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
牙槽嵴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疾病,伴发于唇腭裂,严重影响患者的面容及功能。一般在唇裂和腭裂治疗后一段时间(9-11岁)进行修复,在这段时间内前颌骨生长发育的变化临床上尚无定论。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取自体松质骨(髂骨或下颌骨)植入缺损部位,以恢复上颌牙槽骨连续性,同时使尖牙从植骨部位萌出,并矫正鼻翼基底部畸形。植骨后有相当多的病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植入骨吸收以及取骨区疼痛,跛行等并发症。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组织工程骨技术在修复躯干与四肢的长骨部分缺损上取得了进展,但工程骨的血管化目前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牙槽嵴裂修复中的应用也较少。
因此,有必要对唇裂和腭裂修复后前颌骨的生长发育,组织工程骨及血管化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后的形态改变等进行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双侧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目的:建立双侧牙槽嵴裂大动物模型,研究其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方法:选用8只12W龄的同窝实验犬,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实验动物模型组,对实验组的动物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建立裂隙程度一致的双侧上颌牙槽嵴裂,术后12W处死动物,通过实体标本、三维CT对两组动物行头颅测量。
结果:实验模型组牙槽嵴裂裂隙为(10.81±0.41)mm,其上颌骨长度、前部宽度和前部高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
结论:牙槽嵴裂对上颌骨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部分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来源的种子细胞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
方法:16条实验犬被分成4组。于双侧上颌第三切牙处去除15mm牙槽骨形成牙槽嵴裂动物模型;经股骨骨髓穿刺,分离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传代扩增诱导后,与胶原蛋白海绵混合培养72h,植入骨缺损处。饲养12W后处死动物,通过三维CT及组织学检查评价骨缺损修复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牙槽骨断端间形成完整的骨连接,切片可见髓腔通畅,新形成的牙槽嵴宽度与松质骨植入对照组相似(P>0.05),但高度不足(P<0.05)。
结论: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有望成为修复牙槽嵴裂的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转染的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
方法:经股骨骨髓穿刺获取犬BMSC经分离、培养和鉴定后,转染pAdMV-VEGF165质粒,流式细胞仪、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转染细胞与蛋白胶原海绵混合培养72h形成复合体;将复合体植于犬牙槽嵴裂模型的骨缺损处,12W后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及X线、三维CT重建、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修复牙槽嵴裂的效果。
结果:转染组骨缺损完全愈合,骨髓腔通畅,组织工程骨高度及宽度与自体松质骨植入组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由经VEGF转染的BMSC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以较好地修复牙槽嵴裂,在修复后的形态、结构等方面均与自体松质骨修复相似,是一种牙槽嵴裂修复的良好方法。
第四部分内皮前体细胞在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复合胶原蛋白海绵构建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修复牙槽嵴裂的可行性。
方法:20只实验犬被分成模型组、单纯材料组、BMSC组、实验组、松质骨植入组;经股骨穿刺获得犬骨髓分离BMSC、EPC,差异消化法纯化EPC,经培养和鉴定后,与蛋白胶原海绵混合培养72h形成复合体;将复合体植于犬牙槽嵴裂模型的骨缺损处,12W后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形态及X线、三维CT重建、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修复牙槽嵴裂的效果。
结果:实验组骨缺损完全愈合,骨髓腔通畅,骨密度、高度及宽度与自体松质骨植入组无明显差异(P>0.05);单位面积血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
结论:EPC可以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及骨化,与BMSC联合形成组织工程骨可以较好地修复牙槽嵴裂,有望成为修复牙槽嵴裂的治疗方法。
|
|
|
|
1 |
周敏,李秉琦,邓军;前牙缺失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牙槽嵴粘膜微循环初探[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2期 |
2 |
何建明!314000,徐青!314000;牙槽骨骨量不足的前牙种植[J];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0年03期 |
3 |
周小陆!210008南京,张雪华;不同形态牙槽嵴义齿软衬后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0年03期 |
4 |
俞焕苗;下颌牙槽嵴增高术进展[J];口腔医学;2004年01期 |
5 |
傅隆生,王兴;下颌牙槽嵴增高术进展[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5年01期 |
6 |
王舵,崔俊晔;牙槽嵴重度吸收的全口义齿修复[J];当代医学;2005年03期 |
7 |
郭天文;尹路;;牙槽嵴低平患者的全口义齿修复[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08年02期 |
8 |
张来虎;下颌牙槽嵴加深全层植皮术的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1年05期 |
9 |
辛克利;唇腭裂牙槽嵴畸形的植骨修复术[J];山东医药;1999年17期 |
10 |
丁刚
,刘冬香;下颌前部牙槽嵴延伸术的一种改进方法[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1999年01期 |
11 |
陈松龄,王大章;羟基磷灰石增高牙槽嵴对新骨生成的影响[J];口腔医学纵横;1995年02期 |
12 |
徐江,黄淑琼,丁红忠,许淑春;颊腭侧牙槽嵴粘骨膜瓣关闭口腔上颌窦瘘[J];农垦医学;1998年01期 |
13 |
刘磊,郑晓辉,汤炜,田卫东,李声伟;羟基磷灰石-煅石膏复合材料植入增高牙槽嵴的临床应用[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
14 |
郭中华;下颌牙槽嵴严重吸收的总义齿修复体会[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5年03期 |
15 |
徐淑兰;周磊;黄建生;宋光保;徐世同;张雪洋;;上置法植骨60例种植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06年11期 |
16 |
黄洪章,Paul Mercier;羟基磷灰石增高下颌牙槽嵴及其延展术[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6年01期 |
17 |
谢旻;下颌牙槽嵴增高术与牵张成骨[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0年03期 |
18 |
肖红喜,胡敏,谢旻,温伟生,周宏志;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组织学研究[J];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2004年02期 |
19 |
黄琼,袁绍沄,胡国瑜,韩柏桥,李天勇,陈孟清,卢炎炎;无牙颌牙槽嵴的光弹应力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4年01期 |
20 |
魏宏,崔吉民,闫彩萍,魏纯久;弹性小吸盘组合性义齿保护牙槽嵴提高全口义齿固位的临床研究[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