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脊髓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及其在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脊髓、神经根超微结构的影响,并探讨P38磷酸化及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是否参与罗哌卡因的脊髓神经毒性,为临床上安全使用罗哌卡因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改良Yaksh法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为250-320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N1组,n=6)、罗哌卡因组(R1组),而R1组大鼠鞘内分别注入0.25%、0.5%、0.75%、1.0%罗哌卡因0.12μl/g,间隔1.5h给药1次,持续给药48h,分别记为“R0.25组、R0.5组、R0.75组、R1.0组”(n=6),N1组则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给药方式与R1组一样;另取改良Yaksh法暴露寰枕膜后不置管的6只雄性SD大鼠,体重为250-320g,记为假手术组(S1组,n=6),S1组不给药。通过分别检测给药前和最后1次给药1.5h后各组大鼠后爪机械刺激回缩阈值(即机械痛阈)、热刺激回缩阈值(即热痛阈)的最大效应百分比以及最后1次给药后运动功能评分来观察其行为学的变化;在完成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及相应节段神经根行光镜和电镜检查,并进行病理学评分;TUNEL法检测脊髓组织细胞凋亡;P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caspase-3,9,8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组织磷酸化p38、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及胞质内细胞色素C释放情况。
2改良Yaksh法鞘内置管成功的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为250-320g,随机分为对照组(N2组,n=6)、罗哌卡因组(R2组)。R2组鞘内注射0.75%罗哌卡因0.12μl/g,间隔1.5h给药1次,分别持续给药12h、24h、36h、48h,记为“R12组、R24组、R36组、R48组”(n=6)。通过监测R2组大鼠给药前和最后1次给药1.5h后机械痛阈、热痛阈的最大效应百分比及最后1次给药后运动功能评分来观察其行为学的变化,并在完成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大鼠;N2组则不给药,监测N2组给药前及R2组大鼠第1次给药时的机械痛阈、热痛阈的最大效应百分比,并在完成行为学检测后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后取脊髓腰膨大组织及相应节段神经根与第一部分进行相同的检测。
3将PC12细胞分为三组:对照组(N3):不予任何特殊处理,常规培养48h;罗哌卡因组(R组):15mmol/L罗哌卡因处理48h;罗哌卡因+p38抑制剂SB203580组(R+S组):15mmol/L罗哌卡因+10μmol/L 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处理48h。检测干预后各组细胞计数以及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p38、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及胞质内细胞色素C释放的情况。
结果
1各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最大效应百分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R1各组大鼠每次注药后30s内出现双后肢的麻痹,R0.25组双后肢恢复最快(P<0.05),R1.0组双后肢恢复最慢(P<0.05),R0.5组和R0.75组,介于两者其中;电镜结果显示:R0.5组线粒体结构模糊,部分粗面内质网轻度扩张,部分有髓神经纤维髓鞘板层结构疏松;R0.75组线粒体结构肿胀,粗面内质网轻中度扩张,少数神经元的胞核出现固缩,有髓神经纤维的板层结构疏松;R1.0组线粒体呈空泡样变性;粗面内质网极度扩张,神经元细胞核皱缩、甚至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髓鞘增厚,甚至崩解消失;R0.75与R1.0组的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TUNEL染色阳性细胞较N1组高,(P<0.05);R0.5、R0.75、R1.0组的caspase-3、9的mRNA表达以及磷酸化p38、活化caspase-3的蛋白表达、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较N1组高(P<0.05);
2与N2组比较,R12、R24、R36、R48组大鼠给药前后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最大效应百分比和运动阻滞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镜结果显示:R12与R24组线粒体轻度水肿,少数内质网轻中度扩张,髓鞘的板层结构疏松,R36组和R48组线粒体、内质网、髓鞘板层结构的肿胀程度更为严重,神经元胞核出现一定程度的固缩,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R36组和R48组大鼠的组织病理学损伤评分、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较N2组高(P<0.05);R24、R36、R48组大鼠脊髓组织中caspase-3、9 mRNA的表达水平较N2组高(P<0.05);R12、R24、R36、R48组大鼠脊髓组织中磷酸化p38蛋白的表达较N2组高,以R12组磷酸化p38水平最高(P<0.05);而R24、R36、R48组大鼠脊髓组织中活化caspase-3的蛋白水平、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水平较N2组高,以R48组活化caspase-3蛋白和胞质中细胞色素C水平最高(P<0.05);
