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一水硬铝石生产高强度砂状氧化铝理论研究与工艺实践

李旺兴  
【摘要】:砂状氧化铝由于具有独特的显微结构、粒度分布及强度,在节能与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的铝电解工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可用于氧化铝生产的铝土矿资源都是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溶出条件较国外三水铝石或一水软铝石型铝土矿苛刻,溶出后得到的铝酸钠溶液碱浓度高、过饱和度低,在铝酸钠溶液结构、铝酸钠溶液分解及结晶行为等方面有别于国外的情况,难于直接引用国际上成熟的拜耳法分解工艺生产砂状氧化铝。 针对我国由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工业现状,本论文以获得高强度砂状氧化铝为目标,通过对氢氧化铝晶体叠合方式及受力情况进行分析,首次建立了晶体的受力模型与叠合方式-应力状态-强度的关系;通过建立氢氧化铝晶粒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并进行静力分析,首次获得了氢氧化铝显微结构与强度关系的一般性原则;根据铝酸钠溶液附聚过程晶粒的粒度分布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获得了附聚特征及其与氢氧化铝(氧化铝)强度的关系;首创精液分流技术,将上述氢氧化铝晶粒显微结构与强度关系、种分附聚特征与氢氧化铝(氧化铝)强度关系的理论及实验室研究结果,在实际氧化铝工业生产中进行实施,由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生产出高强度砂状氧化铝产品。主要结论与创新点如下: 1.通过对叠合面进行应力状态分析,研究了氢氧化铝晶体叠合面应力状态分布,发现氢氧化铝晶体界面破坏主要由于正应力导致,且界面上靠近受力点一侧正应力较大,因此随着载荷的增大,将首先发生破坏,该位置是决定氢氧化铝晶体强度的关键部位;氢氧化铝晶粒强度与叠合面承受的应力状态密切相关;各种不同氢氧化铝晶体间的叠合方式中,晶体底面与底面叠合时,氢氧化铝晶粒强度较高并随两个晶体间叠合面积的增大而增大。 2.通过对实际氢氧化铝晶粒的概括和简化,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静力分析,研究发现在晶粒缺口处有细粒子填充时,填充位置处于特定填充空间的晶粒整体强度最好;缺口越小,强度越好;在相同的缺口和填充粒子粒径的情况下,强度随填充粒子的增多而加强,且填充位置越靠近最佳位置越能改善晶粒强度;无论是大晶体还是小晶体的叠合,当氢氧化铝晶体间叠合角度在60°~80°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义顺;单玉香;张启业;邵先磊;;锆英石对矾土基低水泥耐火浇注料性能影响的研究[J];硅酸盐通报;2008年05期
2 杨秀丽;李冰;;铝浮渣废料用作耐火材料原料的评估[J];耐火与石灰;2009年01期
3 涂军波;魏军从;尹建昌;牛森森;;氮化硅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力学性能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09年12期
4 刘元宁;史世庄;;焦炭显微结构和工艺性质关系的研究[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1期
5 ;一种晶种分解生产砂状氧化铝的方法[J];无机盐工业;2005年08期
6 高进升;;对我国砂状氧化铝生产技术的初步探讨[J];轻金属;1989年06期
7 乔瑞庆,杜鹤桂;碱度对低氟烧结矿强度及其岩相学研究[J];烧结球团;1997年02期
8 平文正;周宗禹;;从烧结法精液制取砂状氧化铝[J];轻金属;1985年09期
9 杨小微;;再生混凝土改性建议[J];林业科技情报;2011年01期
10 李小钢,韩淑霞;提高包钢烧结矿强度试验研究[J];包钢科技;1999年03期
11 胡军,徐燕申,林彬,高勇;陶瓷镶块制造技术的应用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2年01期
12 王甲春,唐明;PRC低水胶比体系硅酸盐水泥水化特性与力学性能研究[J];混凝土;2002年04期
13 冯向鹏,张玉柱,李振国,尹海生;低硅条件下碱度对烧结矿强度的影响[J];烧结球团;2004年02期
14 董磊;杨建;丘泰;龚淋;;AlON-AlN复相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07年04期
15 陈肖虎,赵莉;分解过程降温制度对产品砂状氧化铝强度及分解率的影响[J];贵州科学;1995年04期
16 高林;过氧化对石墨蠕虫结构及强度的影响[J];炭素技术;2001年03期
17 贾玲;谷景华;张跃;;以β-Si_3N_4为晶种多孔氮化硅陶瓷的制备[J];人工晶体学报;2008年05期
18 唐明,巴恒静,李颖;纳米级SiO_x与硅灰对水泥基材料的复合改性效应研究[J];硅酸盐学报;2003年05期
19 刘寿荣;WC-Co硬质合金的强度[J];硬质合金;2002年03期
20 郑林义;;高强粉煤灰微晶玻璃[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磊;杨建;丘泰;龚淋;;AlON-AlN复相陶瓷的制备和性能研究[A];陶瓷——金属封接与真空开关管用管壳技术进步专辑[C];2007年
