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中多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摘要】:铝酸钠溶液的晶种分解是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工艺中的关键工序,对氧化铝的产量和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氧化铝工业产量不断增加,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深入了解晶种分解过程中的各个影响因素,提高晶种分解过程数值模拟的可靠性对提高氧化铝产量与质量,节能降耗,促进氧化铝工业的技术进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晶种分解过程及主要设备的详细研究,综合利用多相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及传输过程等理论,构建了晶种分解过程多相流动的多流体模型;以商业软件CFX4.3为平台,研制开发了晶种分解过程多相流动的数值模拟系统。通过对生产现场铝酸钠溶液(料浆)的测试与分析,确定了铝酸钠溶液为牛顿流体,其粘性系数基本不随溶液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溶液的温度及固含对粘性系数有一定的影响。
以两种不同结构的空气搅拌式种分槽为研究对象,完成了晶种分解过程气—液两相流动的三维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种分槽内的流场分布对铝酸钠溶液的混合、槽内结疤等现象有着直接的影响;翻料管为喇叭套管的种分槽内溶液循环量大,副风管的的上提强化了种分槽下部溶液的扰动,其流场明显优于翻料管为直套管的种分槽。
建立了晶种分解过程中的标量传输模型,并与气—液两相流动的多流体模型耦合,研制开发了晶种分解过程中铝酸钠溶液扩散及停留时间的数值模拟程序。计算结果表明,翻料管为直套管的种分槽内存在明显的溶液“短路”现象,溶液在槽内的停留时间低于翻料管为喇叭套管的种分槽。
自行设计并制作了晶种分解水模型实验装置,对晶种分解过程铝酸钠溶液的扩散与停留时间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使用挡板的情况下种分槽内存在溶液“短路”现象;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
|
|
|
|
1 |
;氧化铝生产(续)——铝酸钠溶液的脱硅及分解[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78年09期 |
2 |
彭志宏,李小斌,龙远志;采用含钙添加剂时铝酸钠溶液脱硅反应的热力学计算[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1993年S1期 |
3 |
刘宏,王新亮;流动注射铝酸钠溶液氧化铝浓度的测定[J];轻金属;1999年05期 |
4 |
谢雁丽,毕诗文,杨毅宏,王志;氧化铝生产中铝酸钠溶液结构的研究[J];有色金属;2001年02期 |
5 |
周丽彬;铝酸钠溶液中镓的分析[J];湿法冶金;2002年04期 |
6 |
陈国辉,陈启元,尹周澜,张斌;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强化研究进展[J];湖南冶金;2003年01期 |
7 |
赵苏,毕诗文,杨毅宏,谢雁丽;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的影响[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8 |
И.З.Певзнер;宋承志;;80℃下Na_2O-Al_2O_3-CO_2-H_2O系中某些断面图的分析[J];轻金属;1977年06期 |
9 |
M.H.Cмирнов;程鹏远;;论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时氢氧化铝的析出机理[J];轻金属;1987年12期 |
10 |
柳妙修;曹益林;陈念贻;庄志诚;;高苛性比铝酸钠溶液的Raman光谱研究[J];金属学报;1991年06期 |
11 |
袁华俊,李琴琴;BaO净化工业铝酸钠溶液工艺选择[J];轻金属;1995年04期 |
12 |
王志,毕诗文,杨毅宏;添加晶种对烧结法铝酸钠溶液碳酸化分解过程的影响[J];过程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
13 |
Л.П.Ни;张梅枝;;用回归分析法研究种分过程[J];轻金属;1985年12期 |
14 |
陈国辉,陈启元,尹周澜,颜昌利;硅铁等杂质在超声强化铝酸钠溶液种分过程中行为[J];轻金属;2002年02期 |
15 |
李洁,陈启元,尹周澜,张平民;过饱和铝酸钠溶液结构性质与分解机理研究现状[J];化学进展;2003年03期 |
16 |
刘连利,翟玉春;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17 |
陈国辉,陈启元,尹周澜,张斌;铝酸钠溶液种分成核和附聚研究进展[J];湿法冶金;2003年01期 |
18 |
王雅静,翟玉春,田彦文,纪智铃,曲兴韬,杨兴满;铝酸钠溶液表面张力的化工数学模型[J];有色金属;2004年03期 |
19 |
刘吉波,陈启元,尹周澜,张平民;用拉曼光谱研究超声波对铝酸钠溶液的影响[J];轻金属;2005年11期 |
20 |
吕卫君;;铝酸钠溶液结构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