镍基合金分类看谱分析[J];光谱实验室;1992年06期
17 包大杰 ,周燕秋;一种高碳、高铬、高钨镍基合金中硅的测定[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1994年04期
18 张茂龙;压水堆核容器中的镍基合金焊接[J];锅炉技术;1995年08期
19 粟智;镍基合金中10种杂质元素的光电直读光谱法测定[J];新疆有色金属;1995年01期
20 熊艳才,王英杰;铝液析氢界面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J];材料工程;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鸿羽;刘时兵;史昆;姚谦;杨海涛;陈晓明;;我国钛合金与铸型材料界面反应研究现状[A];第十二届全国铸造年会暨2011中国铸造活动周论文集[C];2011年
2 邱振生;王守革;;换热器管板镍基合金带极电渣堆焊工艺的研究[A];第十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1册)[C];2001年
3 韩恩厚;王俭秋;柯伟;;核电站用690镍基合金的环境开裂机制[A];第十五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摘要及论文集[C];2010年
4 孟军虎;吕晋军;王静波;杨生荣;;元素S的加入对镍基合金/Si_3N_4摩擦副的摩擦学性能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5 徐协文;钱端芬;谢建国;;无压渗透法制备SiCp/Al合金复合材料 Ⅰ系统的润湿性和界面反应[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王宇杰;万东;闻新;唐涛;;原位界面反应对聚丙烯纳米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作用[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柯伟;韩恩厚;王俭秋;;核电镍基合金材料的腐蚀失效和预防[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二卷)[C];2010年
8 潘永明;王洪亮;马春雷;闫卫东;;镍基合金中铌对高温裂纹的影响[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9 胡津;赵雪慧;姚忠凯;;界面反应对硼酸铝晶须增强铝复合材料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10 冯强;Laura J.Rowland;Tresa M.Pollock;;先进高温合金单晶材料[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和兴;镍基合金基体热障涂层界面扩散和反应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2 朱文俊;锡基焊料与基材间的界面反应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卢建树;超临界水氧化系统中合金腐蚀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吕柏林;镍基合金及镍铝金属间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郭建;合金元素及增强体表面状况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D];郑州大学;2003年
6 卫国强;电子封装无铅钎料界面反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7 朱艳;SiC纤维增强Ti基复合材料界面反应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8 王春华;SiC_p/Cu复合材料电导特征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柏振海;6066Al/SiC_p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内耗及加工制备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10 周敏波;无铅微互连焊点形成过程中早期界面反应和过冷凝固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元源;Sn基多组元高温无铅焊接材料的设计及性能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2 刘鲁潍;无铅焊球界面反应的体积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吉涛;CuP14合金对Sn-Zn系钎料合金的性能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4 沈黎;铝-铜、钢-铝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忠海;Mg_2B_2O_(5w)/ZK60镁基复合材料粉末冶金法制备及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6 吴叶伟;表面涂覆Al_(18)B_4O_(33)w增强6061Al复合材料界面结构与力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8年
7 柏冬梅;微电子封装中化学镀Ni-P薄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8 徐洋;强磁场对SnZn基合金与铜板液/固界面反应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9 刘锡贝;电流对液/固金属润湿及界面反应的影响[D];沈阳航空工业学院;2010年
10 郑艳华;镍基合金激光表面局部处理应力应变场及微结构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伟明;宝钢高镍基合金管成功用于普光气田[N];中国工业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郭姜宁;构筑科技创新的平台[N];科技日报;2001年
3 庄之笛;“德隆系”:长庄典范[N];福建日报;2000年
4 俞啸松;湖北省委领导考察中冶连铸板带涂镀技术[N];中国冶金报;2009年
5 张学全;上海266项重大成果获科技进步奖[N];大众科技报;2001年
6 钟泰;我国钛材应用市场需求旺盛[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7 张学全 刘加勇;重视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8 范田;我国钛材市场需求旺盛[N];中国化工报;2004年
9 记者 郭美宁;甘肃金昌创建我国镍钴新材料基地[N];科技日报;2001年
10 刘宇;不锈钢无缝管用于油气钻采[N];中国建材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