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长期雌激素替代对循环和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和对主动脉和心脏结构的影响

徐霞  
【摘要】: 心血管疾病是绝经后妇女的头号杀手。女性心脏疾病的发病比男性平均晚10年。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是同龄的绝经前妇女的4倍以上。雌激素水平的下降,是绝经后妇女最主要的生理变化。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对预防心血管疾病起着重要作用。然而,2002年美国WHI(Women’Health Initiative)研究表明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使用对心血管系统没有保护作用,反而增加心肌梗塞、中风和肺栓塞的发病危险性,并建议停止使用。2004年,WHI的单纯雌激素替代实验也因为轻度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和无明显心血管保护作用宣布停止。WHI的研究报告在激素替代治疗的支持者和患者中引起轩然大波。许多研究者认为WHI的试验虽有科学严谨的一面,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实验设计并没有真正保证随机和双盲,选取的病人年龄偏大(平均63岁)。2005年Mendelsohn等在Science杂志上提出要解决这些矛盾,需要对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的心血管生理更加深入全面的理解,必须通过持续的基础研究以及新的临床实验,来开展雌激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在体液和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血压调节中具有重要的协调作用。研究发现:(1)血管紧张素原基因的启动子含有雌激素反应元件:(2)女性血浆肾素活性低于同龄男性;(3)雌激素替代能轻度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提示雌激素可能通过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影响机体血压和心血管系统。最近研究认为,机体不仅有一个循环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心脏还存在着局部RAS系统,且不依赖于循环中的RAS和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而独立存在。心脏组织RAS的激活在心脏疾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如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心肌梗塞、心率失常及缺血再灌注损伤等。但是,极少文献报道雌激素对心脏局部RAS系统的影响。 心脏与血管功能的发挥与其结构密切相关。17β-雌二醇能降低溶酶体蛋白水解酶活性,增加线粒体F_1F_1-ATP酶活性。这些结果提示我们雌激素可能在维持细胞结构的完整性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些实验都没有从形态学上阐明雌激素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的影响。 本论文通过构建假手术、去势(模拟绝经后妇女)和雌激素替代组三组SD雌鼠模型,研究去势和长期雌激素替代对循环、心脏RAS系统及心脏、主动脉结构的影响,为理解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高发、雌激素替代的利弊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第一章: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对循环RAS系统和胸主动脉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构建假手术、去势和雌激素替代治疗三组SD雌鼠模型;研究去势和长期雌激素替代对主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超微结构、血压、循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调节因素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的影响 方法:5月龄SD雌鼠50只,随机分成三组:假手术组(16只)、去势组(17只)和雌激素替代组(17只)。手术后,雌激素替代组每日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15μg/kg,假手术组和去势组则每日只注射溶剂。手术前后跟踪检测体重、血清雌二醇、NO和血浆血管紧张素Ⅱ、肾素活性和心钠素等指标。手术13周后,每组取6-8只大鼠行离体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检测,每组取3只大鼠的胸主动脉行电镜检测。 结果:手术后第3周至第13周,去势组大鼠体重逐渐增加,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雌激素替代组(p<0.05)。手术后去势组雌激素水平降至11.20±2.65pg/m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和替代(p<0.05)。去势组的子宫明显萎缩,雌激素替代治疗能抑制子宫萎缩。替代组子宫的重量明显高于去势组(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第9和13周,去势组大鼠血压明显高于假手术(p<0.05)和雌激素替代组(p<0.05),假手术组和雌激素替代组无明显差异。术后第9和13周,去势组SD大鼠AngⅡ浓度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和雌激素替代组(p<0.05)。同时,去势组肾素活性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雌激素替代能显著抑制去势所致肾素活性的升高(p<0.05)。术后第5,9和13周,去势组大鼠血清NO浓度明显降低(p<0.05),雌激素替代能明显缓解去势所致血清NO浓度的降低(p<0.05)。术后第5周时,雌激素替代组血清NO浓度高于去势组,但仍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术后第9周和13周,去势组大鼠血浆ANP浓度明显降低(p<0.05),雌激素替代能明显缓解去势所致血浆ANP浓度的降低(p<0.05)。去势组胸主动脉环对ACh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较假手术下降,雌激素替代能显著改善去势诱导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p<0.05)。去势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肿胀,甚至坏死,雌激素替代能抑制结构的损伤。 结论:本研究表明雌激素能保护内皮细胞,增高血浆ANP和NO,降低肾素活性,从而预防高血压的发生。但是雌二醇对血压和AngⅡ的作用存在矛盾,机体可能通过负反馈调节最终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第二章:去势和长期雌激素替代对心脏局部RAS系统的调节 目的:研究去势和长期雌激素替代对心脏AngⅡ、AT1和AT2的影响,并探讨雌激素-NO通路是否参与AT1和AT2的调节 方法:手术13周后,处死上述三组大鼠,放免法检测左心室AngⅡ浓度。利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AT1和AT2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雌激素-NO通路对AT1和AT2的影响:100nM雌激素分别联合NOS阻断剂L-NAME(10μM或100μM)或NO供体SNAP(10μ或100μM),培养H9c2细胞48 h,检测AT1和AT2的表达。 