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三维电阻率/极化率有限元正演模拟与反演成像

黄俊革  
【摘要】:随着找矿程度的不断深入,浅部易于发现和利用的矿产日趋减少,对寻找深部有色金属矿藏的快速定位预测方法的研究己构成当今整个地质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直流电阻率法是矿产资源勘查及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调查中,十分有效和应用相当广泛的物探方法之一。近年来,其应用领域不断拓宽,观测空间从地表发展到地下、水下;直流电阻率法正朝着高密度、高精度方向发展,对直流电阻率法的资料解释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采用二维反演方法可以解决一些野外实际问题,但与实际三维介质相比其计算精度和整体反演效果仍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目前,三维正反演的研究由于计算精度和速度等关键问题未能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得到应用和推广。 本文从三维地电断面电位满足的微分方程出发,介绍三维地电断面点源场总电位和异常电位的边值、变分问题;然后讨论有限单元法求解三维电场变分问题所用的六面体网格剖分、插值方法。对有限单元总电位法和异常电位法的正演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齐次边界的正演模拟方法,即通过简化三维地电断面点源场的边界条件来提高正演模拟的计算速度的方法,使三维地电断面有限单元数值模拟的计算时间由原来的二十多小时缩短为现在的15分钟;经过大量的剖面计算试验,通过与解析解的对比分析,确定计算区域的边界距离以保证正演计算精度。正演计算实例证明,齐次边界的正演模拟方法精度高,计算速度快,使基于有限单元法的三维地电断面的正演计算由理论研究走向实用化。 利用齐次边界条件下三维地电断面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技术对坑道中、水下等复杂条件下的视电阻率法进行正演计算;讨论了坑道、水下各种电阻率法装置的异常形态、特点;分析坑道中、水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和校正办法,选择合适的探测手段和方法,为特定条件下电阻率法的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根据Seigel的理论中地下介质视极化率响应与偏导数矩阵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三维地电断面视极化率正演模拟结果,与等效电阻率法相比,计算速度提高了近一倍。 在极化率正演计算和电阻率反演成像中,偏导数矩阵的计算是 比较关键的问题。一维反演常用的偏导数矩阵计算方法是差分法, 对于二维和三维反演,尤其是三维反演,如若用差分法求解,则计 算工作量相当巨大;本文提出从有限单元异常电位算法出发推导的 偏导数矩阵计算方法,计算精度和速度都有较大提高,使三维电阻 率反演技术的精度和速度得到保障。 最后,本文详细介绍了三维地电断面电阻率/极化率的最小二 乘反演技术。以有限单元法中的异常电位正演方法为前提求解三维 地电断面反演问题,与总电位法相比,由于电源点附近的拟合误差 很小,正演精度高,从而提高了反演精度;利用体积因子作为先验 信息,加入到最小二乘反演方法中,可以有效解决三维电阻率反演 中的病态问题,使反演更符合实际,提高了深部网格电阻率的分辨 能力。针对有限单元法反演中电阻率变化不能过大的限制,采用将 实测电阻率和预测模型正演数据分别取对数的办法,提高了反演稳 定性;模型修正量采用指数形式进行叠加,修正了模型电阻率可能 得到负值的缺陷并减少了迭代次数;将三维地电断面的全域反演改 为局域反演,大大提高了三维反演的速度,迭代一次的计算时间由 原来的4.5小时左右减少到巧分钟。对比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 局域反演的效果要好于全域反演。在得到电阻率反演结果的同时, 极化率的反演只需极少的工作量便可完成。从矿山生产实例的反演 结果来看,反演解释与已知地质断面的吻合非常好,反演方法可以 应用到实际中。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喻振华;冯德山;戴前伟;何继善;;复杂地电模型的探地雷达时域有限差分正演[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5年04期
2 王志美;畅永刚;;射线追踪与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对比研究[J];科技资讯;2007年12期
3 翁爱华;王雪秋;;高精度地面核磁共振数据正演计算[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03期
4 詹应林;昌彦君;曹中林;;基于UPML吸收边界的探地雷达数值模拟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08年02期
5 曹志勇;杨德义;;陷落柱的高斯射线束法模拟[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06期
6 汪勇;;基于正演模拟的横向变速介质叠加速度误差分析[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6期
7 杨晓东;杨德义;;煤田陷落柱特殊波对陷落柱解释的影响[J];物探与化探;2010年05期
8 张霖斌;刘迎曦;赵振峰;;有限差分波动方程正演模拟震源处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1期
9 沈飚;何继善;;电磁波拟地震波波动方程理论及正演模拟[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4期
10 王小六,李振春,曹文俊;广角地震采集综述[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4年05期
11 熊煜;李录明;罗省贤;;各向异性介质弹性波场正演及偏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2 汤井田;肖晓;杜华坤;王武;;ANSYS在直流电法正演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03期
13 胡绕;吴健生;赵永辉;;基于随机分布的断裂破碎带GPR剖面特征分析[J];物探与化探;2006年06期
14 崔杰;韩立国;单刚义;;含衰减的零偏移距VSP正演模拟及Q值的提取[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S2期
