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阳极焙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王喜春  
【摘要】:我国的敞开式环式焙烧炉是在消化80年代初引进的日本轻金属公司焙烧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十年来,国内仅在燃料选取、火道挡板、耐火材料、装炉层数等方面作了少量改进,尚无焙烧自动控制的设计、制造能力,只能依赖进口。在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本文开发了一套新型阳极焙烧系统,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 (1) 工艺技术方面,研究并确定了焙烧炉产能、装炉方式、系统配置和焙烧工艺参数。优化的火道墙设计减小了料箱上下温差,炉室垂直温差仅为28℃,解决了产品质量的均一性问题;优化了焙烧工艺,使沥青挥发分被控制在2P—3P燃烧,减少了沥青烟气的排放量,产品能耗低,合格率达到了99%。铝电解槽上的应用表明,阳极毛耗仅500kg/t-Al,比国内其它铝厂一般要低20-50kg/t-Al。 (2) 装备方面,完成了焙烧炉和火焰系统设备的设计和设备国产化,与引进相比可节约投资4274万元。线状给油技术保证了燃料不会射到炉墙上,延长了焙烧炉的寿命。先进的燃烧手段使实际升温曲线能够满足要求,火焰移动周期从36小时缩短到27小时,产量提高33%。 (3) 控制方面采用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编制软件对设备进行自动控制,能精确控制所有火道的能量输入和负压,提高了温度分布的均匀性,高温段控制误差不超过±2℃。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毅,崔东生,徐英第;我国铝用炭素发展方向与措施[J];轻金属;2003年07期
2 刘建军;提高预焙阳极质量的生产实践[J];中国有色冶金;2004年04期
3 刘敬穆;;关于预焙阳极的配方问题[J];轻金属;1984年08期
4 刘海丽;曹秀侠;万红;;浅谈预焙阳极生坯裂纹产生原因及采取的措施[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22期
5 ;一种铝电解的预焙阳极及其制备方法[J];有色冶金节能;2009年01期
6 姜玉敬;我国铝用预焙阳极炭块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J];世界有色金属;2001年06期
7 冯建中,栗争光,郑凤杰,王冠军,关文斌;延长预焙阳极使用周期的研究与应用[J];炭素;2003年04期
8 ;“优质预焙阳极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通过专项验收[J];中国矿业;2008年09期
9 张新建;提高预焙阳极质量的工业试验[J];轻金属;1995年09期
10 马永国;铝电解预焙阳极综合评述[J];矿冶工程;2000年03期
11 张平;提高预焙阳极质量途径探讨[J];轻金属;2000年08期
12 吴家凤;大型预焙阳极工厂制糊工艺及设备的选择[J];轻金属;2002年01期
13 谭斌;提高预焙阳极质量的控制途径和手段[J];有色金属设计;2004年03期
14 沈振纲;;铝电解用的连续预焙阳极[J];轻金属;1966年01期
15 王金融,解正业,张峰,杨利;预焙阳极经济高度的研究及应用[J];轻金属;2002年08期
16 刘建新;预焙阳极质量对铝电解生产的影响[J];南方金属;2004年04期
17 刘杨军;王玉琴;程新兰;崔步光;关宇;李福华;高新华;;铝电解用预焙阳极中杂质元素的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18期
18 陈喜平;周孑民;李旺兴;;煅烧石油焦反应性的试验研究[J];轻金属;2007年05期
19 黄华;影响预焙阳极质量的主要因素[J];轻金属;2002年04期
20 李希明,陈向红,王会全,吕增旭;改性优质阳极技术工业试验[J];轻金属;200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阳;均质、优质生阳极生产工艺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龙;国内最大的预焙阳极碳块在长铝应用[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1年
2 特约撰稿 赵加积;“土企业”变“洋”了[N];经理日报;2002年
3 记者 丁厚勤 王众 通讯员 李红民;育好一棵树荫庇一方民[N];菏泽日报;2010年
4 赵加积 陈树章;小企业如何插上大翅膀?[N];发展导报;2002年
5 记者 唐晓颖 通讯员 胡哲;我市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N];德州日报;2009年
6 赵加积;技术升级 由小变大[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7 陈金山 高德刚;倾力培育“亿元板块”[N];德州日报;2009年
8 赵加积;小企业如何插上大翅膀[N];中国工业报;2003年
9 韩永东;坚持科学发展 塑造优秀文化[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10 陈国强;炭素行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