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孔介质模型的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目前,对于城市道路交通产生的环境问题,大都以整个城市为宏观目标来考察,研究停留在污染源数量控制,减少出行,燃料更新、机动车尾气治理对策研究等方面。2002年,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提出交通容量和环境容量应结合考虑,但对于如何通过建筑密度的调整、建筑高差的改变、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等来优化环境、控制污染的研究仍处在探索阶段,采用数值方法深入、详细地分析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国内外尚未见报导。针对这一现状,论文基于多孔介质模型对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提出城市滨江大道可持续发展规划的有关协调判据、协调模型、定量指标等理论和方法。全文共五章,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针对市政道路两侧构筑物多,计算工作量大的特点,本文以计算机模拟作为最佳化设计工具,对市政道路两侧的众多建筑、道路进行参数化处理,扩展设计条件范围,将市政道路及两厢建筑群考虑成具有动量汇的多孔介质,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网格划分,并结合大气边界层风速对数廓线分布规律,开发了外部接口程序,建立了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的数值模拟模型。
(2)、突破以往以污染源数量控制,燃料更新研究的局限性,首次将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视为与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城市布局的调整、空气流动、辐射强度及建筑群、污染源等因素有关的动态系统,对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进行了系统定量分析。
(3)、用本文建立的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的数值模拟模型,经过反复模拟计算,从模拟仿真结果中提炼出能充分反映不同流速、来流角度、建筑高度、建筑密度、污染物浓度、街道布局等规划方案中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结果,建立了一套正确的城市滨江大道风环境数值模拟基本计算方法。并使解析结果:某城市滨江大道空气温度、风速、有害气体浓度分布等
|
|
|
|
1 |
吴义章,李阳,齐常生;建筑风环境模拟及其舒适性判断[J];郑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2 |
于晓堂;;建筑外风环境在小区规划建设中的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09年10期 |
3 |
林波荣,王鹏,赵彬,朱颖心;传统四合院民居风环境的数值模拟研究[J];建筑学报;2002年05期 |
4 |
戴泽钧;;浅议城市中的再生风环境[J];科技资讯;2007年15期 |
5 |
袁秀岭;于小平;付强;;高层建筑风环境探析[J];工业建筑;2007年S1期 |
6 |
姜瑜君;桑建国;张伯寅;;高层建筑的风环境评估[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
7 |
汪丛军,黄本才,张昕,徐晓明,林高;越南国家体育场屋盖平均风压及风环境影响数值模拟[J];空间结构;2004年02期 |
8 |
彭小勇,范晓樯;复杂建筑环境中冷却塔风环境的数值模拟[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04年03期 |
9 |
伍志强;;基于风环境影响的高层建筑设计方法研究[J];山西建筑;2009年10期 |
10 |
徐义华,江叔通;建筑物风环境三维定常数值仿真[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1 |
贾彬;王汝恒;;风洞试验在我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简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
12 |
陈飞;蔡镇钰;王芳;;风环境理念下建筑形式的生成及意义[J];建筑学报;2007年07期 |
13 |
江明;;居住小区风环境模拟与分析[J];山西建筑;2008年04期 |
14 |
杜晓辉;高辉;;天津高层住宅小区风环境探析[J];建筑学报;2008年04期 |
15 |
邓天福;李灿;李景广;韩继红;;小区风环境数值模拟方法[J];住宅产业;2008年Z1期 |
16 |
刘长有;孙昌玲;;关于住宅小区风环境的数值仿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17 |
花长城;彭兴黔;朱海;;方形土楼风环境的数值模拟及评价[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5期 |
18 |
王辉;陈水福;唐锦春;;群体建筑风环境的数值模拟及分析[J];力学与实践;2006年01期 |
19 |
王旭;孙炳楠;陈勇;楼文娟;;基于CFD的住宅小区风环境研究[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09年01期 |
20 |
陈伟;梁境;;某小区建筑风环境数值模拟分析研究[J];建筑节能;2011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