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新型混凝土引气剂POA-10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李兴翠  
【摘要】: 引气剂的研发与应用是上个世纪混凝土材料技术的重大进展之一,引气剂是一种能显著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大幅度提高混凝土抗冻性和抗渗性的有效外加剂。但目前引气剂品种较少,在国内土木工程中未得到普遍应用。 本文以一种表面活性剂A作为主要成分,辅以低分子量聚合物B作为辅助成分,合成了一种多组分新型引气剂。通过对其表面张力、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以及液膜强度等试验,确定了该种引气剂的组分配比;得出了合成方法;测试了它们对砂浆和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与国内工程应用证明性能较优的三萜皂甙类引气剂进行了性能对比。 研究得出通过测定引气剂的表面张力、起泡性能、泡沫稳定性以及液膜强度的试验方法,确定多组分引气剂的最佳组成配比和合成方法的研究路线切实可行;并合成了一种新型引气剂,命名为POA-10,其A、B组分的活性官能团的摩尔比为6∶1。掺加该引气剂的混凝土性能测试结果表明:POA-10可显著降低新拌混凝土的泌水率,且有较强的减水作用,可降低砂浆的自收缩现象;明显提高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和抗冻性,当C35混凝土含气量为5%时,其氯离子扩散系数比基准混凝土低了2.07×10~(-12)m~2/s,300个冻融循环后引气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模量仍有70.01%,而基准混凝土200个循环基本冻坏;当引气后的混凝土含气量为5.1%时,其强度损失为11%;引气剂的最佳掺量应控制在0.02%~0.05%之间,但引气剂掺量与引气量的关系受到水泥品种、水灰比、砂率、粉煤灰、减水剂、搅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工程应用时,应通过现场试验来确定适宜的引气剂掺量。POA-10引气剂与国内较先进的三萜皂甙类引气剂的对比试验表明,在性能改善等方面,前者比后者有更好的减水、抗离析、抗氯离子渗透作用等,在强度和抗冻性方面,两者性能相似;在经济性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通过上述研究,认为POA-10引气剂是一种性能较优的新型引气剂,可在工程建设中推广应用,并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效益。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凤阁;;SJ-1型引气剂在大坝溢流面混凝土补修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1991年08期
2 傅智;道路混凝土掺引气剂的研究[J];公路;1998年02期
3 朱长华,谢永江,张勇,贾耀东;环境气压对混凝土含气量的影响[J];混凝土;2004年04期
4 李金平;盛煜;丑亚玲;;混凝土冻融破坏研究现状[J];路基工程;2007年03期
5 苏宇;;高效减水剂复配引气剂应对混凝土开裂的研究[J];广东建材;2008年03期
6 孙立鹏;;引气剂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滑模施工中的使用[J];民营科技;2009年02期
7 陈峭卉;梁晖;徐卓涛;;聚羧酸减水剂中使用引气剂的研究[J];混凝土;2010年07期
8 洪学韵,郭京育;JGA引气剂的研究[J];施工技术;1989年01期
9 吴丹虹,俞海勇;高性能硫酸酯盐类砼引气剂的研究[J];住宅科技;1999年10期
10 伏文勇,王宇;三峡工程二阶段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的试验研究[J];广西水利水电;2001年01期
11 梁文泉,骆翔宇,何金荣,金雪莉,谭建军;大掺量引气剂混凝土在高寒干燥地区的抗冻性研究[J];混凝土;2005年01期
12 贾玉荣;陈世鸣;;中远化工1号空分塔基础隔冷层施工及质量控制[J];建筑技术;2006年02期
13 吴建松;;桥面铺装裂缝产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年19期
14 陈济;;桥面铺装裂缝的防治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03期
15 王海刚;李崇智;;引气剂对掺聚羧酸系减水剂混凝土的工作性影响[J];混凝土世界;2011年01期
16 张晏清;影响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的若干因素[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8年02期
17 傅智;道路混凝土掺引气剂的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00年S1期
18 伏文勇,王宇;三峡工程二阶段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0年10期
19 伏文勇,王宇;三峡工程二阶段降低混凝土单位用水量的试验研究[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1年06期
20 孔祥勤,高凤艳;浅谈提高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技术措施[J];吉林水利;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京育;薛庆;郭延辉;赵霄龙;;积极倡导使用引气剂,提高我国混凝土耐久性[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2 沙慧文;;引气剂的复合及应用[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3 范滢;;引气剂增强混凝土抗冻性能的条件[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4 刘兴元;张守杰;;SB-G混凝土引气剂试验研究[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5 朱伯荣;吴步顺;;开发植物源混凝土引气剂,提高混凝土综合性能[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6 李学安;;DH9引气剂的优越性及在三峡大坝混凝土工程中的应用[A];灌区及水工建筑物防渗抗冻胀技术专刊[C];2009年
7 高春勇;王玲;;复配引气剂对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的影响[A];混凝土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C];2004年
8 张晏清;;减水剂与引气剂对新拌混凝土的复合作用效应[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纪国晋;姜福田;陈改新;姜荣梅;;影响碾压混凝土含气量的试验研究[A];2005年度碾压混凝土材料及质量检测专题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刘方;何唯平;;外加剂对纤维水泥板的作用[A];第八届全国纤维水泥制品学术、标准、技术信息经验交流会暨第二届三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混凝土水泥制品分会纤维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三次中国硅酸盐学会房建材料分会建筑结构与轻质板材专业委员会论文资料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文武;海工混凝土抗冻性与抗氯离子渗透性综合评价[D];重庆大学;2009年
2 李红云;引气天然浮石轻骨料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3 张德成;硫铝酸盐水泥基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中华;寒冷地区道路混凝土抗盐冻剥蚀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王宝民;纳米SiO_2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及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6 李清海;硬化水泥基材料热膨胀性能的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07年
7 宁作君;冻融作用下混凝土的损伤与断裂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陶琦;钢筋锈蚀的临界氯离子浓度与混凝土的剩余寿命预测[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孙增智;道路水泥混凝土耐久性设计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方政;引气剂对混凝土流变性能及气泡特征参数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2 刘洋;北方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耐久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3 李兴翠;新型混凝土引气剂POA-10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4 刘丽芳;轻集料混凝土匀质性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5 郭保林;掺纳米二氧化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6 申富强;复合使用外加剂对水泥水化历程的影响[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7 郭明洋;道路工程水泥混凝土材料抗冻耐久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8 乐荣宇;喷雾工艺及改性后放置时间对硅烷偶联剂/花岗岩界面力学性能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9 张颖;混凝土材料细观结构与抗冻融性的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07年
10 贾耀东;蒸养高性能混凝土引气若干问题的研究[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慎勤;优选混凝土添加剂[N];中国水利报;2001年
2 王惠明;引气剂对干粉砂浆的性能影响[N];中国建材报;2011年
3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冉千平;构筑物的保护神——混凝土外加剂[N];中国化工报;2002年
4 记者 袁岚;我国外加剂企业与韩国企业零距离接触[N];中国建材报;2006年
5 上海同济大学 孙振平;高性能混凝土中外加剂的掺加方式与适应性[N];中国建材报;2006年
6 徐树冠;混凝土结构蜂窝麻面的控制方法[N];中国建设报;2007年
7 ;混凝土外加剂[N];中国建材报;2003年
8 ;何谓混凝土外加剂[N];中华建筑报;2008年
9 王玲;我国混凝土外加剂技术的发展现状[N];中国建材报;2006年
10 圆圆;第十一届混凝土外加剂年会将在运城举行[N];中国建材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