2 韩冀豫;黄修林;丁庆军;胡曙光;;大掺量粉煤灰对硅酸盐水泥早期水化历程的影响[A];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蒙占彬;田海庆;樊敦秋;;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强度及稳定性分析[A];第十四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苏允隆;李小静;金俊;宋灿阳;;高炉煤枪结构及形式实验室研究[A];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5 邢梅;李杰;李雅菲;Maarten Jongsma;王彩云;;除虫菊和菊花毛状体类型与分布的比较研究[A];庆祝中国园艺学会创建80周年暨第11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刘永超;刘道勇;;双膜片弹簧制动气室有限元分析[A];第二届中国CAE工程分析技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曾力;陈霞;吐儿洪.吐尔地;;磷渣粉特性及在碾压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A];2010年度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研讨会会议资料[C];2010年
8 何锦云;董挺峰;;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方法的探讨[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1999年
9 严福顺;钦俊德;;七星瓢虫化学感受器显微结构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刘艳改;贾德昌;周玉;;LiTaO_3/Al_2O_3复相陶瓷显微结构及力学性能的研究[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旺兴;一水硬铝石生产高强度砂状氧化铝理论研究与工艺实践[D];中南大学;2005年
2 葛继平;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3 刘祥民;烧结法生产砂状氧化铝的理论与工艺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4 李霞;掺钕钇铝石榴石(Nd:YAG)激光陶瓷的制备与性能表征[D];山东大学;2005年
5 焦宝祥;注凝成型制备高性能氧化铝一氧化锆复相陶瓷[D];南京工业大学;2004年
6 孙友义;深水钻井隔水管强度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7 郭玉春;不同基因型水稻对低磷胁迫的响应及其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8 孙军;曲轴—轴承系统摩擦学、刚度和强度的耦合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9 庄兴民;聚乙烯自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10 李金洪;高铝粉煤灰制备莫来石陶瓷的性能及烧结反应机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德平;复合自燃煤矸石矿渣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D];宁夏大学;2005年
2 杜勇;SrO-Al_2O_3-SiO_2系统微晶玻璃的结构与性能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3 孙进;碳纤维混凝土导电性能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张建辉;基于ANSYS的大吨位双回转铁路起重机转台结构分析与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5 王闯;不同强度健身走对56-60岁男子身体成分及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6 汪莉;加筋土实验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7 石金艳;轴向柱塞马达配流盘的强度有限元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8 刘伟华;无机外加剂对α半水石膏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9 姚再起;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5年
10 郑建明;锆英石增韧95氧化铝陶瓷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赵卫华;河北:增加集中执法强度[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年
2 武鸿舍 王军朋;魏钢考察中航工业强度所[N];中国航空报;2010年
3 王秀梅;砂状氧化铝生产再获新突破[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3年
4 洪卫忠;安琳;飞越梦想[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5 记者 王双;力度不减 强度不变 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N];盘锦日报;2009年
6 李代广 洪卫忠 安琳;飞越梦想[N];经理日报;2002年
7 焦宁;奉献社会投身公益获好评[N];中国企业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张德利;项目攻坚:开工数量与投资强度并举[N];南充日报;2010年
9 芸;JFE开发高性能桥梁用中厚板[N];世界金属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周明 崔振波 整理;抓落实要有速度力度和强度[N];辽宁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