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出生体重对大鼠肾脏和血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摘要】:
研究背景
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FGR)包括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和新生儿低出生体重(low birth weight,LBW)。我国低出生体重儿(low birth weightinfant,LBWI)的出生率约为4.75%~8.5%,LBW是围产期婴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联合国1995年的报告估计,发生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成年患者至少10%为LBWI,大约50%的高血压患者为LBWI。自1992年Barker首次发现心血管疾病与出生体重有关,进而提出“胚胎编程”假说以来,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发现,LBW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相对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对成人期的肾脏和高血压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已有80项有关研究(其中涉及44.4万个病例,年龄跨度0~80岁,包括多种种族人群)证实了LBW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大量流行病学研究发现,LBW导致肾单位数目的减少,同时肾单位的减少是成人期发展为全身性高血压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LBW对肾脏发育和高血压的影响,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研究LBW引起成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的机制,以及实施成年期疾病的早期防治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
人类流行病学研究和动物实验均证实LBW与肾单位数目减少有明显相关性,但是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肾脏的发育过程包括快速的结构重建,尤其是后肾阶段,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并且受到多种相关基因的严格调控及互相作用,如Wt1、Bcl-2、Pax2等。同时,研究表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不仅是维持肾脏正常发育的关键系统,而且是机体调控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体液调节系统之一。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是RAS中的主要活性肽,首先作为一种血管活性物质,可优先收缩肾小球出球小动脉,引起肾小球内高滤过损伤,亦可收缩系膜细胞,引起肾小球超滤系数下降。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一致认为AngⅡ不仅是血管活性物质,更是一种促肾生长因子,除了可直接促使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肥大外,还能刺激其他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产生,导致细胞外基质进行性积聚,促进炎症细胞浸润。AngⅡ通过组织局部的特异性受体发挥作用,如AngⅡ2型受体(AT2R)。研究发现AT2R在胎儿和围生期婴儿体内表达水平较高,表明它在细胞分化和器官发育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研究发现,AT2R的激活则对抗平滑肌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因此本实验拟观察LBW是否通过影响RAS,调节肾脏发生中关键基因的表达以及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从而引起肾单位数目减少的发生。
营养素是基因表达的重要调节因子,它可以通过控制代谢产物或代谢状态导致信使RNA、蛋白质合成与功能改变。“营养程序化”的理论指出发育关键时期的营养状况可以对机体脏器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长期乃至终身的影响。早期营养环境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的克隆选择或者分化母细胞的增殖,可以使组织细胞数量或比例永久性地得到改变。理论上在生命早期给予营养干预、改变机体营养环境,可以改善脏器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对疾病的早期预防。因此,补充营养素来改变发育关键时期LBW人群或动物的营养状况,从而改变肾脏发育基因、信号传导通路,以及最终改变肾脏的结构和功能,达到减轻肾脏的病理损害、减轻高血压症状甚至减少高血压等发生的目的。