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
【摘要】:本文通过对湘南地区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的研究、对已知矿床地质特征的对比、并结合所取得的找矿经验,论证了下步找矿工作思路。从客观地质条件出发,对三个成矿远景区带进行预测,并筛选出九个深部找矿靶区。
1、湘南地区的地质勘查和深部找矿应以区内北东向蓝山(临武)—郴州—酃县构造岩浆岩成矿带和北西向凡口—水口山构造岩浆岩带地质演化历史为背景;以耒—临南北向盖层构造和岩相接触带(特别是基底与盖层剥离带)为储矿场所和容矿空间;以含矿花岗岩的多期次叠加和两次大规模的构造热动力作用为高热场;以区内岩相古地理变迁历史和成岩成矿作用的发生发展为依托:实现工作靶区内寻找海底火山喷硫沉积的块状硫化物矿床、构造结点控制的花岗岩岩浆热液型矿床以及深源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矿床的新突破。
2、首次提出了区内除能寻找大型和超大型的花岗岩浆岩(热液)型的Pb、Zn、Cu、Ag、Sn、Au矿床外,还可以寻找海底火山沉积的(VMS、SEDEX)层控型Pb、Zn(Cu)矿床,以及断裂构造结点控矿、同生断裂控矿、剥离断层构造控矿及岩浆岩接触带(三层结构)控矿认识。
3、对本区的成矿作用进行归纳,分析区内主要成矿作用是:①花岗岩(燕山期)成矿作用明显,规模巨大;②叠加复合成矿作用显著;③构造控矿成矿作用明显;
4、在充分收集和分析研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九个靶区成矿地质条件进行分析,预测了每个靶区的资源量。全区可望探求总资源量为:Pb+Zn—1000万吨;Cu—240万吨;Sn—225万吨;Ag—1350吨;Au—2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