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ngiopoietin-1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庹勤慧  
【摘要】: 【高血糖对小鼠心肌组织Ang/Tie-2系统的影响和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作用】 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功能在糖尿病患者身上明显下降,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猝死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献报道Angiopoietin(Ang)/Tie-2系统与糖尿病性肾病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的新生血管形成都密切相关,并且Ang-2/Ang-1比值上调程度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还呈正相关,但关于这一系统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研究很少。 我们在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上观察心肌缺血对Ang/Tie-2系统的影响。首先结扎小鼠心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Western-Blot的结果显示:与正常小鼠相比,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心肌Ang-2蛋白明显增加,Tie-2表达下降,Ang-1蛋白没有变化;STZ小鼠心肌Ang-2/Ang-1的比率明显上调;缺血诱导Tie-2表达上调现象在STZ小鼠组被削弱,并且Ang-1/Tie-2信号通路的下游底物AKT,可以被缺血诱导活化的现象也在STZ小鼠心肌消失。然后,我们用TTC染色法观察缺血心肌梗死面积,用Tunel法和Caspase3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心肌凋亡,发现:STZ小鼠左室梗死面积是正常缺血小鼠的1.6倍,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率也显著超过正常小鼠缺血区域。这些充分说明糖尿病引起Ang/Tie-2系统失平衡,心肌缺血损伤也加重。 Ang是一个与血管新生密切相关的家族。Ang-2和Ang-1都是Tie-2的天然配体,Ang-1能增进血管内皮细胞Tie-2的磷酸化,进而促进血管成熟和稳定。Ang-2可以竞争性结合Tie-2阻止Ang-1的活化功能。我们为了观察Ang/Tie-2系统改变引进的血管形成变化,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持续缺血2周后各组心肌毛细血管和微动脉的数目。我们的结果显示STZ小鼠心肌缺血后毛细血管密度以及微动脉数目与糖尿病假手术组没有什么差异,而正常小鼠心肌缺血2周后,毛细血管和微动脉数目都升高近1.5倍。同时,与新生血管形成相伴随的代偿性心肌肥厚现象在正常缺血小鼠组表现明显,STZ小鼠组虽然也出现心肌肥厚,但明显要弱于正常小鼠组。提示糖尿病可能通过引起Ang/Tie-2系统失平衡,而抑制缺血诱导的新生血管形成。 【Ang-1保护高糖环境下的心肌缺血损伤】 为了下调Ang-2/Ang-1的比值,纠正Ang/Tie-2系统的失平衡现象,我们给糖尿病小鼠尾静脉注射Ang-1腺病毒,以腺病毒空载体注射的糖尿病小鼠组为平行对照,2天后做心肌缺血手术,急性缺血24小时后观察Ang-1对心肌保护因子AKT、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Ang-1可以促进糖尿病小鼠心糀KT活化,缩小心肌梗死面积,还拮抗心肌细胞凋亡。同时,我们还给正常野生型小鼠注射Ang-2腺病毒载体,观察到Ang-2可以进一步扩大心肌缺血梗死面积,初步证实Ang-1通过纠正糖尿病小鼠Ang-2/Ang-1的不平衡,拮抗Ang-2的作用而保护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 我们还观察了缺血2周后Ang-1对心肌新生血管形成和心肌肥厚的影响,发现Ang-1可以增加糖尿病小鼠心肌微动脉和毛细血管数目,促进血管形成和冠脉侧支循环发展,利于心肌缺血的恢复,同时,糖尿病小鼠代偿性心肌肥厚增加。综上所述,进一步证实Ang-1可以保护高糖环境下的心肌缺血损伤。 【Ang-1拮抗高糖环境下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保护缺血心肌】 微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心脏缺血损伤中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而高血糖是引起微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确切因子。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糖尿病患80%死于心脏微血管并发症。故保护微血管内皮细胞对维护心脏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用高糖培养基孵育微血管内皮细胞3天后,与正常糖培养基中细胞比较,观察到高糖环境下,微血管内皮细胞Ang-2表达增加,Ang-1/Tie-2/AKT/eNOS信号通路下调,并对无血清培养基诱导的凋亡敏感;Ang-1的介入可以拮抗Ang-2而竞争性地结合并激活Tie-2,启动下游信号分子AKT,甚至于eNOS。由于Ang-1/Tie-2信号通路激活,高糖内皮细胞对无血清培养基的耐受能力也增加。我们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Tunel法观察凋亡核形态、酶联免疫试验和Western Blot法分析凋亡或存活蛋白的活性,发现:Ang-1可以增加高糖内皮细胞活性,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3活化,增加存活蛋白Survivin表达;同时,降低高糖内皮细胞凋亡率。证实Ang-1对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可以通过拮抗高糖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而产生。 【Ang-1促进高糖环境下血管形成而保护缺血心肌】 血管形成有两种重要模式:新生血管形成(Angiogenesis)和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Angiogenesis的主要方式是内皮出芽(endothelialsprouting)。内皮细胞出芽依赖于内皮细胞迁移、增殖和管腔样结构形成。为研究Ang-1对内皮细胞出芽的作用,我们把高糖孵育的细胞种植在ECM胶中生长,观察到高糖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管腔样结构形成,而Ang-1显著促进高糖细胞形成管腔样结构,尤其是Ang-1腺病毒转染的高糖细胞组形成管腔样结构的数目甚至超过正常糖浓度组。