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SiC_p/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微结构及性能研究

程南璞  
【摘要】: 本文采用粉末冶金法,通过SiC颗粒表面处理和成形参数和热处理工艺控制基体组织和界面结合,制备SiC_p/6066Al复合材料。使用金相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及高分辨电镜(HREM)等仪器和选区电子衍射(SAED)、能量散射谱(EDS)、拉伸试验、和动态机械分析(DMA)等方法系统研究SiC_p/6066Al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性能特点和机理;实验结合理论模型研究SiC_p/6066Al复合材料热处理规律、变形行为、阻尼机制和界面特征对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工作及主要结果有以下: (1)首次综合采用氧化酸洗+碱洗工艺对SiC颗粒进行表面处理与优化成型温度相结合,探求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界面结合的工艺方案和机理,并获得成型参数搭配影响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新规律,确立了SiC_p/6066Al复合材料的表面处理、成型参数和界面控制的工艺技术,并制备出综合性能高的SiC_p/6066Al复合材料(①10%SiCp/6066Al:σ_(0.2)~387MPa,σ_b~484MPa,δ_5~7.2%,E~88.6 GPa:②12%SiCp/6066Al:σ_(0.2)~425MPa,σ_b~524MPa,δ_5~6.5%,E~92.7 GPa;③15%SiCp/6066Al:σ_(0.2)~461MPa,σ_b~537MPa,δ_5~5.5%,E~96.8 GPa。) (2)设计四因素多水平试验并建立了数理统计模型,分析热处理的微观机制,探明了热处理工艺参数影响SiC_p/6066Al复合材料强度性能的规律,并得到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参数(10%SiC_p/6066Al:535℃/90 min固溶,室温水淬,170℃/7h时效;12%SiC_p/6066Al:530℃/90 min固溶,室温水淬,170℃/6h时效;15%SiC_p/6066Al:525℃/90 min固溶,室温水淬,170℃/5h时效。 (3)微结构分析发现实验制备的SiC_p/6066Al复合材料基体中分布有颗粒状的弥散相(Fe,Mn,Cu)_3Si_2Al_(15)(bcc结构,晶格常数a=1.28 nm,尺寸100-500 nm)并对位错运动有钉扎作用。探明了SiC颗粒原态及表面处理后SiC_p/6066Al复合材料中界面的结构和结合形式,确立了控制良好SiC/Al界面结合的工艺方案。通过修正等效介质模型,研究显微组织变化对SiC_p/6066Al复合材料变形行为的影响及机理,探明了SiC_p/6066Al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与断裂模式。 (4)通过动态试验检测和数学模型,证实SiC_p/6066Al复合材料低温内耗以位错阻尼为主,高温以界面阻尼和晶界阻尼为主,三者间的相互叠加构成复合材料整个内耗行为;对应于内耗平台出现的温度范围,动态模量出现快速的下降,驰豫是一个多步的过程;证实了SiC_p/6066Al复合材料内耗对温度和频率的依赖关系和内耗峰的物理形成机制。12%SiC_p/6066Al复合材料中位错内耗激活能约为1.2 eV,晶界内耗激活能约为1.57 eV;其阻尼能力达到10~(-2)量级并且能在高温(<400℃)时保持较高的模量。 (5)修正并建立含界面特征(不同界面厚度和“界面结合强度”)的等效体模型,理论结合实验研究不同SiC/Al界面特征对SiC_p/Al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程度,确立了SiC_p/Al复合材料性能(弹性模量、界面阻尼和屈服强度)对SiC/Al界面特征的依赖规律,形成生产实验中控制界面的科学理论根据。 SiC颗粒表面状态和成型参数对SiC_p/Al复合材料性能和界面结构的影响规律、SiC_p/Al复合材料热处理规律、微结构尤其是界面特征影响复合材料性能的规律研究,为SiC_p/Al复合材料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并推动SiC_p/Al复合材料基础性问题的理论研究。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磊;;提高麦尔兹窑产量的攻关实践[J];柳钢科技;2011年02期
2 王孟浩;;浅析动筛跳汰机原理及在原煤准备车间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19期
3 刘慧敏;宋振东;许萍;张晶;;TiC/7075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实验研究[J];材料工程;2011年07期
4 裴蓓;;提高涤纶短纤维强度的生产工艺优化[J];聚酯工业;2011年04期
5 刘科学;;液环真空泵系统溢流不畅原因的分析[J];聚酯工业;2011年04期
6 刘国强;刘炳;;颗粒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研究现状与展望[J];汽车零部件;2009年09期
7 陶洁;陆振乾;乔朋军;;赛络纺毛/氨包芯纱生产实践[J];毛纺科技;2011年07期
8 刘胜文;徐玉婷;;新型孕三烯酮合成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1年07期
9 菅浩江;;基于设备与工艺改造的降低重选介耗技术研究应用[J];煤矿机械;2011年08期
10 李陈;;伊潘立酮合成缩合反应的工艺改进[J];辽宁化工;2011年08期
11 冯鹏;刘士臣;张海兵;关月强;;提高喷吹钝化镁用喷枪寿命的实践[J];河南冶金;2011年03期
12 宁玉宏;;柴油发动机飞轮壳铸造工艺的优化[J];铸造;2011年07期
13 孔繁晟;贲永光;曾昭智;严春艳;;三七总皂苷超声提取工艺研究[J];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4 白国义;石敏瑜;韩捷;高大民;;单、双季戊四醇联产工艺的优化[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15 李晴;郭杰;郑思军;陈令启;;桃园选煤厂降低介耗的研究[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11年03期
16 陶立民;孙文娟;邵严;吴晓春;曹韵牧;;控制臂外片拉深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与工艺优化[J];上海金属;2011年04期
17 刘春雨;张静;李建英;梅淑文;李文田;;唐钢热镀锌锌渣形成因素分析及工艺优化[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10年06期
18 曾德凉;汪雪梅;;铁路货车制动配件静电喷涂工艺优化[J];机车车辆工艺;2011年04期
19 顾忆红;钱峰;;氢气压缩灌装工艺的优化[J];中国氯碱;2011年07期
