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其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

廖锦堂  
【摘要】: 目的(1)探讨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超声造影定量参数的差异;(2)探讨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 资料与方法44例肝细胞肝癌(HCC)的44个肿瘤被纳入本研究计划,包括高分化癌18例,中分化癌15例,低分化癌11例,所有病例手术前1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应用低机械指数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I)技术对肝脏肿瘤进行实时超声造影,造影剂使用由意大利博来科公司生产的SonoVue(声诺维),首先观察肝脏及肝内肿瘤的二维声像,彩色多普勒观察肿瘤内血流分布,并给予分级,然后进行超声造影,记录造影全过程,约5分钟时间,然后在定量分析软件上仔细观察肿瘤在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的造影增强表现,并在肿瘤内部和同一深度肝实质内分别选取感兴趣区域(避开坏死区及粗大血管),作出时间一强度曲线。在时间一强度曲线上读出肿瘤内部造影剂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同一时刻周围肝实质的强度,计算峰值加速时间(peak accelerating time,PAT)、增强斜率(enhancing sloperate,ESR)、相对峰值强度(relative peak intensity,RPI)、峰值强度增加率(peakintensity increasing rate,PIIR)。术后标本HE染色,由2名不知道造影结果的有丰富临床经验的病理学专家单独阅片做出分化程度分级的诊断,应用CD34单克隆抗体行免疫组化微血管密度检测。比较不同分化程度HCC组间肿瘤最大径、彩色血流分级、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峰值强度、增强斜率、峰值强度增加率的差别,分析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增强斜率、峰值强度增加率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结果(1)高、中、低分化HCC组肿瘤最大径(分别为6.5±3.4cm、8.6±3.2cm、9.1±3.3cm)差异无显著性(P>0.05);(2)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中,低分化组与高分化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3)高、中、低分化组HCC始增时间(分别为14.7±3.4S、15.9±4.1S、14.5±2.8S)、峰值强度(分别为186.4±46.4dB、180.5±35.4dB、174.7±36.6 dB)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与中分化组间达峰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余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不同分化程度HCC间峰值加速时间(分别为16.4±4.1S、12.3±5.6S、7.1±1.6S)、增强斜率(分别为12.0±2.9、17.8±5.6、25.7±7.5)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05);低分化组峰值强度增加率高于高分化组(P<0.05),高分化组与中分化组、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高、中、低分化HCC组肿瘤微血管密度差异有显著性(P<0.001);(5)达峰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显著负相关(P<0.001和P<0.001),增强斜率和峰值强度增加率与肿瘤微血管密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和P<0.01)。 结论(1)不同分化程度HCC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增强斜率存在差异,低分化HCC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较短,增强斜率较大;高分化HCC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较长,增强斜率较小,提示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增强斜率可能反映HCC的分化程度。(2)超声造影达峰时间和峰值加速时间与肝细胞癌MVD测值呈负相关,增强斜率、峰值强度增加率与MVD测值呈正相关,提示这些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间接反映肝细胞癌的微血管密度,超声造影可能在术前活体上动态评估肿瘤的微血管生成情况,为制定手术方案、预测预后、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的疗效提供影像学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刘红敏;朱忠玲;邹云飞;张雪平;吴晓明;何花;钟淑娟;;实时超声造影鉴别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0年06期
2 左鲁生;朱先存;张爱玲;南苏虹;黄远洋;李艳梅;;超声造影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全科医学;2006年03期
3 谭开彬,高云华,刘平,左松,刘政;两种自制超声造影剂对正常兔肾脏灰阶造影的对比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6期
4 汪晓虹;王怡;;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新进展[J];上海医学影像;2009年04期
5 贺焱;何文;张惠琴;;超声造影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0年03期
6 李文静;新型超声造影剂及其在肝肿瘤诊断中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7 卞爱娜,高云华,夏红梅,周渝,高会广,谭开彬,刘平;免疫脂质体超声造影剂增强荷肝癌裸鼠肿瘤显像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8 吴凤林;李颖嘉;李传刚;;正常肝超声造影剂量与效应关系的声学定量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6年05期
9 王文平;;超声造影在肝脏良性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10 杨宗珂;王德林;;超声造影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J];广东医学;2009年03期
11 王正平;胡正彪;黄必飞;;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超声声像图及超声造影特征分析[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9年04期
12 陈敬一;徐丽伟;;肾脏肿瘤超声造影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药;2010年01期
13 徐智章;肝癌超声诊断影像学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1997年01期
14 于铭,钱蕴秋,张海滨,杜永峰,万明习,韩增辉,贺建国,朱霆;一种新型超声造影剂JD-95实时器官显影的实验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3年03期
15 谭开彬,高云华;纳米级微泡:一种新的超声造影剂[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5年04期