结果:手术13周后,去势组大鼠左心室AngⅡ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雌激素替代组(p<0.05)。去势组大鼠左心室A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雌激素替代组(p<0.05)。去势组大鼠左心室AT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和雌激素替代组(p<0.05),雌激素替代组的AT2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细胞实验结果:1 nM和100 nM17β-雌二醇孵育H9c2细胞48 h,A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无雌激素(p<0.05)和0.01 nM雌激素培养组(p<0.05);1μM雌二醇(1μM)孵育48 h,A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100 nM 17β-雌二醇组(p<0.05)。1 nM和100 nM 17β-雌二醇孵育H9c2细胞48 h,AT2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无雌激素(p<0.05)和0.01 nM雌激素培养组(p<0.05);1μM雌二醇(1μM)孵育48h,AT2 mRNA和蛋白表达有下降的趋势,但与100 nM 17β-雌二醇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0 nM 17β-雌二醇加用NOS抑制剂L-NAME(10μM或100μM)较E2组明显增高AT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单纯用100μM L-NAME组的AT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雌二醇加用NOS抑制剂L-NAME组(p<0.05)。E2加用NO供体SNAP(100μM)较E2组能明显降低AT1 mRNA表达(p<0.05),且其表达明显低于加用10μM SNAP组(p<0.05)。E2加用L-NAME或SNAP培养H9c2细胞48h的AT2 mRNA表达与单用E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无雌激素培养组(p<0.05)。 结论:长期雌激素替代能通过影响心脏局部RAS系统,使之适应心肌缺血等不良刺激,保护心脏功能;并且雌激素-NO通路参与了AT1的调节。这对于解释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三章:去势和长期雌激素替代对心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目的:研究去势和长期雌激素替代对左心室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雌激素是否对心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具有保护作用。 方法:手术13周后,处死上述三组大鼠。快速取左心尖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或2.5%戊二醛固定液中固定,分别行石蜡和超薄切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结构。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测定左心室MDA浓度。 结果:手术13周后,去势组大鼠左心室MDA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和雌激素替代组(p<0.05)。光学显微镜下:假手术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呈梭形,肌纤维排列整齐;去势组大鼠与雌激素替代组大鼠心肌细胞形态与假手术组相似,无明显改变。电子显微镜下:去势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水肿,肌原纤维走向不规则,结构紊乱,部分肌丝甚至局部溶解;线粒体高度肿胀、空泡变。雌激素替代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细胞肌原纤维较去势组排列整齐,除少部分线粒体肿胀外,大部分正常。 结论:从形态学上阐明长期雌激素缺乏能导致心肌亚细胞结构紊乱,雌激素替代能阻止心肌结构的破坏。雌激素可能通过影响心脏局部RAS系统,在维持亚细胞结构的完整中起着重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陈小芳,杨勤,袁宇宁,徐军发;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Fas和NO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3年04期
2 孙丽莎,杨露春,翟辉;急性局灶性鼠脑组织缺血后NO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1998年02期
3 周娅,佟书娟,王宁萍,赵建宁,黎雪如;枸杞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内酶活性及NO诱生的影响[J];山东中医杂志;2000年06期
4 许中,赵中,朱红胜,许献文;脑梗塞患者血清VEGF、NO和NOS测定及其意义[J];上海免疫学杂志;2000年03期
5 姜杰,唐勇;IL-1与椎间盘退行性病变[J];颈腰痛杂志;2000年04期
6 杨泽洲,耿排力,汪如源,靳国恩,赵秀丽;IL-1β、TNF-α和NO水平变化在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中的意义[J];西安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7 张骏,翁福海,李会强,卢奕,姚智;大黄素对内毒素刺激下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_α及NO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周丽莎,涂乾;子午流注纳支法对大鼠醋酸性胃溃疡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研究;2001年04期
9 余德文 ,薛贵丽,华丕宏,王淑妮,尹玉琴;老年肺部感染与血清一氧化氮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关系[J];中国医师杂志;2002年S1期
10 程丰,邵国富,张志霖,霍红梅,包仕尧;脑卒中患者血中NO、ET含量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2年03期
11 陈雪辉,江京宁,芦春宁;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浆NO和SOD含量动态变化[J];青海医药杂志;2002年03期
12 张正斌,任春艳,刘春颖,邢磊,刘莲生;对一氧化氮作用的新认识及其检测方法[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13 李鲁明;一氧化氮及合成酶在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探讨[J];医药论坛杂志;2003年15期
14 罗高兴;巨噬细胞产生NO及PGE2的相互关系[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7年01期
15 朱梅菊,郭振球,赵复锦;脑动脉硬化症血浆TNF-α、NO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年02期
16 程霞,刘洁,经先振,冯小平;“金纳多”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J];中国微循环;1999年04期
17 史丽滨,刘振桐,刘平,张卓然;E.coli DNA对荷瘤小鼠血清中TNF-α、NO含量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18 王永志,陈炜,邢红云,王焱,游碧荣,蒋和平,李斌娟;高血压病与肿瘤坏死因子、一氧化氮及血管活性物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年03期