我们还设计动脉环出芽实验来检测动脉内皮的迁移增殖能力,观察到高糖环境下血管环的内皮由于迁移、增殖能力下降而出芽减少;Ang-1处理的高糖内皮细胞出芽显著增多。进一步证实Ang-1可以促进高糖环境下微血管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形成,也说明Ang-1通过增加内皮出芽来促进糖尿病心肌血管形成,从而保护心肌缺血。 成年后的Vasculogenesis主要指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 Cells,EPC)迁移到心肌通过自身的分化、增殖而形成新生血管,无需依赖原有的血管系统。文献报道缺血可以诱导EPC功能加强,但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受到抑制。我们用Ang-1注射糖尿病惺?然后体外培养骨髓干细胞,用成熟内皮抗原CD31~+标记EPC,发现Ang-1可增加EPC数目,促进糖尿病小鼠骨髓干细胞向内皮细胞分化。也就提示Ang-1通过增加小鼠骨髓源性EPC来增进糖尿病心肌血管形成,从而保护心肌缺血。 综上所述,Ang-1通过促进高糖环境下血管形成而保护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 【Ang-2削弱Ang-1对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Ang-2是在1997年被Masionpierre作为内皮细胞Tie-2受体的阻断剂发掘,关于Ang-2是内皮细胞的保护性因子还是对立面,一直有许多争议。我们的实验结果显示:外源性Ang-2的加入加重高糖环境下的内皮细胞损伤,Ang-2干扰可以抑制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的凋亡;如果把外源性Ang-2和Ang-1一并加入高糖细胞,Ang-1拮抗高糖环境下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被削弱,并且促高糖内皮细胞管腔样结构形成的能力也降低,结合高糖环境下Ang/Tie-2系统的变化,因此我们认为Ang-1是通过拮抗Ang-2而发挥微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总之,Ang/Tie-2信号系统对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机理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尤其是深入对蛋白Ang-1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极具优势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丁秀琴;周彩芳;汪琳;;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生高血糖后的全方位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12期
2 郭书峥;刘霞;闫克杰;丁东红;夏宛平;任方红;;高血糖抽搐7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3 王东霞;张卫群;张菁菁;;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6期
4 周芬;汤涌;;危重症患者的血糖管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08期
5 克然木·司马义;;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预后的影响[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年06期
6 尹媚;;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糖的颅脑CT特点及临床分析[J];内科;2011年05期
7 姚伟丽;;颅脑损伤后高血糖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1期
8 向光大;;关注高血糖与血管内皮功能异常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年12期
9 高凌云;杨恂;官和立;刘晓俊;;强化血糖控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高血糖肺功能的影响[J];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年05期
10 陆维;;健康人群脂肪肝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年20期
11 陈群;张义琼;;新生儿窒息后血糖变化探讨[J];现代临床医学;2011年04期
12 高金;程玉红;杨丽平;陈翠荣;;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高血糖的控制与预后的关系[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年07期
13 王子墨;;低血糖比高血糖更危险[J];中华养生保健;2011年08期
14 戴喜明;潘速跃;;早期改良强化胰岛素序贯治疗在ICU中的应用[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6期
15 袁民骐;;新生儿窒息血糖异常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1期
16 郑力搏;张雪杰;佟慧;靳雅琼;任慧敏;杨秀春;刘凡;;起搏器置入术后高血糖致心力衰竭一例[J];临床误诊误治;2011年06期
17 陈星艳;黄正有;叶子思;;老年人高血压与高血糖、高血脂的相关性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13期
18 刘臻;;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高血糖对预后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20期
19 刘伟;;阿卡波糖治疗对急性脑出血继发高血糖患者的预后影响[J];中国药师;2011年05期