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营养素干预是十分必要的。精氨酸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由于人体合成量较少,在婴幼儿的生长和发育时期是一种重要氨基酸,其在生物体内起生理作用的是左旋精氨酸(L-Arg),发挥着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和药理作用:促进FGR胎儿生长发育、减少AngⅡ含量、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等等。给LBW个体补充L-Arg,是否可以通过减少肾脏细胞凋亡、生成NO增多、减少AngⅡ生成等作用,来改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减轻或杜绝高血压的发生,达到成年期疾病早期防治的目的?解决这一问题,将为L-Arg治疗LBWI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实验分为以下三部分:
第一部分LBW对大鼠肾脏发育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用孕期全程低蛋白(10%蛋白)饮食法制造LBW仔鼠模型,观察LBW对仔鼠肾脏发育和血压的影响,并且探讨LBW是否是肾功能减低和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方法:选择健康三月龄SD健康大鼠,按照雌雄1:1的比例置于同一笼中交配。受孕成功的孕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LBW组。正常组母鼠自受孕后第1d开始给予21%正常蛋白饮食,而LBW组母鼠自受孕后第1d开始给予10%蛋白饮食,建立LBW仔鼠模型。两组仔鼠出生后至3m龄,均给予母鼠及仔鼠21%正常蛋白饲料喂养、自由饮水。选择7d、21d、2m和3m时作为观察的4个时间点,用尾套法测量2m和3m时大鼠血压;留取7d、21d、2m和3m血标本和21d、2m和3m尿标本,检测肾功能各指标和24h尿蛋白量;2m时用酸消化法计算肾小球数目。
结果:1、LBW组仔鼠平均出生体重为(6.09±0.50)g,正常组为(6.98±0.44)g。LBW组仔鼠平均出生体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LBW组仔鼠呈现出阶段性追赶生长:7d时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BW组体重显著降低;此后出现追赶生长,到21d时,两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至2m时,LBW组大鼠体重生长再次落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到3m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BW组达到追赶生长。
2、2m时,利用酸消化法检测两组仔鼠单侧肾脏总的肾小球数目。LBW组仔鼠肾小球数目明显低于正常组(22720±639)个/单侧vs.(28520±526)个/侧,P<0.01。
3、2m时,LBW组和正常组大鼠的血压分别为(120.03±8.31)mmHg和(96.28±5.82)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至3m时,两组仔鼠的血压均有增高,分别为(127.03±7.13)mmHg和(109.75±9.26)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从21d~3m,LBW组大鼠Ccr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BW组显著降低;3m时LBW组24h尿蛋白量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7.17±10.40)mg/(kg·d)vs.(79.28±14.26)mg/(kg·d),P<0.01,LBW组显著增加。
5、相关性分析显示:2m时,大鼠血压和肾小球数目有显著负相关性(r_1=-0.919,P_1=0.008);肾脏重量和血压有显著负相关性(r_2=-0.680,P_2=0.030);Ccr与肾脏重量成显著正相关(r_3=0.642,P_3=0.024);Ccr与肾小球数目成显著正相关(r_4=0.619,P_4=0.032)。
6、两组大鼠肾小球体积在7d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m~3×10~5)(正常组:0.41±0.05 vs.LBW组:0.50±0.08);在3m时,LBW组比正常组显著增大(μm~3×10~5)(1.19±0.09 vs.0.95±0.13,P<0.01)。
结论:1、孕期用低蛋白饮食法成功建立了LBW大鼠模型,制模可靠,效果比较理想。
2、孕鼠低蛋白饮食可致LBW仔鼠成年期血压增高。
3、LBW大鼠肾脏发育延迟,并且肾单位数目减少了约20.34%。
4、LBW大鼠血压和肾单位数目有显著负相关,肾单位数目减少可能是LBW大鼠发生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
5、LBW大鼠肾功能减退可能参与了LBW大鼠高血压的发生。
第二部分LBW大鼠发生肾单位减少和高血压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LBW大鼠发育过程中,1、肾脏细胞的增生和凋亡及相关调控基因的表达;2、血管紧张素Ⅱ、环磷酸鸟苷(cGMP)及NO浓度的变化;3、Pax2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LBW大鼠发生肾脏功能减低和高血压的机制。
