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性铅性肾病肾脏纤维化发病机理及其防治的研究
【摘要】:第一章 铅对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研究背景:铅是一种常见的工业毒物和环境污染物,铅性肾病为中毒职业人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研究资料显示铅性肾病患者中几乎都有肾脏纤维化的改变。铅性肾病早期可完全治愈,而一旦出现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甚至肾功能衰竭,病变将不可逆转。但到目前为止铅性肾病的机理尚不清楚,我国对本病的基础研究报道较少,国外研究主要集中于探讨铅亲合蛋白及核包涵体与肾损害的关系,对铅导致肾脏纤维化的分子机理,国内外目前尚无相关报道。
目的:从蛋白质和分子水平观察铅对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因子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
方法:SD大鼠48只适应性饲养1周,采用随机原则将动物分为6组,每组8只,Ac、Bc、Cc组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予蒸馏水喂饮1月、2月、3月;A、B、C为染铅组,分别给0.5%的醋酸铅喂饮1月、2月、3月。实验结束时称肾重、体重的变化;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法测量血铅、肾铅的含量;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的超微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组织NF-κB、TGF-β及FN蛋白的表达情况;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TGF-β及FN mRNA的表达;用ELISA的方法检测血清IFN-γ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