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

韩金田  
【摘要】: 复合注浆技术是将静压注浆技术和高压旋喷注浆技术进行时序结合发挥两种注浆技术优势的一种新型注浆技术。将复合注浆技术应用于地基基础加固中,能充分发挥静压注浆技术和高压旋喷注浆技术这两种注浆加固方法各自的优点,克服各自的缺点,从而达到最大的适用地层范围和最佳的加固效果,保证加固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本文首先在总结注浆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及应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注浆技术的分类及特点,并对复合注浆技术的定义、特点及其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经过试验、理论分析和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通过室内实验,对高压喷射注浆浆液材料和配方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模拟试验对高压喷射注浆的施工工艺、关键技术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实际工程应用的研究,对高压喷射注浆技术在地基和基础加固中的加固处理效果、加固适用地层范围及加固作用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还提出了既有建筑物地基及缺陷桩基础的高压喷射注浆加固效果检验方法。 2.给出高应力土体圆孔扩张时极限孔扩压力的解答,并成功应用于压密注浆压力的预估,因此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3.推导出了劈裂灌浆初始阶段的塑性区半径、竖向和水平向灌浆压力解析解以及圆孔周围土体中的应力场分布解。通过算例分析可知,理论计算的劈裂灌浆压力与实际工程中的实测值比较接近,说明了本文理论计算结果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4.给出了在一定的劈裂注浆压力作用下,浆液的最大扩散半径、注浆压力的衰减规律以及单一裂缝中注浆量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分析表明:该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 5.以土体中多孔同时劈裂注浆时的相互影响分析为基础,得出以圆形布置注浆孔时地基加固效果最差位置(圆心位置);同时推导了在控制注浆压力之下等间距布孔时的最优注浆孔的布置数量。 6.提出了复合注浆的设计和确定注浆技术参数的计算方法。 7.提出了复合注浆技术工法的特点、施工顺序、浆液材料、施工工艺参数。并对主要施工设备进行改进且取得了显著的好效果。 8.最后对复合注浆实际工程进行研究,得出了复合注浆技术是一门综合的注浆技术,其经济性、可行性和加固效果都比常规注浆有利有效的结论。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周晓龙;水泥土强度在实验室和现场条件下的对比分析[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5年05期
2 蒋永兴;张勤;张岩;王俊杰;;土层锚杆-土钉复合支护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J];西部探矿工程;2006年01期
3 贾义斌;徐胜林;张可能;;加筋土挡墙在深圳河ⅢB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2006年08期
4 鞠杨;卢斌;;缓凝剂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07年06期
5 热娜·乃吉米丁;;沥青路面水损害原因分析与技术措施[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6 肖雪荣;陈亚洲;;超宽谱电磁脉冲脉宽变化对无线电引信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7 赵军;赵青;;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作用机理与应用现状[J];山西建筑;2009年22期
8 姜秋仙;;土工格室挡墙破坏机理探究[J];科技信息;2009年17期
9 李国栋;程培峰;于晓坤;;派酶固化剂加固土路用性能试验研究[J];中外公路;2009年06期
10 马盛国;;钢渣桩在软基处理中的应用[J];攀枝花科技与信息;2010年01期
11 孙密;严世鑫;;混凝土膨胀剂浅谈[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7期
12 张磊;;浅谈混凝土耐久性及预防措施[J];四川建材;2011年01期
13 杨福生;张高峰;;素混凝土灌注桩复合地基在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计算和应用[J];陕西建筑;2010年04期
14 李克华,李集田,吴振烈;用XPS研究二硫代磷酸硫化氧钼的作用机理[J];润滑与密封;1991年06期
15 李筱晶,袁楚雄,袁继祖;红柱石浮选特性及捕收剂作用机理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2期
16 孙文怀;董金玉;杨传喜;杨继红;;桩承土工合成材料复合地基的研究[J];工程勘察;2004年06期
17 孔加春,陈网和;矿物掺和料在水泥基轻质复合墙板中的应用[J];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5年11期
18 徐海东;于新;;反射裂缝应力吸收系统STRATA在盐通高速公路上的应用[J];现代交通技术;2006年02期
19 李永前;侯刚;;桥梁嵌岩桩设计探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6期
20 王厚义;曹颖骥;;偏高岭土作高性能混凝土掺合料的研究进展[J];广东建材;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宁;张春辉;水琳;;润滑油添加剂的抗磨、减摩机理研究现状[A];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燃料与润滑油分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詹志春;程学慧;苏纯阳;;新一代的饲用酶制剂——细菌性木聚糖酶[A];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C];2005年
3 范永升;温成平;;解毒祛瘀滋阴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应用研究[A];风湿病中西医结合研究进展[C];2005年
4 徐季亮;;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在生活用纸中的应用[A];'2005(第十二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建胜;程光民;陈凤梅;伏桂华;;微生态制剂作用机理及应用研究进展[A];2008山东饲料科学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郝变青;马利平;乔雄梧;高芬;;拮抗细菌菌株BC98-Ⅰ抗真菌物质的初步分离研究[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陈劲;景劲松;沈祖志;;复杂产品系统创新项目风险作用机理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厉秀茹;;光合作用机理部分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A];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卓;李青山;王新伟;;释放负离子功能纤维作用机理与评价[A];第六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谢东武;丁文其;严宗雪;张晓荣;;特大断面公路隧道临时支撑的作用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金田;复合注浆技术在地基加固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刘环清;香连丸抗消化性溃疡(胃脘痛)及其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年
3 李江;小柴胡汤及其药群配伍抗肝癌作用与机理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4 庄江兴;α-synuclein蛋白及抑制剂对酪氨酸酶的调控机制[D];厦门大学;2009年
5 黄沧海;仔猪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6 王康锋;康脑灵胶囊调控神经元细胞凋亡对血管性痴呆的作用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徐俊光;壳寡糖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活性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2007年
8 梁幼雅;不同中医治法抗急性心肌缺血的作用及机理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9 张维丽;散结消瘿方及温肾健脾方对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大鼠免疫学机制的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10 孙铂光;哈维氏弧菌VHH溶血素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红卫;地基加固的复合注浆技术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李高凯;奶牛热应激缓解剂作用机理初探[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3 余冬筠;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对产业结构变动作用机理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4 刘帅;详细规划的外部条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杨玉萍;药用植物提取物复配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 Pers.)的抑制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步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6 汪华;高科技企业家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7 王新安;半滑舌鳎摄食机理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文慧华;中药周期疗法对两种主要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9 周真;中央企业标杆管理应用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9年
10 蒋杰;技术转移中的技术中介作用机理[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燕玲;复方丹参方作用机理被揭示[N];健康报;2004年
2 崔昕;我国学者揭示玉屏风散作用机理[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郭明霞;减肥人群存在的四大误区[N];大众卫生报;2007年
4 黄枫 谢国平;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实验研究进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5 曹凤中;循环经济链作用机理[N];中国环境报;2004年
6 黄枫 谢国平;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研究逐步深入[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倪业锋;疏血通注射液作用机理及安全性研究[N];健康报;2007年
8 陈金伟;降糖药什么时候服用好[N];医药经济报;2005年
9 罗志 蒋明;秦皮治疗骨关节炎的作用机理被揭示[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杨尚元;饲用酶制剂的作用机理[N];中国渔业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