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铝合金组织及阻尼性能研究
【摘要】:
某些领域应用的铝合金不仅要求高的力学性能,为提高其隐蔽性、灵敏性及工作寿命,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内耗性能。论文通过组织观察、力学性能及内耗性能测试研究了三种铝合金组织及内耗性能特征。
作为高耐蚀性能和内耗性能的Al-Mg-Mn系合金在舰船上应用十分广泛,论文第一部分研究了微量Sc、Zr对Al-6.0 Mg-0.5 Mn合金各状态(铸态,均匀化退火态,冷加工态,退火态)的组织、再结晶行为及内耗性能的影响,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微量Sc、Zr(0.21Sc,0.15Zr)的加入显著细化Al-6.0 Mg-0.5 Mn合金铸态组织。形成的Al_3Sc_(1-x)Zr_x相在不同状态具有不同的分布形态,且其对位错、晶界、亚晶界有强烈钉扎作用,从而稳定Al-6.0 Mg-0.5 Mn合金组织,抑制合金再结晶。
(2)冷变形(变形率为54%)后经250℃/2h退火处理的Al-6.0Mg-0.5Mn-0.21Sc-0.15Zr合金的内耗表现出非线性特征,频率越低,或温度越高,合金内耗越大。在频率为1Hz、应变振幅为4.6×10~(-5)下,升温Q~(-1)-T曲线上在326℃产生内耗峰,该峰是由轧制过程及250℃/2h退火处理中产生的位错、细小的沉淀相Al_3Sc_(1-x)Zr_x相互作用引起的,可由Al_3Sc_(1-x)Zr_x沉淀粒子与位错脱钉机制解释。
(3)利用内耗谱可设计热处理工艺,经严重冷变形(变形率为80%)的Al-6.0Mg-0.5Mn-0.21Sc-0.15Zr合金,在~430℃时产生再结晶内耗峰,因此,以2℃/min速度从室温升温至~450℃,淬火后合金为细小且均匀分布的晶粒。
Al-Fe-Si系合金作为航空航天飞行器耐热材料亦要求具有一定的内耗性能,论文第二部分研究了喷射沉积Al-3.3Fe-10.7Si合金坯及其成型制品的组织及内耗性能特征,研究了挤压棒内耗与韧性相互关系,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1)Al-3.3Fe-10.7Si合金沉积坯及其挤压试样在60~250℃出现内耗峰,内耗峰是由于晶界弛豫引起的,分布于晶界的Al_(12)Fe_3Si粒子和Al-Fe金属间化合物,阻碍晶界滑动。
(2)Al-3.3Fe-10.7Si合金挤压棒在360℃温度退火开始阶段,未完全脱溶的Al-Fe-Si或Al-Fe粒子主要在晶界脱溶,对晶界滑动钉扎力增大,内耗峰高度降低。360℃退火500min后,含Fe粒子完全析出,且其阻止基体晶粒和Si粒子长大,使合金内耗峰高度随退火时间延长基本不变。
(3)塑性较低的Al-3.3Fe-10.7Si合金内耗峰处亦出现韧性极值。在内耗峰位置,晶界滑动消耗振动能,合金韧性高。
Al-Zn共析合金具有超塑性及高的内耗性能,但Sc、Zr对Al—Zn合金组织、超塑性及内耗性能的影响未见报道,论文第三部分研究了微量Sc、Zr对Al-Zn共析合金组织、超塑性及内耗性能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1)在20~250℃温度范围内,微量Sc和Zr(0.55wt.%Sc;0.25 wt.%Zr)显著提高Al—Zn共析合金的内耗性能,稳定合金室温内耗性能,使晶界内耗峰峰高减小,峰位相对Al—Zn共析合金向低温移动约20K。Al_3(Sc、Zr)粒子强烈钉扎晶界,阻止晶界滑移及迁移,使晶界内耗峰峰高减小;随时间延长,基体晶粒粗化小,合金室温内耗稳定性提高。
(2)Al—Zn共析合金的晶界内耗峰的激活能104 kJ/mol与Al的晶界自扩散激活能101kJ/mol几乎相等,晶界内耗峰峰温(499K)与超塑性最大的温度一致,Al—Zn共析合金的超塑性变形与晶界内耗峰机制一样主要归因于Al的扩散引起的晶界滑移。
|
|
|
|
1 |
王武,何德坪,舒光冀;稀土元素对Al-Mg合金凝固过程的影响[J];人工晶体学报;1988年Z1期 |
2 |
尹志民,高拥政,潘青林,张永红,尹松波;微量Sc和Zr对Al-Mg合金铸态组织的晶粒细化作用[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7年04期 |
3 |
严克鲜;装饰性铸造Al-Mg合金的生产和应用[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5年03期 |
4 |
王晓伟,张洪延;Al-Mg合金点焊裂纹的镁偏析现象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05年04期 |
5 |
张永红,尹志民;热处理工艺对含微量Sc、Zr的Al-Mg合金力学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2年09期 |
6 |
高英俊,刘慧,吴伟明,钟夏平;微量Sc和Zr对Al-Mg合金晶粒细化作用的电子结构分析[J];广西科学;2003年01期 |
7 |
谭敦强,黎文献,唐谊平;Al-Fe系合金中的相及相转变[J];材料导报;2003年05期 |
8 |
王莉;Al-Mg合金的组织及力学性能[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5年11期 |
9 |
吴晓平,张立德;Al-Mg合金的晶界内耗[J];材料研究学报;1992年03期 |
10 |
张青来;B-Al球墨铸铁球化工艺研究[J];上海钢研;1999年01期 |
11 |
郑黎,山下伸典;自制简易气体量管系列在中学科学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三)——Al-Mg合金的测定[J];化学教育;2001年11期 |
12 |
柏振海,赵楠,罗兵辉,范云强,谢绍俊;Sc对Al-Mg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铝加工;2002年02期 |
13 |
高映法,冯文;Al-Mg合金零件用的机械抛光机[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4年08期 |
14 |
刘黎明;陶华;肖于德;;Al-Mg系铝合金超塑性薄壁管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15 |
苏安;高英俊;文春丽;陈华宁;黄创高;;Al-Mg-Sc-Zr合金的原子成键和力学性能[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7期 |
16 |
张金民;;Al-Mg合金中β相的透射电镜研究[J];物理测试;2010年02期 |
17 |
邢泽炳;季小兰;高旭东;聂祚仁;;微量铒对Al-4.5Mg-0.7Mn-0.1Zr合金高温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10年05期 |
18 |
柏振海,尹振兴,罗兵辉;Al-Mg-Sc合金铸态组织观察[J];轻合金加工技术;2003年01期 |
19 |
王武,舒光冀,何德坪;稀土元素在Al-Mg合金中的分布及对结晶组织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1990年03期 |
20 |
颜悦;李秉哲;吴逸贵;彭应国;张少卿;;α-Al_2O_3 P/Al复合材料无压渗透制备反应加工机制的探讨[J];复合材料学报;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