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理论及技术研究
【摘要】:
废铝基催化剂是一种以氧化铝为载体,富含钒、钼、镍、钴等有价金属的失效催化剂。对废铝基催化剂进行综合利用,不仅可避免有价金属的大量流失,又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环境意义。本文以一种废铝基催化剂为研究对象,在热力学分析基础上,开展了废催化剂中铝和其他金属的提取与分离、以及高品质特种氧化铝的制备研究,提出了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综合利用新技术。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如下:
1.废铝基催化剂中铝与镍、钴的分离
热力学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铝、钒、钼在温度大于962.2K后均能与碳酸钠发生反应,生成的钠盐可以离子形态转入碱性介质;镍、钴则不与碳酸钠发生反应,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固体形态存在于碱性介质中。这为废铝基催化剂钠化焙烧—浸出实现铝、钒、钼与镍、钴的分离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碳酸钠与(Al_2O_3+V_2O_5+MoO_3)的摩尔比为1.1,焙烧温度1000℃,焙烧时间30 min,浸出温度80℃,浸出时间30 min,液固比4:1,搅拌速度400 rpm的焙烧—浸出条件下,废铝基催化剂中铝、钒、钼的浸出率均在96%以上,镍、钴则完全富集在浸出渣中。
2.碱性介质中铝与钒、钼的分离
VO_4~(3-)、MoO_4~(2-)、Al(OH)_4~-与钙、钡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铝、钒、钼共存的碱性介质中,钙将优先与VO_4~(3-)发生反应,使钒与铝、钼分离;钡随后与MoO_4~(2-)反应,使钼和铝分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步沉淀法从碱性介质中分离铝与钒、钼的新方案:即在铝酸钠溶液中分步加入CaO和BaAl_2O_4,钒、钼的沉淀率可分别达到97%和99%,铝与钒、钼的分离效果好,并使铝酸钠溶液得到深度净化。
3.高纯超细氧化铝的制备
碳酸氢钠中和铝酸钠溶液可制备出多晶型的微米级氢氧化铝粉体,铝酸钠溶液碳分法则可制备出单一晶型的纳米级氢氧化铝粉体。铝酸钠溶液碳分过程中,反应温度是影响氢氧化铝粉体粒度的主要因素,降低反应温度可显著减小粉体粒度;反应终点pH对粉体粒度的影响次之;CO_2流量和分散剂PEG-1000用量的影响则不显著。
氧化铝或氢氧化铝添加试剂焙烧—水洗后,都可使大部分的Na_2O得以脱除。氢氧化铝粉体添加NH_4F的脱钠效果最好,在适宜条件下,可得到纯度99.99%、平均粒径155nm的α相氧化铝粉体。
4.废渣中钒和镍、钴的利用
通过碳酸氢钠浸出、浸出液两段净化和铵盐沉钒处理,沉钒渣中92.5%的钒以五氧化二钒形式得到回收,制取的产品纯度达98.25%。
镍钴渣硫酸浸出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镍和钴的浸出率分别达到97.8%和98.6%。对浸出液做进一步处理,可有望得到硫酸镍和草酸钴产品。
5.由废铝基催化剂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的综合利用技术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以制备高纯超细氧化铝为主要目的的废铝基催化剂综合利用工艺流程。该流程可实现废铝基催化剂的综合利用,得到氧化铝、钼酸钡、五氧化二钒和硫酸镍钴混合溶液四种产品,铝、钒、钼、镍、钴的回收率可分别达到83.73%、86.64%、91.8%、95.47%和96.53%。制备的氧化铝为纯度99.99%、平均粒径134nm的高纯超细α-Al_2O_3。
|
|
|
|
1 |
刘云颖;;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研究现状[J];无机盐工业;2007年10期 |
2 |
木鹏章;赵至诚;张驹;;关于开发我省霞石资源的建议[J];云南化工;1986年03期 |
3 |
杨冠群,杨志民,王庆伟;赤泥在聚氯乙烯复合材料中的应用[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1993年01期 |
4 |
黄仲权;;开发霞石促进云南国民经济的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1989年01期 |
5 |
刘成长;;从煤矸石中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新工艺[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2009年01期 |
6 |
左以专;亢树勋;;霞石综合利用考察报告——俄国阿钦斯克氧化铝联合企业烧结法处理霞石生产现状[J];云南冶金;1993年07期 |
7 |
刘成长;;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的新工艺[J];粉煤灰综合利用;2008年04期 |
8 |
方群英;;铝土矿的综合利用[J];矿产综合利用;1985年01期 |
9 |
李来时;刘瑛瑛;;硫酸浸出法提取氧化铝的热力学讨论[J];轻金属;2009年05期 |
10 |
陈云,冯其明,张国范,欧乐明,卢毅屏;废铝基催化剂综合回收现状与发展前景[J];金属矿山;2005年07期 |
11 |
丁瑞;王翠珍;秦树林;罗恩华;;从矸石电厂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的综合利用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2007年01期 |
12 |
鲁桂林;迟松江;毕诗文;;赤泥中氧化铝和氧化铁的浸出[J];材料与冶金学报;2010年01期 |
13 |
刘守信;刘晓红;王华;程淑莲;;铝灰综合利用的技术进展[J];云南化工;2008年04期 |
14 |
刘守信;刘晓红;王华;程淑莲;;铝灰综合利用的技术进展[J];资源再生;2009年02期 |
15 |
杨毅宏;毕诗文;李春荣;张文声;李德祥;江文明;王开宇;;含锂氧化铝研制——拜耳法流程[J];轻金属;1988年07期 |
16 |
鹿方;;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研究现状[J];有色矿冶;2008年05期 |
17 |
钱兆鹏;铝酸钠溶液中全碱和氧化铝的高精密度测定法研究[J];轻金属;2001年09期 |
18 |
谢雁丽,毕诗文,杨毅宏,王志;氧化铝生产中铝酸钠溶液结构的研究[J];有色金属;2001年02期 |
19 |
刘连利,翟玉春;铝酸钠溶液脱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
20 |
刘宏,王新亮;流动注射铝酸钠溶液氧化铝浓度的测定[J];轻金属;1999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