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及混合感染致小鼠宫颈炎的病理学特点分析和意义
【摘要】: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以及混合感染性小鼠宫颈炎的病理学特点,从而提高对UU、CT的致病性的认识。
方法
从56只小鼠中随机选取48只于第二次皮下注射雌激素当天阴道内接种浓度≥10~6copy/g的UU血清3型,7d后取小鼠阴道内分泌物做UU培养,获得UU阳性小鼠32只,培养阴性者被剔除出试验。将培养阳性小鼠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6只,其中A组小鼠于分组后用CT血清D型(浓度为10~5 IFU/ml)进行阴道内再接种,B组小鼠不接种CT。未进行UU接种的剩余8只小鼠设为C组,于第二次皮下注射雌激素后7d,阴道内接种浓度为10~5 IFU/ml的CT血清D型。21d后处死全部小鼠,取宫颈分泌物行UU、CT荧光定量PCR检测并统计感染情况。观察小鼠宫颈病变并做病理学分析,同时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检测。
结果
(1)单纯感染UU或CT与混合感染UU+CT在行为表现无特异性。
(2)本试验首次成功获得同时感染UU+CT且表现为宫颈炎的小鼠模型。
(3)本实验在A组获得9只存在混合感染的小鼠,B组有7只单纯感染UU的小鼠,C组有4只单纯感染CT的小鼠。
(4)单纯UU感染性宫颈炎表现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单纯CT感染性宫颈炎表现以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为主的滤泡性炎;混合感染性宫颈炎表现具有多形性,病变加重。
(5)扫描电镜下,在单纯感染UU的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可见球杆状支原体;单纯感染CT的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表面未能探及病原体;混合感染的宫颈管黏膜上皮细胞及纤毛微绒毛损伤严重,于细胞表面絮状物覆盖下可探及大量球形衣原体及丝状支原体。
(6)透射电镜下,单纯UU感染时上皮细胞排列整齐,纤毛脱落,具有分叶核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单纯CT感染时吞噬细胞内见衣原体原体,少量纤维母细胞增生;混合感染时上皮损伤严重,多形核白细胞浸润,巨噬细胞内见含各期沙眼衣原体的包涵体;而空白对照组超微结构无明显异常。
结论
单纯UU或CT感染与UU+CT混合感染致宫颈炎病理学和超微病理学特点有差异,混合感染病变明显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