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热挤压模具热力耦合数值分析与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
挤压铝型材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造型美等特点,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装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热挤压模具是实现铝型材热挤压工艺最重要的部件,不仅决定型材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和表面状态,而且还影响挤压力及型材的组织性能。热挤压模具工作时承受长时间的高温、高压、高摩擦及局部应力集中等的作用,其体内应力分布不均匀,极易发生模桥开裂、舌芯偏移或断裂、局部变形等形式的失效,因此热挤压模具的使用寿命一般都很低,成为进一步提高铝型材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障碍。我国是铝型材生产大国,年耗模量超过30万套,由于模具寿命低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巨大。
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模具的失效与模具工作时的温度及其分布、铝合金与模具表面之间的摩擦、模具结构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传统的铝型材热挤压模具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对于热挤压过程中模具温度、模具局部结构尺寸及坯料与模具之间的摩擦等因素对模具体内应力分布状态及应力集中程度的影响的分析,还留有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目前模具使用寿命仍然偏低。随着传热学、弹塑性、热弹塑性、优化设计等理论和计算机数值分析技术的发展,通过建立热挤压模具在实际物理工况下的热力耦合模型,并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对模具的应力应变场进行精确的分析计算,可以更为细微地了解模具体内应力、应变的实际分布状况,为模具强度计算和分析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从而发展模具强度分析方法,充实模具结构优化设计的依据,改善模具体内应力应变分布状态,降低最大等效应力值,达到大幅度提高模具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文以典型热挤压模具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模具使用寿命为研究目的,以热挤压模具温度场、热应力场、热力耦合应力场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热挤压模具强度分析与优化设计研究”等5个科研项目为研究支撑,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热挤压模具进行了热力耦合数值分析和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
1.基于传热学、弹塑性和热弹塑性等理论,建立了热挤压模具的温度场数学模型和热应力场数学模型,根据实际物理工况确定了模具工作时的边界条件,利用有限元法计算了模具的温度场和热应力场,为研究模具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应力状态奠定了基础。
2.对热挤压模具的三维实体造型技术进行了研究。以ANSYS为开发平台,以ANSYS软件的APDL(ANSYS Parametric Design Language)参数化设计语言为开发工具,开发了平面分流组合模三维参数化实体造型系统。
3.对方管铝型材热挤压模具进行了全面的强度分析,获得了模具内部各点处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等力能参数及其分布规律。并查明:在模桥与模芯结合处应力集中现象突出,疲劳裂纹从此处产生,这与实际失效现象完全吻合。研究了热挤压模具主要结构参数对模具体内最大等效应力的影响,获得了最大等效应力随模具结构参数值变化的规律曲线。
4.建立了含温度载荷、坯料与模具表面之间的摩擦载荷、挤压力载荷耦合作用下的模具强度分析、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和模具几何造型于一体的模具优化设计系统,运用此系统对方管铝型材热挤压平面分流组合模的上模厚度、分流孔半径、模桥锥角等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模具结构与原结构相比,最大等效应力下降了32.2%,同时应力分布均匀性也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了模具工作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5.利用本文所开发的铝型材热挤压模具优化设计系统对双孔铝型材和多边形铝型材热挤压平面分流组合模的主要结构参数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模具结构与原结构相比,最大等效应力下降了36.4%,最大等效应变下降了32.0%。研究结果应用于南方某铝型材加工厂,获得了与计算一致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实现模具在实际物理工况下的精确强度分析和模具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有助于铝型材热挤压模具的设计摆脱传统的“试错”模式,为实现铝型材热挤压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分析/优化一体化奠定了基础。
|
|
|
|
1 |
倪正顺,帅词俊,钟掘;热挤压模具热力耦合三维数值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2 |
倪正顺,帅词俊,钟掘;基于热力耦合的热挤压模具结构参数优化设计[J];中国机械工程;2004年09期 |
3 |
陆江明;改进热挤压模具寿命的措施[J];有色金属设计;1999年03期 |
4 |
杨永岐;;热挤压模具在铸造模型上的应用[J];电机与控制应用;1990年02期 |
5 |
徐尚平,杨柳;提高热挤压模具寿命的途径[J];锻压机械;1996年05期 |
6 |
周元庄;;柴油机零件的热挤压[J];机械制造;1960年05期 |
7 |
韩善善;;闭式镶块热挤压模具[J];机械工人.热加工;1979年05期 |
8 |
陈国禧;铝型材热挤压模具的选材、失效及其优化生产[J];机械开发;1996年02期 |
9 |
赵洲城,徐尚平,杨柳;提高热挤压模具寿命的途径[J];汽车工艺与材料;1996年04期 |
10 |
刚建伟,王铭霁,冯正海;热挤压模具热处理时裂纹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轻金属;2000年07期 |
11 |
仇芝蓉;铝型材挤压模具分析[J];冶金丛刊;1998年05期 |
12 |
韦严威;铝型材方扁管热挤压模的设计及改进[J];冶金丛刊;1999年01期 |
13 |
王荣华;;稀土催渗表面复合合金化工艺研究[J];金属热处理;1992年06期 |
14 |
汪顺康;;深孔零件热挤压[J];航空工艺技术;1997年01期 |
15 |
赵程,罗昆,贺跃进,张恒,马关亭;H13钢热挤压模具自保护膏剂稀土硼碳氮共渗的应用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
16 |
王玲;侯晓东;温志高;;B2钢(4Cr2MoVNi)在热挤压模具上的应用[J];模具技术;2008年04期 |
17 |
王荣滨;王红赣;;3Cr2W8V钢热挤压模具复合强韧化热处理[J];模具技术;1988年02期 |
18 |
陈国禧;广东铝型材热挤压模具渗氮技术的发展[J];金属热处理;1997年01期 |
19 |
李才巨,叶红榜,熊大民,朱心昆,苏云生,王剑华;C~+和Ti~+注入铝型材热挤压模表面改性研究[J];材料工程;2005年09期 |
20 |
周元庄;;钢制机械零件热挤压模具的设计[J];上海机械;1964年07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