方法:选取LBW大鼠为研究对象,采用TUNEL法和Ki-67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凋亡;RT-PCR法测定AT2R、Wt1和Bcl-2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肾组织中基因Pax2的表达。
结果:1、7d时与正常组比较,LBW组肾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增高(19.27±1.05%vs.13.24±0.89%,P<0.05)。LBW组肾脏组织WT1mRNA表达在7d时显著减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3±0.11 vs.0.97±0.10,P<0.05);LBW组肾脏组织Bcl-2 mRNA在7d时也明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88±0.06 vs.1.08±0.10,P<0.05)。
2、2m和3m时,LBW组与正常组血浆AngⅡ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BW组明显高于正常组。2m时LBW组大鼠肾脏组织AT2R mRNA表达显著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5±0.040 vs.0.963±0.051,P<0.01)。在7d和21d,两组均未见Pax2的明显表达;到2m时LBW大鼠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区可见Pax2阳性细胞的表达和蛋白的表达,3m时LBW大鼠肾脏Pax2阳性细胞和蛋白的表达均比2m更显著;而正常组仅见轻微蛋白表达。
3、LBW大鼠血清NO浓度在21d达到峰值,但在四个观察时间点均较正常组显著减低;在2m和3m时,LBW组大鼠血浆cGMP浓度显著降低。
4、相关性分析显示:2m时,AngⅡ浓度与血压成显著正相关(r=0.636,P=0.048)。
结论:1、肾发生中细胞凋亡的增加,以及Wt1、Bcl-2抗凋亡基因的表达降低可能是LBW大鼠肾单位数目减少的机制之一。
2、AngⅡ→AT2R通路可能是LBW大鼠肾脏功能减低和高血压发生的机制之一。基因Pax2的再表达可能参与了LBW大鼠肾脏功能减低和高血压的发生。
3、血cGMP和NO浓度的降低可能参与了LBW大鼠高血压发生的机制。
第三部分左旋精氨酸干预对LBW大鼠肾脏和血压的影响
目的:用左旋精氨酸(L-Arg)干预后,观察大鼠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探讨L-Arg对LBW大鼠血压及肾脏影响的机制。
方法:L-Arg干预组(简称LT组)母鼠自受孕后第1天到仔鼠出生止给予10%低蛋白饮食;在仔鼠出生至21d哺乳期内,给予母鼠和仔鼠21%正常蛋白饲料喂养,另外加L-Arg水干预,按L-Arg 200mg/(kg.d)加入50ml饮水中白天给予,夜间自由饮水。正常组和LBW组造模及喂养方法同第一部分。于7d、21d、2m和3m时,用化学法测血清中NO浓度;放射免疫法测血浆中血管紧张素(AngⅡ)和环磷酸鸟苷(cGMP)浓度;尾套法测2m和3m时大鼠血压;常规生化法检测肾功能各指标和24h尿蛋白量;RT-PCR法检测肾组织Desmin mRNA表达;WesternBlot法测大鼠Pax2基因蛋白的表达;电镜观察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足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结果:1.用L-Arg干预后,LT组大鼠体重增长较LBW多,21d时甚至超过正常组。
2.用L-Arg干预后,21d,2m和3m时LT组大鼠血清NO浓度均比LBW组显著升高。
3.用L-Arg干预后,2m时LT组血浆AngⅡ浓度比LBW组显著降低。2m和3m时,LT组cGMP浓度比LBW组显著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用L-Arg干预后,2m时与LBW组比较,LT组大鼠血压显著降低(P<0.05)。
5.用L-Arg干预后,2m和3m时与LBW组比较,LT组Ccr显著增加(P<0.05);3m时LT组24h尿蛋白量比LBW组显著降低(P<0.01)。
6.用L-Arg干预后,21d时LT组Desmin 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T组表达增高。2m时,LT组比LBW组显著降低(P<0.01),而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7.用L-Arg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到2月和3m时,与LBW组比较,LT组大鼠肾组织Pax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
8.用L-Arg干预后,电镜发现,2m时LBW组和LT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滤过膜足突减少及部分溶合;LT组系膜细胞增生较LBW组减少;正常组系膜细胞无明显增生,滤过膜足突形态正常。
结论:1.L-Arg干预后,LT组大鼠体重增长较LBW多,2m时LT组血清NO水平和血浆cGMP浓度升高、AngⅡ浓度降低。
2.L-Arg干预后,LT组大鼠2m时Ccr明显增加,24h尿蛋白量3m龄时明显减少。
3.L-Arg干预后,LT组大鼠肾脏Desmin mRNA和Pax2表达减少。
