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克库勒凸起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层序地层学与储层特征研究
【摘要】:阿克库勒地区油气资源丰富,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整装大型海相油气田,近二十年来油气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该地区油气勘探程度极不均匀,以前的勘探重点都放在碳酸盐岩地层上,对碎屑岩系研究较少。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选择古生界和三叠系的碎屑岩系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致的岩心观察,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以及普通薄片、铸体薄片、同位素、压汞、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多种测试方法和手段,全面的总结了区内的地质概况,对层序地层格架、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成岩作用以及储层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有利勘探区块优选做出了客观评价。
通过钻、测井资料、地震追踪和单井沉积相分析,在阿克库勒地区古生界和三叠系碎屑岩系中一共划分出23个标准的三级层序,其中上奥陶统划分出了5个,志留系划分出了6个,东河砂岩1个,石炭系划分出了5个、三叠系划分出了6个。
作为区内主要储集岩系的东河砂岩是一个完整的三级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的结果,可明显的识别出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并且可以在区域范围内很好的对比,以河流充填沉积为主的低位体系域仅局部可见。东河砂岩层序中不同体系域的沉积环境与岩性特征明显不同,海侵体系域以受潮汐控制的滨岸沉积为主,高位体系域则以受波浪控制的滨岸沉积为主。
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原型盆地演化研究,作为研究区另一个重要储集岩系的三叠系的沉积背景相当于坡折之上的平坦部分,受湖平面升降变化影响极大,层序边界以具明显河流回春作用的Ⅰ型层序边界为主。低位体系域发育,以粗粒的河流沉积为特色;湖侵体系域以湖相泥岩为主;高位体系域不发育,主要是受侵蚀或者无沉积作用造成的。
通过对研究区内储集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结合已建立的层序格架,区内主要的储集砂体明显受到层序格架的控制。东河砂岩和石炭系层序中主要的储集砂体分布在高位体系域中,而在三叠系层序中,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低位体系域中。
|
|
|
|
1 |
朱美衡;郭建华;伍永田;王明艳;;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
2 |
刘辰生,田永强,郭建华;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储集层成岩作用[J];新疆石油地质;2005年01期 |
3 |
姜向强;李德江;朱筱敏;柳广弟;杨俊生;;克百地区三叠系储层成岩层序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4 |
邱芳强;地震振幅技术在桑东地区三叠系圈闭评价中的应用[J];新疆地质;2004年02期 |
5 |
刘爱永,陈刚,刘林玉;吐哈盆地三叠系砂岩的孔隙类型及次生孔隙形成机理探讨[J];石油实验地质;2002年04期 |
6 |
王河锦;盆地碎屑岩成岩作用与初始变质作用的划分新动向[J];地学前缘;1995年04期 |
7 |
贾振远,蔡忠贤;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J];地球科学;1997年05期 |
8 |
殷鸿福;二叠系-三叠系研究的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1994年02期 |
9 |
王洪辉,李德发,刘文碧;塔东北阿克库勒三叠系油气藏特征及流体性质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
10 |
李德发,刘文碧,王洪辉;塔北阿克库勒南部三叠系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11 |
周书欣;;国外新书介绍[J];海洋地质译丛;1985年06期 |
12 |
屈策计;白江;冯全宏;梁峰;;吴仓堡油区三叠系油层体积压裂技术探索研究及应用[J];价值工程;2013年27期 |
13 |
严羿;冯勇;孙俊;祝学飞;查凌飞;;塔中二、三叠系防塌钻井液工艺技术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1年04期 |
14 |
周建奇;;吴起油田三叠系下组合油层压裂参数优化及应用[J];化工设计通讯;2021年07期 |
15 |
周林;万方来;许丹丹;周坤;王刚;;碎屑岩成岩作用探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3年04期 |
16 |
黄午兴;何明友;王红军;阙薇;;四川峨眉山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9年02期 |
17 |
黄午兴;何明友;王红军;阙薇;;四川峨眉山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J];甘肃地质;2009年03期 |
18 |
彭元桥,童金南,HansJ.Hansen,GuangR.Shi;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处的磁化率特征及其对比意义[J];华南地质与矿产;2000年02期 |
19 |
东;东特提斯区二叠—三叠系界线的事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
20 |
王义刚
,陈楚震
,芮琳
,王志浩
,何锦文;论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定义[J];地层学杂志;1989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