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膜技术处理低浓度SO_2吸收液和铝厂工业废水的研究

保积庆  
【摘要】:本论文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用离子膜技术处理低浓度SO_2烟气吸收液的研究;二、用膜技术处理山西铝厂工业废水的研究。 在所有的低浓度SO_2烟气净化技术中,Wellman—Lord钠碱法已应用于工业脱硫,而且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但仍然存在吸收后液中亚硫酸氢钠浓度达不到汽提高浓度SO_2气体的要求,汽提SO_2温度过高,亚硫酸盐氧化严重,产生大量的硫酸盐,造成碱耗增大等诸多问题。 针对以上的问题,首次采用三室双阳膜电解和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了低浓SO_2钠碱吸收液。 在三室双阳膜电解槽中,按某电厂SO_2烟气吸收液组成配制电解料液,在阳极室硫酸浓度为5mol/L、电流密度在1667A/m~2左右、极室液采用泵为驱动力的强制流动方式的条件下进行电解,酸室液pH在3以上时电流效率可达到98%以上,同时碱室液的pH值可达到7.4以上,即达到了再生吸收液的要求,此时酸室液上面气相中SO_2含量在92%以上(65℃)。电解后的酸室液在105℃的温度下蒸发(比Wellman—Lord钠碱法中的115℃低),不但使溶液中亚硫酸氢盐完全分解,蒸发后溶液的pH值恢复到了电解前溶液的pH值,而且蒸发过程中无Na_2SO_3结晶产生。由此可见三室双阳膜电解法完全能解决原工艺中存在的问题。 在双极膜电渗析法处理低浓度SO_2吸收液的研究中,首次提出了用阴膜和双极膜组成二室结构的电渗析器处理低浓度SO_2吸收液的新方法。按某电厂SO_2烟气吸收液组成配制电解料液,在酸、碱室进料比为1:3、电流密度80 mA/cm~2、室温(23℃)的最佳条件下电解,酸室液pH>3时,电流效率达了88.51%以上。 研究结果表明,三室结构双极膜电渗析器和阳膜-双极膜组成的二室结构电渗析器处理低浓度SO_2吸收液时的电流效率低,处理效果差,相同条件下用阴膜-双极膜组成的二室结构电渗析器处理低浓度SO_2吸收液的电流效率高,处理效果 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摘要 好。阴膜一双极膜组成的二室结构电渗析器在上述电解过程中 的能耗要比三室双阳膜电解法低,所以,只要双极膜材料的 制备技术过关,用该方法处理低浓度502吸收液更具优越性。 山西铝厂既是用水大户,又是废水排放大户,工业废水 排放量为4万m3/d。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对各种外排水进行 处理,实现水回用是关系铝厂自身前途的大事。论文第二部 分是膜法处理工业外排水,实现废水回用,生产不同等级工 业用水的研究。 通过反渗透预处理试验,确定了预处理工艺路线为混凝 一砂滤。处理后的浊度小于0.INTu,无铁及游离氯,pH值 平均为7,全部符合反渗透进水水质要求。与此同时,平均 COD值降至32。 在反渗透膜筛选试验中选用了美国海德伦公司、美国 osmotric公司的卷式RO膜及国产RO膜。从得出的反渗透的 基本工艺参数发现,美国海德伦公司的ESPA 1 RO膜的性能 优良。完成了处理量为Zooom3/d大型反渗透工程的计算机模 拟设计。 完成了215x550mm2膜堆电渗析制取工业用水试验。试 验证明电渗析制取TDS5 00的一般工业用水是可行的,但用 其制取Na+35mg/L的优质工业用水在经济上不划算。利用美 国道公司的卷式NF膜(松散反渗透)进行脱盐试验,表明用 NF膜也可以实现制取一般工业用水的目标。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徐传海;魏新;郦和生;王岽;;生物活性炭工艺处理炼油厂反渗透浓缩水[J];化工环保;2011年02期
2 刘碧武;王伟思;;双膜法工艺在煤化工应用中的运行维护与管理[J];煤;2011年08期
3 高从堦;杨尚保;;反渗透复合膜技术进展和展望[J];膜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4 闫伟奇;邢奕;侯佳;周佩庆;洪晨;;混凝—生物接触氧化联合MBR-RO工艺处理印染废水试验研究[J];给水排水;2011年S1期
5 高融;顾宏;林振锋;钱为;熊元;周文娟;;全膜法处理回用电镀清洗废水[J];工业水处理;2011年06期
6 李鑫;宋玉栋;周岳溪;李福勤;康莹莹;许吉现;;双极膜电渗析法回收丙烯酸丁酯废水中的有机酸[J];化工环保;2011年03期
7 ;高效能反渗透/纳滤复合分离膜材料、其制备方法及用途[J];现代化工;2011年S1期
8 苗利利;祝群力;尹士海;孙红晔;;唐钢城市中水与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工程[J];中国给水排水;2011年10期
9 ;陶氏携新技术产品亮相2011荷兰水展[J];水工业市场;2011年06期
10 魏新;郦和生;王岽;;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中臭氧投加量的研究[J];石化技术;2011年02期
11 ;业界动态[J];工业水处理;2011年06期
12 魏江波;张蔚;王立志;;煤制油含盐废水处理回用工程设计与运行[J];工业用水与废水;2011年04期
13 陈波;;轮胎硫化蒸汽供热系统节能优化[J];轮胎工业;2011年09期
14 陈默;曹端林;李永祥;王建龙;;新型膜分离技术的研究进展[J];山东化工;2011年05期
15 彭柯;何龙;郑爽英;王波;;EDI技术取代复床+混床除盐工艺的应用[J];水处理技术;2011年08期
16 王凯峰;;四川银鸽抓技改促生产 降能耗创效益[J];纸和造纸;2011年07期
17 王薇;;分离膜标准现状与发展[J];中国标准化;2010年01期
18 王嘉伟;杨玉萍;;GOLD STREAM饱和环保脱盐工艺[J];河南化工;2011年09期
19 乔自强;李解放;王海明;;啤酒生产节水措施探讨[J];啤酒科技;2011年01期