4.L-Arg干预后,LT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减少、超微结构有一定改善。
综上所述,本研究结论如下:
1、用低蛋白(10%蛋白)饮食法成功地建立了LBW大鼠模型,LBW大鼠肾单位数目减少、肾脏发育落后,出现了肾功能的减低和高血压。提示:LBW可能是肾功能减退和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2、LBW大鼠的肾小球中细胞凋亡显著增加,WT1和Bcl-2抗凋亡基因表达的下调。细胞凋亡增加可能是肾单位数目减少的机制之一。
3、LBW大鼠血浆AngⅡ浓度增加,AT2R mRNA表达的上调,基因Pax2的再表达。AngⅡ→AT2R通路可能是LBW大鼠肾脏功能减低和高血压发生的机制之一。基因Pax2的再表达可能参与了LBW大鼠肾脏功能减低和高血压的发生。
4、血浆cGMP和血清NO浓度的降低可能参与了LBW大鼠发生高血压的机制。
5、L-Arg干预后,LT组大鼠血NO和cGMP浓度升高、AngⅡ浓度一定程度降低,起一定程度降低血压的作用;LT组大鼠Ccr增加和尿蛋白水平降低,L-Arg干预起一定程度改善肾功能作用;LT组大鼠肾脏Desmin mRNA和Pax2表达减少、肾脏系膜细胞增生减少,L-Arg干预使肾脏病理损害有一定修复作用。
|
|
|
|
1 |
张丽萍;段留法;戴智云;李葭灰;石淑珍;刘国树;;老年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时血小板内L-精氨酸/一氧化氮代谢的改变[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
2 |
徐金彰;刘寿先;;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心血管组织RAS的影响[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年01期 |
3 |
何纲,李桂英,刘新波;一种高血压脑出血肝阳上亢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5年04期 |
4 |
文礼章;易定宏;陈晓阳;李晟;秦莉花;;三叶虫茶对肾性高血压模型大鼠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6年12期 |
5 |
林妮;肖柳英;潘竞锵;庆方;韩超;;卡托普利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血压和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10期 |
6 |
张馨;尹广;;肾单位数目减少与肾实质性疾病的研究现状[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8年01期 |
7 |
张杰,孙纪新,张北奇,符云峰;依那普利阻抗高钠盐饮食引发高血压的实验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年07期 |
8 |
宋碧辉;余江恒;;替米沙坦对高血压大鼠心室重构及AT_1R表达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09期 |
9 |
黄燕林;王明军;;低出生体重与成人期肾病的关系[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S2期 |
10 |
樊绍曾;;全世界一年有2,100万名低体重儿出生[J];中国临床医生;1982年02期 |
11 |
张朗度;施秀清;高瑛瑛;郭玉章;;208例低出生体重儿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1989年03期 |
12 |
沈蓓蓓;钱立晶;杜江;潘发明;;低出生体重对青少年期及成年期血压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年09期 |
13 |
潘米香,程菊凤,代国红,熊永芳;湖北省低出生体重儿调查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0年07期 |
14 |
程轶群;李晓辉;;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介绍[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05期 |
15 |
恽艳;徐汉红;;1447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2期 |
16 |
兰政文;关注宝宝的出生体重[J];母婴世界;2003年03期 |
17 |
苏红梅;毛新丽;袁慧蓉;董海鹏;;2008~2009年度广州市萝岗区低出生体重儿资料分析[J];预防医学论坛;2010年07期 |
18 |
韦建国,尹时华;L-精氨酸对肾性高血压左室肥厚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咸宁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9 |
吴洁,文格波,孙明,杨和平,杨永宗;L-精氨酸对高血压的防治作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册;1996年02期 |
20 |
林妮;肖柳英;潘竞锵;庆方;韩超;;卡托普利对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大鼠胰岛素敏感性、血压和自由基作用的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