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系统辨识的板带热连轧板凸度建模与分析研究

龚寄  
【摘要】: 热连轧带材的板形是衡量热连轧带材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良好的板形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成材率,而且将给后面工序创造更好的生产条件。因此不断提高被轧板带的平直度,板凸度等横断面指标在实际的轧制生产中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而目前保证良好板形的手段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建立尽量精确的、全面的、简洁的凸度模型和采用合理的自动化控制手段。但是,板形自动控制(AFC)由于外界影响复杂且检测和控制技术的不完善,成了轧制界的一大技术难题。且带材热连轧精轧机组板形控制系统的控制目标为凸度和平坦度,操作变量有近二十个,属多目标、多变量控制系统。再加上连轧效应、带材凸度和平坦度的耦合、轧制过程中轧制力的变化而引起的弯辊力调节等关键问题在热轧板形控制中很难圆满解决。因此建立精确合理的板凸度模型对保证板形质量仍然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以提高板形精度为目的,以某“1+4”可逆铝热连轧机精轧机架出口凸度为研究对象,在对现有的热连轧轧制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有载辊缝函数形状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包括: (1)在进行合理假设的条件下对辊间轧制压力、辊系变形、辊系的工作凸度以及各变形量间变形协调关系等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推导出了准确的、能反映轧制机理的、全面的且比以往模型更简单的有单机架有载辊缝形状函数,从理论上明确了出口板凸度各影响因数的具体的物理意义,表达出了轧件板宽方向上任意点的出口凸度。 (2)对单机架有载辊缝形状函数进行了分析,结合了连轧过程中板凸度的遗传性,巧妙的归纳出了热连轧过程出口板凸度的函数表达式,并结合系统辨识的方法辨识出了各待定系数,将所得结果用于板凸度的预报,其结果表明该模型准确、实用。 (3)充分利用MAI工AB的强大数值处理能力,结合前面建立的板凸度模型,求出了轧制力、弯辊力以及轧辊的工作凸度等因素对出口板凸度的影响,分析了各影响因素的变化对出口板凸度的影响规律。 通过理论和生产实验表明: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特别是为板形的在线控制提供了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龚寄;骆拓;;热轧铝板带板凸度的影响规律及其在线模型(上)[J];轻金属;2011年05期
2 龚寄;王艾伦;骆拓;;四辊轧机有载辊缝解析模型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7年22期
3 姜正连,王倩,朱红斌,王国栋,张强;工作辊横移式四辊轧机的板凸度模拟模型[J];钢铁研究学报;1991年02期
4 朱红斌;栗守维;王国栋;张强;翟宝琦;吴国良;母青山;韩力;;四辊轧机工作辊横移对板形的影响[J];钢铁;1989年08期
5 姜正连;朱伏先;王国栋;张强;言果威;母青山;韩力;吴国良;;CVC轧机板形控制特性的实验研究[J];钢铁;1991年05期
6 王国栋;朱红斌;杨力学;牛清地;;轧辊横移式四辊轧机的进展及应用前景[J];钢铁研究;1989年01期
7 王国栋;;现代热轧带钢生产技术(4)——板形和板凸度控制技术[J];轧钢;1990年02期
8 赵永和;孙铁铠;;工作辊移动四辊轧机最佳板形控制参数的研究[J];钢铁;1992年08期
9 龚寄;王艾伦;;四辊轧机弹性变形解析模型的研究[J];轻金属;2007年04期
10 龚寄;王艾伦;;四辊轧机弹性变形解析模型的研究[J];钢铁研究;2007年04期
11 毕玉伟,王黎筠,朱国荣;传统热带轧机改为工作辊横移式轧机实施方法[J];轧钢;1997年05期
12 马爱军;张策;杨玉华;;阶梯辊在四辊轧机上的应用[J];黑龙江冶金;1997年03期
13 张传银;热轧宽带钢轧机[J];冶金设备;1999年04期
14 王英睿,江光彪,刘宏民;基于流面条元法的四辊热带钢连轧机整机仿真[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21期
15 孙蓟泉;周永红;;板形控制技术及应用[J];鞍钢技术;2006年04期
16 骆拓;邓华;李凤轶;李涵雄;;板宽对轧辊受力分布的影响规律[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8年12期
17 王勇勤;凌丽;严兴春;姚保卫;;板凸度计算的有限元参数化方法[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1期
18 胡宇;龚殿尧;徐建忠;刘相华;;四辊轧机热轧带钢板形的急停测量实验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19 高增伟;辊式连铸轧铝板带厚差及板凸度的控制与调整[J];轻合金加工技术;1998年08期
20 党军;提高中厚板成材率的低成本策略[J];江苏冶金;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从伟;林敏;;四辊轧机轧辊窜动问题探讨及解决方案[A];第5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朱洪涛;王哲;王国栋;周勇;劳兆利;顾豪杰;;基于神经网络的板凸度影响系数优化[A];1999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下)[C];1999年
