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及胫后动脉肌间隔穿支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
【摘要】:
目的:总结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和胫后动脉肌间隔穿支筋膜皮瓣的临床疗效和经验,探讨二者的优缺点及适应证。
方法:2002年8月—2007年4月行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转位11例,创面位于小腿中下段内侧4例,足跟部2例,足背或足底中远段4例,前足残端1例。1例因术中发现胫后动脉缺如另行处理,10例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包括3例交腿皮瓣)均在小腿中段穿支近端1—2cm处切断结扎胫后血管。3例修复足底负重区的皮瓣重建感觉,其中1例皮瓣远端的大隐静脉与受区近端的小隐静脉吻合。皮瓣面积最大19cm×14cm,最小16cm×8cm。行胫后动脉肌间隔穿支筋膜皮瓣转位20例,创面位于小腿中下段内侧6例,内踝7例,跟后区4例,足底、足背内侧3例。皮瓣采用顺—逆结合法切取,即先显露蒂部血管,再逆行切取皮瓣。皮瓣面积最大18cm×9cm,最小5.5cm×4.5cm。
结果:10例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中,8例完全成活;2例远端部分坏死,分别经二期缝合和换药后伤口愈合。术后随访1—23个月,皮瓣均成活良好,3例重建感觉的皮瓣均恢复保护性痛触觉。20例胫后动脉肌间隔穿支筋膜皮瓣,15例完全成活;4例远端边缘坏死,其中3例换药后伤口愈合,1例经坏死组织清除二期缝合后创面愈合;1例大部坏死,行植皮术消灭创面。术后随访1—25个月,皮瓣均成活好。
结论:1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可切取面积相对较大,能重建感觉,特别适用于前足创面及小腿中下段、足踝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2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在小腿中段穿支近端1—2cm处切断结扎胫后血管,不影响皮瓣成活,此方法操作简单、快捷、对小腿损伤小。3胫后动脉肌间隔穿支筋膜皮瓣具有不损失小腿主干血管,操作简便的优点,特别适用于小腿中下段内侧、足踝部内侧中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