16 陈素霞;吕丰;刘天军;;壳聚糖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初步实验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06年S1期
17 陈惠莉;杜联芳;白敏;李凡;;超声造影在睾丸疾病中的应用分析[J];上海医学影像;2006年03期
18 王雁;刘琪;李潜;;超声造影在肝脏肿瘤的应用研究进展[J];河南医学研究;2008年01期
19 黄淑华;王伟;;子宫超声造影技术的护理[J];新疆医学;2008年04期
20 王众;;肾脏超声造影显像的新进展[J];安徽医药;2008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静;李颖如;张家敏;蒋晓春;苏金媚;章建全;;双重超声造影在胆道梗阻性疾病的应用[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许萍;王怡;富丽娜;汪晓虹;;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乳腺导管原位癌诊断中的初步评价[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项东英;何文;宁彬;张红霞;;肺癌超声造影的临床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4 司芩;吕效平;穆红艳;钱晓莉;仝威;黄声稀;;脉冲反向谐波实时超声造影对肝占位病变的临床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5 王文平;魏瑞雪;丁红;黄备建;李超伦;毛枫;季正标;;复发性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郑志强;杨勇明;黄品同;黄福光;赵雅萍;游涛;俞耀军;卢明东;赵智林;张毅;孙维建;胡经纬;王奕庚;;双重超声造影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价值[A];2007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温州医学会肿瘤分会第四届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王莎莎;李叶阔;朱贤胜;程琦;贺东莲;;超声造影在颅内肿瘤术中的临床应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8 李兴升;王志刚;杨春江;张群霞;冉海涛;景香香;李攀;;一种载基因脂质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特性的实验研究[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七届全国腹部超声学术会议学术论文汇编[C];2007年
9 林礼务;薛恩生;陈志奎;蔡敏娴;俞丽云;;一种PLGA-PEG-PLGA共聚物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其体内外显影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刘平;王翔;赵洋;高云华;;自制脂膜超声造影剂安全性及与Sono Vue~对肝脏增强显像异同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锦堂;肝细胞癌超声造影定量参数与其分化程度和微血管密度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2 佟凌霞;肝肿瘤实时灰阶超声造影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石毓君;重组腺病毒载体携带mdr1反义RNA靶向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4 高峰;血清AFP阴性肝癌患者蛋白组学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彭艳;肝癌转移相关蛋白及其兔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和鉴定[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6 李鹏;P27~(kip1)157号苏氨酸磷酸化与肝癌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陈军;生长抑素类似物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和bcl-2/bax表达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8 蔡金贞;肝细胞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研究及肝移植供体切取技术的改进[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9 叶震敏;裂解型腺病毒基因治疗人肝癌细胞及其转移瘤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10 荣维淇;肝癌复发转移相关标志蛋白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喜乐;COX-2、PPAR-γ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刘新;TRX与STAT-3在肝细胞肝癌高表达及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成峰;Syndecan-1在肝细胞性肝癌中表达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1年
4 张昊;DNA修复基因单核苷酸多态与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易感性[D];郑州大学;2003年
5 黄敏;超声造影与增强CT鉴别肝内局灶性病变的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姜静华;肝断面5-氟尿嘧啶缓释剂植入在肝细胞肝癌切除术后的早期临床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7 米俊杰;BMP5和BMP 6对肝细胞肝癌的诊断价值[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8 魏光亚;法呢醇X受体与核因子-κB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9 郭晓枫;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造影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对比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10 王维利;Caspase-3及Survivin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曾理 记者 冯竞;新型超声造影剂研制成功[N];科技日报;2007年
2 周翔;超声造影:诊断肿瘤的新尖兵[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王雪飞;为临床医学研究加油[N];健康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云涛;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应用重点[N];中国医药报;2006年
5 记者 张晶;中美科学家携手发现肝癌抑癌基因[N];科技日报;2011年
6 朱恒顺;山大一项免疫学成果通过鉴定[N];科技日报;2002年
7 吴祈耀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高新技术 走势看好[N];中国人口报;2001年
8 通讯员 昌家杰 黄治才 宁习源 本报记者 于莘明;科研紧盯病人需求[N];科技日报;2005年
9 应庆;P32-磷酸铬胶体可缩小肿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丁琛;做强做大医院药学[N];医药经济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