20 ;第七届全国膜与膜过程学术报告会征文启事和第一轮会议通知[J];膜科学与技术;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艳明;栾景丽;刘维维;欧根能;陶辉旺;;有色冶金反渗透浓水的处理处置技术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2 顾明;王成立;;贾汪电厂反渗透进水SDI调试的几点启示[A];’2004全国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暨第24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小燕;;反渗透海水淡化的膜法预处理[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赵海民;蔺爱军;;反渗透技术在火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A];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5 丁伟;;反渗透系统的给水预处理有关技术问题探讨[A];中国石油和石化工程研究会第八届年会文集[C];2004年
6 张福勇;张博;;医院双级反渗透纯水机的改造与应用[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7 张福勇;张博;;医院双级反渗透纯水机的改造与应用[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许波;;“MF+RO”处理工业污水再生回用工程[A];第五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品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石素宇;陈日耀;郑曦;陈震;;磷酸化mSA/mPAM双极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10 陈震;谢鸿芳;陈巧平;董燕青;郑曦;陈晓;陈日耀;;双极膜技术及其在电解制备乙醛酸中的应用[A];中国化工学会2009年年会暨第三届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节能节水减排技术论坛会议论文集(上)[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积庆;膜技术处理低浓度SO_2吸收液和铝厂工业废水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2 王越;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阀控余压能量回收装置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薛艳红;面向能源和环境应用的高分子膜制备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4 张兴文;城市水循环经济模式与技术支持系统[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5 杨波;亚硝化细菌应用于生物滤池及反渗透深度处理城市污水现场中试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6 黄雪红;SBS基材接枝改性双极膜的制备及在电合成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海峰;稠油污水回用于热采锅炉处理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张亚萍;荷电膜的动电现象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黄川徽;双极膜电渗析再生有机胺脱硫剂[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肖文军;茶叶深加工中高效膜分离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翁柳静;对制药用水系统设计的优化与改进[D];天津大学;2004年
2 高宁;双极膜在维生素C生产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3 徐劲松;反渗透水处理技术在十里泉发电厂的应用[D];山东大学;2005年
4 张光斗;地下水反渗透脱盐优化设计和工程应用[D];四川大学;2003年
5 赵英;双极膜电渗析法再生离子交换树脂及关键设备的研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6 雷智平;双极膜电渗析技术处理氨基酸废水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3年
7 杨晓冰;新型船用造水系统的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年
8 卢彦越;反渗透海水淡化系统优化设计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9 陈妮娜;功能高分子膜的制备及其在电合成中的应用[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陈和平;膜生物反应器—低压反渗透处理洗浴废水回用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洁;双极膜在多领域应用获突破[N];中国化工报;2010年
2 实习生 胡延斌;国内最大海水淡化项目落户天津[N];科技日报;2005年
3 徐琦;陶氏技术支持 北京污水处理[N];中国环境报;2008年
4 王辉;IT与通信的“渗透”与“反渗透”[N];通信产业报;2006年
5 蔡忠仁;双极膜成功用于乙醛酸合成体系[N];中国化工报;2009年
6 孙即祥;新型阻垢分散剂性能优且环保[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记者 邢燎;建立加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长效机制[N];哈密报(汉);2007年
8 实习记者 寿艳娣 通讯员 刘新军;教育系统开展反分裂反渗透再教育[N];吐鲁番报(汉);2007年
9 通讯员 李红;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再教育工作呈现新特点[N];哈密报(汉);2008年
10 王世昌 天津大学化工学院 海水淡化与膜技术研究中心;科技为核心 海水为我用[N];中国水利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