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的“模式”研究
【摘要】:
城市形态正越来越受到我国学者的重视。首先,城市形态对理想城市、人类美好生活家园的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生存环境、地方特色、理想形态、优美景观以及构成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体现了以自然和人为本的原则,对建立起规划的一种价值标准和目标取向有着积极的作用。其次,城市形态的探讨和研究关乎到城市最终的物质实现和生活在其中的人的真实感受。
在规划的诸多层面中物质层面中的形态是可操作的,在实际的规划工作中能够对其进行控制和引导。同时物质形态也是其它层面的规划内容得以实现的基础,是承载它们的物质实体的空间属性,并能对它们产生反作用。城市形态的研究对国内外城市发展历程的规律总结和发展模式的理论探索,也为城市规划提供了一个对比和借鉴的参考系。
本研究从“模式”角度出发,借用“标准理论模式”的概念,通过审视信息时代背景下城市所受到影响,和当代城市空间结构的特点,在前人形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日的城市形态是“网络模式”论点;随后就“网络模式”在城市功能和生态两方面进行论证。简单说来,“网络模式”是指区域城市具有的能提供多种形式的中心、生活条件和选择,能够保护自然和重要的开敞空间,具形态的地方适应性的形态模式。该研究致力于为城市形态演变的解释问题,以及更好地确定城市的合理形态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