15 张鸿静;田庆丰;李婷婷;官波;;高分辨率勘探频谱整形滤波技术的计算机正演模拟[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6 刘广亮;于师建;;基于质心频移的无线电波透视层析成像[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年02期
17 刘鸿泉;;连续电导率剖面断裂构造的正演与识别[J];煤矿开采;2008年03期
18 肖明顺;昌彦君;曹中林;金钢燮;;探地雷达数值模拟的吸收边界条件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3期
19 吴丰收;曾昭发;黄玲;张玲玲;;探地雷达信号的高阶时间域有限差分模拟[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09年04期
20 肖开宇;胡祥云;;正演模拟技术在地震解释中的应用[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雄耀;于超;赵永辉;覃晖;;山岭隧道空洞病害雷达探测图像影响因素的正演模拟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慧;李振春;;基于非均质储层的双变网格正演模拟算法[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戴前伟;王洪华;冯德山;;探地雷达正演模拟中的有限单元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玲玲;魏建新;;碳酸盐岩溶洞正演模拟方法的对比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翔宇;赵华;;月球结构探测中的TEM正演模拟结果初探[A];第二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张金海;王卫民;赵连锋;姚振兴;;黏声波介质傅里叶有限差分法正演模拟[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8学术论文汇编[C];2009年
7 张少梅;臧胜涛;张军华;郭见乐;傅金荣;;高精度有限差分瑞雷面波正演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2010——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六届年会、中国地震学会第十三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朱振宇;王小六;宋亮;赵伟;;船速对深水高精度地震资料影响的正演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高林;杨勤勇;;正演模拟和信息技术在油气储层地震精确预测中的作用[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姜宇东;彭代平;;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VSP资料正演模拟与处理[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伟;变速介质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域成像与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邓靖武;磁电法正演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3 张慧;非均质储层双变网格正演模拟和弹性逆时偏移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1年
4 冯德山;基于小波多分辨探地雷达正演及偏移处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孙怡;陡坡带砂砾岩体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方法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6 曹丹平;多尺度地震资料正反演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8年
7 熊高君;复杂构造波动方程波场模拟及成像新方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8 喻振华;工程井间地震波正演模拟及层析成像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杨晓弘;频率域激电参数的有限单元法数值模拟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陈冬;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伟;地震波方程时间域边界元法数值模拟[D];吉林大学;2004年
2 蒋先勇;东濮凹陷深层3D地震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白杰;射线追踪正演模拟及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4 陈启艳;复杂侵入带感应测井的正演计算及环境影响讨论[D];吉林大学;2007年
5 孙月成;多相介质多波AVO正演模拟对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6 熊祥斌;探地雷达图像分析技术在水工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应用[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6年
7 汪谋;公路隧道衬砌地质雷达正演数值模拟和室内模型试验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张朝霞;高斯射线束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及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高秋菊;沾化凹陷西部地层圈闭地震预测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10 谢辉;电磁场有限元法在GPR正演模拟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璜;西南石油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名博士出站[N];中国石化报;2009年
2 严建文 汪华南;基础研究破解复杂地质勘探难题[N];中国石化报;2006年
3 通讯员 朱彦彬 刘雪军;东方物探引进俄罗斯勘探软件[N];中国石油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