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驱动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理论研究
【摘要】:超声马达是一种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和超声振动,将材料的微观变形通过共振放大和摩擦耦合转换为转子或滑块宏观运动的新型驱动器,与传统的电磁马达相比,具有惯性小、响应快、低速扭矩大、功率密度大、控制特性好、不受磁场影响、运动准确等特点,在航空航天、机器人、医疗器械、精密仪器、汽车工业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一种驻波型马达,由纵、扭两种类型的压电振子组成,在相同频率但存在相位差的两种电源激励下,纵向压电振子和扭转压电振子产生两个正交的驻波,并在定子表面形成椭圆运动轨迹,通过定子、转子间的摩擦耦合驱动转子作旋转运动。与行波型超声马达相比,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具有更大的力矩输出和更高的控制精度,但这类马达的理论研究还不够完善。一方面,目前采用的马达振动分析模型基于一维理论,然而,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的直径通常较大,马达工作时的径向变形不容忽视,现有的一维理论已不再适宜马达定子的纵振分析。另一方面,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实现纵、扭振动同频共振是提高马达输出力矩与效率的关键和难点问题,目前对于纵-扭固有频率的简并尚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
本文针对目前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在S.Ueha纵-扭复合型马达原型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新型双定子对称结构的复合型超声马达的技术原型,完成了以下研究工作:
1.设计了一种单转子-双定子对称结构的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与传统的纵-扭复合型超声马达比较,有效地增加了定、转子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马达的输出力矩;双定子对称结构改变了马达
|
|
|
|
1 |
刘景全,吴博达,杨志刚,程光明,鲁勇;一种新型的圆筒非接触超声马达[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1年02期 |
2 |
易幼平,钟掘;复合型超声马达纵向振动建模[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3 |
陈维山,蔡鹤皋,陈在礼;行波超声马达压电振子的分区与极化工艺[J];电子工艺技术;1996年06期 |
4 |
金龙,朱美玲,赵淳生;旋转型压电行波超声马达的驱动与控制技术[J];振动.测试与诊断;1997年03期 |
5 |
李东林,王文芝;复合型超声马达[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1995年03期 |
6 |
王树昕,董蜀湘,桂治轮,李龙土;压电陶瓷材料对超声马达性能的影响[J];压电与声光;2000年01期 |
7 |
韩西京,郭辉,赵淳生;超声马达的等效电路及其性能估算[J];航空学报;1999年02期 |
8 |
顾菊平,秦申蓓,金龙,胡敏强,莫岳平,王心坚,徐志科;基于LabVIEW超声马达谐振频率的实验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年08期 |
9 |
;我国研制成功世界最细马达[J];农村电气化;2002年02期 |
10 |
杨明,阙沛文,季钢,毛义梅,罗海福,赵淳生;环形行波式超声马达变频特性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1年10期 |
11 |
莫岳平,胡敏强,徐志科,金龙;超声马达振动模态分析方法[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
12 |
刘景全,杨志刚,吴博达;圆筒型行波非接触超声马达的激励原理研究[J];声学学报(中文版);2003年01期 |
13 |
赵雨旸,李涵武,苏清源;超声马达的特性及其应用[J];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2004年03期 |
14 |
曹辉,林书玉;三相驱动的平板弯曲行波超声马达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5 |
董蜀湘,李龙土;压电陶瓷为动力源的压电马达与驱动器[J];材料导报;1999年04期 |
16 |
褚祥诚,陈在礼;换能器式直线超声马达[J];压电与声光;2001年01期 |
17 |
雷伏容,钟宜生,徐文立;基于非线性系统描述的超声马达鲁棒跟踪控制[J];压电与声光;2005年01期 |
18 |
褚祥诚,李龙土;压电超声微马达的研究[J];压电与声光;2001年04期 |
19 |
程寓,陈爱军,赵玉灿;行波超声马达定子谐振频率的分析计算[J];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2002年06期 |
20 |
尹真;清华研制成直径最小的超声马达[J];中国青年科技;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