20 白红梅;高淑静;禹润玲;张颖;;266名无社会养老保障人员脂肪肝评价与分析[J];首都医药;2011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铁耘;李秀钧;冉兴无;刘玉平;黄明慧;;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毒性作用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2 任全顺;赵作祥;;六味安消胶囊配合治疗糖尿病难控制性高血糖20例[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傅丽华;崔丽笙;姜彩玉;;衢州市城乡人群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血症调查分析[A];2005年浙江省全科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4 陈海莲;巴立;陆水花;;严重多发伤早期高血糖对预后的影响及护理对策[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5 严芳梅;;伽玛刀治疗脑部疾病的护理及配合[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张帆;费锦锋;卢桂华;卢胜利;;中药滋阴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所致副反应的对照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5年
7 张建中;景丽;马爱铃;王菲;于欣;;高血糖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加重脑缺血性损伤[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方媛;刘鸣;;脑卒中急性期非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的影响因素[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方媛;刘鸣;;脑卒中急性期非糖尿病高血糖患者血糖变化情况[A];第九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戴翠莲;;冠心病患者合并高血糖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A];贵州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学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庹勤慧;Angiopoietin-1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张继红;Ang/Tie-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敏;高血糖—糖化氧化—系膜细胞肥大和基质积聚与糖尿病肾病及其高血糖记忆的细胞病理学关系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苏慧;高血糖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和GIK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及其机制[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5 许文灿;高血糖促心脏连接蛋白43磷酸化及其对连接通道功能的影响[D];汕头大学;2008年
6 叶添文;急性脊髓损伤与高血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7 武晓泓;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分化为胰岛样细胞及其保护移植胰岛功能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8 陈真;葡萄糖浓度漂移对血管内皮细胞伤害程度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9 余俊先;黄芪甲苷和苄达赖氨酸防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效学、药动学及PD-PK结合模型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10 杨艳敏;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高血糖对预后影响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芸芸;预防性应用西比灵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2 董静;视网膜动脉硬化和冠状动脉硬化关系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3 张冰慧;蜂胶脂质体的制备及其对高血糖小鼠降糖作用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4 牛亚利;针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胰岛素抵抗性高血糖及预后的影响[D];天津中医学院;2004年
5 张红芝;翻白草降糖作用及对肝细胞糖代谢影响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6 杨书艳;玉米芯酸酶法制备低聚木糖及其生理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07年
7 孙艳;拜阿司匹灵、西比灵联合预处理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王茂湘;高血糖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9 王宁;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及炎症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4年
10 宋妮娜;拜阿司匹灵预处理对高血糖SD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晓;高血糖状态人体有“记忆”[N];苏州日报;2010年
2 指导专家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高血压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闫振成 记者 夏冰冰;高血糖也会玩“潜伏”[N];医药导报;2009年
3 李凌;高血糖有什么危害[N];中国老年报;2003年
4 张锦星;高血糖危害大[N];大众卫生报;2000年
5 丁香 编译;高血糖同记忆力减退相关[N];中国医药报;2009年
6 刘红;高血糖病例分析(四)[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王立涛 编译;老人要吃“聪明”沙拉[N];健康时报;2008年
8 周一兰;怎样减少黎明高血糖[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9 李雪云;常腹泻最好查查血糖[N];健康时报;2007年
10 王建华;高血糖突然消失 未必是好事[N];家庭医生报;2007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