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叶中活性成分提取分离与测定研究
【摘要】:银杏是我国的特产,具有绝对的资源优势,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叶子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而且栽培面积还在不断的扩大。银杏叶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血压等作用,萜内酯为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银杏产品市场广阔,作为天然药物的银杏制剂享誉全球,需求量越来越大。生产银杏茶、酒、保健饮料等的厂家需要大量符合质量标准的银杏叶提取物;一些无银杏资源又想生产银杏制剂的国家,其银杏叶提取物主要依靠我国;美国也已经把银杏叶列入进口药物原料之列。目前我国已有60多家制药公司和工厂生产银杏叶制剂,仍有供不应求的趋势,但销售价格却连年下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质量。本文采用现代分离提取技术从银杏叶中分离黄酮化合物和萜内酯化合物,以促进银杏叶的利用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 本文建立了银杏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分光光度法两种分析检测方法,并测定了衡阳产银杏叶中总黄酮的含量。两方法在线性范围内都适合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可以用于提取物过程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实时跟踪分析。本人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法确定了水解条件,并对流动相组成、酸度、流速和进样量等条件进行研究优化。此外还建立了银杏萜内酯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确定了流动相组成、酸度、流速最优条件。
|
|
|
|
1 |
王俊德,熊博晖,丛润滋,沈丽;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银杏黄酮时几个问题的探讨[J];分析化学;1999年09期 |
2 |
苗敬芝,李勇;银杏类黄酮(GBE)的检测与提纯工艺研究[J];食品科技;2000年03期 |
3 |
李俊,李健,苏小建;银杏叶提取物杂质去除方法的研究[J];化学世界;1998年05期 |
4 |
胡敏,张声华;银杏叶提取物中黄酮糖苷的研究进展[J];中国油脂;1999年01期 |
5 |
柳春娣,孙智华;银杏叶浸膏浸取溶剂的工艺改进[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年07期 |
6 |
李勇,高明侠,刘新民;银杏及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生理功效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1年05期 |
7 |
高琳,孟春丽,雷天乾;银杏叶提取物精制工艺的研究[J];郑州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
8 |
刘海鹏,刘延成,马东升,刘显芳;超声波/回流法银杏叶总黄酮提取的研究[J];化学工程师;2005年08期 |
9 |
任萍;王木立;武春密;施荣富;王春红;王维;;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制备多孔氧化铝球及在非水体系中分离银杏内酯[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8年03期 |
10 |
刘志敏,赵锁奇,王仁安,杨光华;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银杏叶提取物中的黄酮类化合物[J];分析化学;1999年02期 |
11 |
何国庆,陈云龙;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啤酒发酵过程的影响[J];食品工业;2003年04期 |
12 |
王先明;黄健;覃腾翔;郝爽;徐帮庆;韦里;陈全斌;;从文献分析看我国银杏叶研究状况[J];广西轻工业;2007年05期 |
13 |
战伟伟;闫明奎;王立东;;银杏叶的研究与开发应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
14 |
余丽娟,陈全斌,李俊,苏小建,何伟平;银杏雌雄植株青叶及其落地黄叶的黄酮含量比较[J];广西轻工业;1995年04期 |
15 |
万素英,赵亚军,李琳,王慧军;尚待开发的一类天然食品抗氧剂─—黄酮类化合物[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8年04期 |
16 |
宫霞,姚淑敏,卢元芳;银杏叶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1999年09期 |
17 |
肖坤福,廖晓峰,于荣,梁华正;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J];广州食品工业科技;2003年03期 |
18 |
石玉平,卢挺,王永宁;油菜蜂花粉中黄酮类物质清除羟基自由基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4年11期 |
19 |
李洪玉,孙静芸,戴诗文;竹叶黄酮提取物的生产工艺条件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4年05期 |
20 |
;蒜素胶丸生产技术[J];科技资讯;200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