20 刘东雷;申长雨;刘春太;辛勇;孙玲;伍晓宇;;基于响应曲面法与改进遗传算法的RHCM成型工艺优化[J];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欧阳求保;王文龙;张曾祜;张国定;李瑞祥;;铝基复合材料太阳能桁架部件的研制[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陈国钦;孙东立;张强;姜龙涛;武高辉;;冷热循环处理对铝基复合材料热膨胀行为的影响[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宋仁国;;铝基复合材料焊接技术的发展动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4 许晓静;陈康敏;戴峰泽;蔡兰;;SiC_p/LD2铝基复合材料的超塑性[A];江苏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严红革;陈振华;陈刚;;大尺寸铝基复合材料锭坯的喷射共沉积制备技术及装置[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朱秀荣;童文俊;费良军;王荣;;陶瓷纤维增强梯度铝基复合材料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冯祖德;;铝基复合材料表面稀土防腐处理新技术[A];第十五届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暨华东地区热处理年会三十周年纪念活动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卓钺;杨德明;万红;费肖卿;斯永敏;杨盛良;刘海芳;;碳/铝复合材料变截面梁的研制及刚度考核[A];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第十一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9 伊力哈木·阿布都热依木;苏白·阿那别克;吐尔逊·斯迪克;哈丽旦·木沙;尼加提·衣米提;买买提明·艾尼;;SiC粒子的非均匀分布所引起的铝基复合材料的损伤分析[A];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论文集[C];2001年
10 杨滨;王建国;张济山;;压铸TiC/Al-9Si-1.4Cu-0.5Mg复合材料的制备和力学性能[A];第五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南璞;SiC_p/Al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和微结构及性能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邹茂华;离心铸造SiC颗粒局部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的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康智涛;多层喷射共沉积制备大尺寸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设备及过程原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1年
4 刘卫红;铝基复合材料瞬间液相扩散连接[D];吉林大学;2004年
5 邓小燕;SiCp/Cf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6 郭建;合金元素及增强体表面状况对SiCp/Al复合材料界面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D];郑州大学;2003年
7 顾敏;喷射共沉积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阻尼特性的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8 王梦寒;铁路货车转向架支撑座铸改锻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9 邓春锋;碳纳米管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组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10 许虹宇;Al_2O_3·SiO_(2sf)/Al复合材料基体成份优化及耐磨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海萌;SiC_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履带板成形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2 艾莹露;Al-Ni_2O_3系铝基复合材料微波合成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飞;玻璃/铝基复合材料管材挤压成形数值模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4 刘光辉;离心铸造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成形及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王亚松;夹Ti合金层激光焊接高比分SiC_p/2024铝基复合材料[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6 韩媛媛;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稳定化处理过程的热应力分析[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4年
7 华巍;碳纳米管/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8 牟余江;红柱石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D];兰州理工大学;2011年
9 曾涛;压力铸造法制备陶瓷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D];东南大学;2004年
10 郝旭红;自生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活塞成形工艺与组织性能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史爱萍;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前景看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9年
2 王迅;江苏省铝基复合材料中心获准建立[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罗勇安;不投一分钱 增产九千万[N];闽北日报;2007年
4 通讯员 马媛 李娟娟;长庆采气二厂榆林南区自控工艺优化全面升级[N];中国石油报;2008年
5 王鸣 刘容 顾旭宁;仪化PTA装置工艺优化通过评审鉴定[N];中国石化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郭启林 章利军 通讯员 王义军;马钢二钢轧市场竞争力从何而来?[N];中国冶金报;2005年
7 记者 刘承军;首钢水选厂过滤设备工艺优化成果丰[N];中国冶金报;2005年
8 马丽;阳铝“铝电解工艺优化与环保节能技术创新及应用”通过鉴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9 解小如 官泽德;万华:全过程节水显成效[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黄刚毅 罗勇安;南平铝业:优化生产工艺提高产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