19 龙小纯;一氧化氮与血吸虫感染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2002年06期
20 陈卫昌,徐晓,温晓持,严辉;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氧自由基、一氧化氮测定及临床意义[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诗渊;吴延庆;陈琦;周斯平;;依布硒啉、维生素E对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肾脏损害的保护作用[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杜海平;李裕明;;高糖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NO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苗荣;穆丽璇;师文生;;基于硅纳米线的NO荧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李岩冬;安军;陈思原;张旭;洪彦航;王伟;王淑芳;;自组装仿生构建具有NO自催化生成功能的含硒人工血管材料[A];中国活性氧生物学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5 周斯平;吴延庆;程晓曙;张诗渊;;依布硒啉、维生素E对NO缺乏性高血压大鼠心脏损害的保护作用[A];江西省第四次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6 朱宇君;袁福龙;许树军;张国;付宏刚;;La_(1-x)Ba_xCoO_3催化直接分解NO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张庆富;刘鹏;白梅;;实验高压电烧伤血清ET-1、NO动态变化及乌司他丁的干预作用[A];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王春光;张铁;张庆茹;;鸡大肠杆菌病血清NO、TNF-α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分析[A];全国动物生理生化第十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马纪英;陈国元;;二硫化碳对雄性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分泌功能的影响及NO的干预作用[A];全国生化/工业与卫生毒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邱妍妍;毛亮;谭晓秋;曾晓荣;杨艳;;高血压患者肠系膜动脉平滑肌细胞BK_(Ca)对NO敏感性的改变[A];第八届海峡两岸心血管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霞;长期雌激素替代对循环和心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调节和对主动脉和心脏结构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7年
2 徐克前;不同浓度的17β-雌二醇对心肌细胞H9c2细胞内游离离子稳态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郑睿敏;脂肪酸合成酶在大鼠骨外膜组织中表达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4 庄柯;纳米Mn-Ti-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结构与NO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D];南京大学;2011年
5 钟方芳;介导NO信号转导的人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的表达纯化及其结构与性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冯皓;NO合酶抑制蛋白参与商陆皂苷甲抗炎调控的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7 高尚锋;神经递质GABA和NO在抑郁症患者和应激模型中的病理意义[D];浙江大学;2012年
8 刘春元;含焦油生物质气再燃还原NO的实验与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高健;活性半焦低温催化氧化脱除烟气中NO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魏晓雪;外源NO对UV-B胁迫下红松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伟欣;氮掺杂多壁碳纳米管的合成及NO电氧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王霆宇;晋南地区盐碱地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田的NO排放特征[D];山西大学;2010年
3 戴颖;NO在骨关节炎关节软骨中的表达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4 王文;黄瓜幼苗对苯丙烯酸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外源NO的缓解作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吴珂昕;黄安伦钢琴作品《中国畅想曲》(NO、2)创作与演奏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任校峰;NO生成合剂对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的促进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7 陈阳辉;小麦应答激发子刺激或叶锈菌侵染诱发的HR过程中NO的功能初探[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杨雪;益气养阴,化瘀祛浊中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NO、HCY的影响[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曲茂兴;阿托伐他汀对脓毒症大鼠模型NO与MDA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玉东;负载Pd催化剂上丙烯选择还原NO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尤佳;血压高应查查肾[N];健康时报;2009年
2 陈季冰;企业办社会? No![N];华夏酒报;2010年
3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 和渝斌;孕期下肢浮肿查查血压[N];保健时报;2010年
4 文实华;人到中年要调血压[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5 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肺血管中心 和渝斌;血压多高算正常?[N];健康时报;2008年
6 武汉协和医院神经内科 邢宏义;他左臂血压为何测不出来[N];健康报;2009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肖瑶;血压高者性次数减半[N];健康时报;2009年
8 陈志峰;右臂为何量不出血压[N];健康时报;2009年
9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詹建 杨璞 朱群;来暖气前盯住血压[N];健康时报;2009年
10 记者 徐晶晶;消费者对霸王条款有权说“NO”[N];滨海时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