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锌浸出渣中银浮选回收率的工艺与理论研究
【摘要】:为了在不影响锌冶炼主系统生产条件下提高湿法炼锌浸出渣中银的浮选回收率,在进行新型捕收剂研制及组合调整剂研究基础上开发出的新药剂制度使锌浸出渣中银浮选的回收率由50%提高到84%。为进一步认识浮选药剂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了绝对硬度最小原则浮选判据。通过腐蚀极化图(Evans图)等电化学原理与实验方法等手段,建立硫化矿物浮选体系的Evans图理论,阐明了锌浸渣中银矿物浮选体系的电化学作用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提高了锌浸出渣中银浮选的回收率
对含银的锌浸出渣浮选银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研制出环己酮缩氨基硫脲等几种新型捕收剂,开发出银的特效浮选捕收剂H-4及活化剂NS-6。以H-4为捕收剂、NS-6活化剂为主的用药制度下的闭路实验结果表明,银回收率达84.5%,银精矿品位为0.46%。浮选指标超过合同规定的银回收率为75%的要求。
研究表明,新的用药制度抗矿浆中锌离子影响能力强,银精矿中的锌含量比原厂家使用的用药制度少;而且新的用药制度不改变矿浆pH。因此,它不会改变锌生产系统中的酸碱平衡。另外,从新的用药组成及结构看,新的用药制度不会影响锌的电解生产。因此,新的浮选工艺有工业应用前景。
2.进行了银矿物的浮选研究
天然的Ag_2S、Ag及合成的银浸染闪锌矿、AgCl、Ag_2SO_4、Ag_2O的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这些矿物在pH≤5.5(锌浸渣浮选银的pH)都具有很好的可浮性。锌离子对银浸染闪锌矿浮选有活化作用,而对AgCl、Ag_SO_4、Ag_2O浮选起抑制作用。
3.提出绝对硬度最小原则浮选新判据
绝对硬度最小原则浮选新判据研究表明,当捕收剂绝对硬度η_F和矿物中金
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属离子的绝对硬度几M之和为最小时,捕收剂优先与该矿物作用,即△n矿几计
nM。该判据与溶度积肠判据、基团电负性判据xe、能量判据△肠成正比的对
应关系。rtF反映了捕收剂对矿物作用的反应活性及其电化学活性。nF越小,捕
收剂越易氧化,对矿物的反应活性高,而且与矿物作用的腐蚀电流越大。该判据
可预测硫化矿物新捕收剂的浮选性能。对锌浸渣浮选银的应用研究表明,捕收剂
H并可把银矿、方铅矿从闪锌矿中分离出来。
4.提出硫化矿物一捕收剂浮选体系的腐蚀极化图(Evans图)理论
硫化矿物一捕收剂浮选体系的Ev田招图可以非常直观地分析硫化矿物表面氧
化速度大小或硫化矿物一捕收剂反应速度及反应速度控制因素及控制程度,并可
判断添加剂的电化学作用机理。
从电化学角度研究了捕收剂的结构与性能关系。硫化矿(方铅矿、黄铁矿)
与捕收剂作用的Evans图研究发现,矿物与捕收剂作用的腐蚀电流强度与捕收剂
的结构有关。捕收剂的极性基团的反应活性越大,则捕收剂与矿物作用的电流越
强。该电流可作为浮选剂结构活性的电化学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
银矿物一捕收剂的Evans图研究表明,银矿物一捕收剂作用受氧气阴极还原控
制。银矿物一捕收剂作用的腐蚀电流随捕收剂浓度的增加或捕收剂的极性基增强
而增大。
5.探讨浮选抑制剂及浮选活化剂的电化学作用模型
从电化学观点出发,依据参与了矿物电化学反应的浮选抑制剂对矿物浮选体
系腐蚀电化学过程发生的主要影响,认为该抑制剂可分成三类:阳极型抑制剂、
阴极型抑制剂、混合型抑制剂(阳极、阴极都抑制)。
通过研究锌离子对自然银一捕收剂作用的影响,发现锌离子起阴极型抑制作
用。
依据参与了矿物电化学反应的浮选活化剂对矿物浮选体系腐蚀电化学过程
的影响,将该活化剂分成三类:阴极型活化剂、阳极型活化剂、混合型活化剂(阴
极、阳极都活化)。
研究表明,银浸染闪锌矿中的银离子对闪锌矿的浮选起混合型活化作用,调
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整剂NS一6对银矿物浮选起阳极型活化剂作用。
6.阐明了银矿物与捕收剂作用的表面琉水产物及电化学反应机理
热力学计算、半导体能带理论分析、红外光谱实验证明银矿物与捕收剂作用
的疏水产物是捕收剂金属盐。伏安法、恒电位、恒电流以及交流阻抗法的研究结
果表明,银矿物与捕收剂反应是一个不可逆过程。银矿物表面的疏水膜在银矿物
表面吸附牢固,且还原时存在较大的过电位,还原速率低。
辉银矿与捕收剂作用的微分电容与电位关系研究表明:当用乙基黄药作为捕
收剂时,最适宜的电位区间为0.2一0.4v;而采用H碑的适宜区间为一0.2一0. 6V。
|
|
|
|
1 |
周国华,薛玉兰,蒋玉仁,何伯泉;湿法炼锌浸出渣中回收银的研究及实践[J];矿产综合利用;2001年01期 |
2 |
;从湿法炼锌浸出渣中回收银[J];湖南冶金;1982年02期 |
3 |
;文摘选萃[J];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年11期 |
4 |
程永彪;文书明;吴文丽;;浸出渣银浮选工艺试验研究[J];云南冶金;2010年05期 |
5 |
黄柱成;张元波;姜涛;李光辉;杨永斌;郭宇锋;;浸锌渣中银、镓及其它有价元素综合利用研究[J];金属矿山;2007年03期 |
6 |
刘斌;王伟涛;;浅谈湿法炼锌工艺的浸出渣问题[J];四川环境;2007年02期 |
7 |
;鋅浸出渣的湿法处理[J];中国有色冶金;1974年Z1期 |
8 |
唐贤容;尹咏梅;;锌浸出渣综合利用高效新工艺研究[J];矿产综合利用;1989年05期 |
9 |
王辉;基夫赛特直接炼铅工艺的最新进展[J];有色冶炼;1996年03期 |
10 |
张平;;湿法炼锌浸出渣中回收银的影响因素综述[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1年04期 |
11 |
胡杰;株冶从锌浸出渣中回收银现状与对策[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年S1期 |
12 |
刘文敏;锌系统浮选银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湖南有色金属;2001年S1期 |
13 |
余楚蓉;用赤铁矿法改造现有大型电锌厂浸出渣的处理流程[J];中国有色冶金;1983年02期 |
14 |
周敬元;;谈谈湿法炼锌浸出渣威尔兹过程的节能[J];湖南有色金属;1986年05期 |
15 |
李白兴;矮鼓风炉法处理湿法炼锌浸出渣[J];有色冶炼;1996年06期 |
16 |
黄开国,王秋风;从锌浸出渣中浮选回收银[J];中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
17 |
顾帼华,胡岳华,邱冠周,王晖,王淀佐;方铅矿高碱浮选流程的电化学[J];矿冶工程;2002年01期 |
18 |
余润兰,胡岳华,邱冠周,覃文庆;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脆硫锑铅矿与捕收剂的作用机理[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9 |
张芹;胡岳华;徐兢;胡定国;;脆硫锑铅矿捕收剂体系电化学浮选行为的研究[J];金属矿山;2006年07期 |
20 |
赵镜涵;Φ2.4×44m回转窑大修改造[J];有色设备;1998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