3 卢锐;陆文;;提高中厚板成材率的分析[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4 唐景富;马学芬;;四辊轧机花键偏头裂纹的焊接修复[A];第九次全国焊接会议论文集(第2册)[C];1999年
5 王鲁宁;李鸿斌;;本钢1700mm热连轧机薄规格带钢轧制工艺参数的优化[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4)[C];2003年
6 李庆彦;郭立辉;;PRS轧机应用实践[A];2006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6年
7 刘玉珍;王小水;刘健;张爱琴;宋国栋;;中板厂精轧机工作辊轴窜问题攻关[A];2008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文集[C];2008年
8 肖本辉;;四辊轧机AGC油缸倾斜分析与处理[A];2009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9 唐晓哲;常广亮;;四辊联动轧机结构设计与应用[A];全国线材深加工技术研讨会会议文集[C];2005年
10 王小平;韩玉龙;苗瑞林;;酸轧机组板形控制优化[A];2009年全国冷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志奎;热轧带钢板凸度和板形在线控制模型及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2 王涛;热轧带钢板凸度和板形计算及预设定建模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王英睿;三维条元法及其对热轧板带轧制过程的仿真[D];燕山大学;2003年
4 周俊峰;高精度薄板带板凸度激光检测的误差分析与精度控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5 赵旭亮;热轧带钢板形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大学;2009年
6 刘德义;三维弹塑性摩擦接触多极边界元法和四辊轧机轧制模拟[D];燕山大学;2003年
7 李海军;热轧带钢精轧过程控制系统与模型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马占福;热连轧板形控制模型优化与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9 于春肖;边界型数学规划非线性多极边界元法[D];燕山大学;2006年
10 孙建亮;面向板形板厚控制的轧机系统动态建模及仿真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寄;基于系统辨识的板带热连轧板凸度建模与分析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王利梅;板凸度闭环控制数学模型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曾春峰;液压弯辊系统对板凸度影响的实验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4 李韦良;新型十二辊板带轧机变形分析及板凸度控制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王智;中宽带热连轧机板形板凸度设定模型及工业应用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6 孙学军;PC轧机板形设定模型建立及模拟软件开发[D];辽宁科技大学;2008年
7 刘伟亮;2200铝箔四辊轧机轴向力动态增长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8 曾尚武;1700热轧板带钢凸度控制的研究[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志强;四辊冷轧机板带板形建模与分析[D];太原科技大学;2012年
10 石晓玉;液压弯辊板形控制的分析与建模[D];重庆大学;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诚宣;中冶京诚自主研发出新型八辊冷轧机[N];中国冶金报;2007年
2 ;四辊轧机生产技术开发[N];世界金属导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刘纪生 通讯员 屈薛勇;高性能金属功能材料生产装备国产化应加快步伐[N];中国冶金报;2007年
4 傅建设 李惠莹;首条国产化1500mm热轧带钢生产线在莱钢投产[N];中国工业报;2005年
5 杨固川;大型板带轧机如何突破国产化“瓶颈”?[N];中国冶金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刘纪生;“高追求”才能满足“高要求”[N];中国冶金报;2006年
7 沈文荣 邱松年 钱洪建;沙钢宽厚板工艺技术特点[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8 孟庆海;中铝西南铝板带公司8月产量创新高[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简东;我国铝合金热轧产能严重不足[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10 郭廷杰;日本21世纪轧钢技术发展及展望[N];世界金属导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