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T检测及食物IgG抗体检测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研究多种食入性过敏原及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在不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中的作用,以及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季节致敏因素的差别;探讨多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与不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96例荨麻疹,41例湿疹患者血清中屋尘、尘螨、粉螨、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等13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和鱼、虾、螃蟹、猪肉、牛肉、羊肉等11种常见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52例荨麻疹,50例湿疹患者血清中牛肉、鸡肉、鳕鱼、玉米、蟹、牛奶等14种常见食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G。
结果1.在196例荨麻疹患者血清吸入性过敏原IgE总阳性率为87.2%,最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尘螨/粉螨(43例,占25.1%),其次是屋尘(36例,占21.1%)、蒿属植物/艾蒿(22例,占12.9%)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19例,占11.1%)、普通豚草/巨大豚草(18例,占10.5%)、榆树/柳树/杨树(17例,占9.9%);41例湿疹患者血清吸入性过敏原IgE总阳性率为92.7%,常见的吸入性过敏原为屋尘、尘螨/粉螨、点青霉/交链孢霉/黑根霉(均为6例,各占15.8%),其次是普通豚草/巨大豚草(5例,占13.2%)、蒿属植物/艾蒿和榆树/柳树/杨树(均为4例,各占2.3%)。
2.在196例荨麻疹患者血清食入性过敏原IgE总阳性率为92.9%,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鱼(32例,占17.2%),其次是螃蟹/虾(20例,占10.9%)、大豆/花生(16例,占8.1%)、蛋白/蛋黄(11例,占6.4%)、鸡肉/羊肉/牛肉(9例,占4.3%)、牛奶(1例,占0.55%);41例湿疹患者血清食入性过敏原IgE总阳性率为95.1%,最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为鱼(9例,占23.2%),其次是螃蟹/虾(7例,占17.2%)、大豆/花生(6例,占15.1%)、蛋白/蛋黄(3例,占7.1%)、牛奶(1例,占2.6%)、鸡肉/羊肉/牛肉为0。
3.各种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IgE在湿疹和荨麻疹两种不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差异无显著性(P>0.05)。
4.各种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IgE在湿疹和荨麻疹患者不同年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5.各种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IgE在湿疹和荨麻疹不同性别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6.各种吸入性过敏原和食入性过敏原IgE在湿疹和荨麻疹患者不同季节差异无显著性(P>0.05)。
7.102例湿疹和荨麻疹两种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均有1到7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发生率为100%。1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升高者10例(9.8%),2—7种的分别为27、18、12、22、3、10例,共92例(90.2%)。针对蟹的特异性IgG升高比例最高(70例,占68.6%)、其次为虾(57例,占55.9%)、蛋清/蛋黄(55例,占53.9%)、大豆(35例,占34.3%)、小麦(32例,占31.4%)、玉米(30例,占29.4%)、牛奶(22例,占21.6%)、西红柿(20例,占19.6%)、大米(15例,占14.7%)、牛肉(10例,占9.8%)、鳕鱼(7例,占6.9%)、猪肉(4例,占3.9%)、蘑菇(3例,占2.9%)、鸡肉(2例,占2.0%)。
结论1.湖南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最常见的变应原是尘螨/粉螨、屋尘、鱼、螃蟹、虾、蛋清/蛋黄。
2.各种变应原在不同季节、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可能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