3与N3组相比,R组、R+S组的细胞计数和细胞存活率均减少(P<0.05),而磷酸化P38、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以及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均增高(P<0.05);与R组相比,R+S组的细胞计数和细胞存活率均增高(P<0.05),磷酸化p38、活化caspase-3蛋白表达及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释放均减少(P<0.05)。
结论
1鞘内注射0.5%,0.75%,1.0%的罗哌卡因48小时的大鼠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浓度依赖性的超微结构改变,其中0.75%,1.0%罗哌卡因引起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对照组重,同时产生的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多。
2鞘内注射0.75%的罗哌卡因24h,36h,48h可使大鼠脊髓和神经根产生时间依赖性的超微结构改变,超过36h可使脊髓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对照组重,同时产生的凋亡细胞较对照组多。
3 P38的磷酸化以及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参与了罗哌卡因神经毒性的机制,同时P38的磷酸化先于活化caspase-3蛋白和胞质中细胞色素C水平的升高。
4 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的应用可通过降低活化caspase-3蛋白和胞质中细胞色素C的水平来减少罗哌卡因对PC12细胞的毒性作用。
|
|
|
|
1 |
倪俊,于宝军,杨红莲,陈玉林,刘训龙;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肝脏损伤[J];中国急救医学;2000年11期 |
2 |
李敬来;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1年03期 |
3 |
任志强,刘运良,刘丽君,王训凡,郭正科;三黄肾康丸治疗大鼠慢性肾衰的实验研究[J];中国药房;2001年01期 |
4 |
陈杰,王进海,龚均,汪涛,程鹏;药物干预治疗大鼠混合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年S1期 |
5 |
田新红,李伟,李成文,李增富;长期应用卡马西平对大鼠小脑结构与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医学杂志;2004年08期 |
6 |
马骏,朱书秀,王彦春,甘水咏;电针对帕金森病模型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年10期 |
7 |
王冰;王宗仁;江山;潘惠娟;;活血化瘀类中药制剂对海马缺血损伤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年48期 |
8 |
徐勤;沈逸萍;许安丽;罗振亮;;SD大鼠及beagle犬肾上腺组织形态计量分析[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6年07期 |
9 |
栗志远;陆国才;袁伯俊;姜华;戴益民;佘佳红;黄矛;;西那沙星对幼龄大鼠的软骨毒性[J];中国新药杂志;2006年04期 |
10 |
商常发;赵芝刚;顾有方;陈会良;李卫民;董策龙;;大枣多糖对大鼠血清钙和葡萄糖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7年02期 |
11 |
王毅;林伟;施举红;;野百合碱处理大鼠的血清对大鼠肺动脉压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学;2008年02期 |
12 |
张芬梅;张慧玲;陈雪玲;樊锡凤;;脉泰颗粒择时给药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影响[J];陕西中医;2008年08期 |
13 |
许玲;吕书勤;;扶正祛邪中药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模型大鼠影响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年03期 |
14 |
袁国强;吴士珍;杨海涛;高怀林;梁俊清;贾振华;吴以岭;;长期运动性疲劳与运动缺乏对Wistar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不同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02期 |
15 |
赵鋆;赵咏芳;朱敏华;卓跃红;;抗早2号方对青春期雌性大鼠骨骼生长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
16 |
马伯艳;张福利;宋琳;田旭升;;化瘀温胆汤对代谢综合征大鼠胰岛素抵抗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1年01期 |
17 |
潘媛;曹亮;邓奕;荣根新;丁岗;王振中;;散结镇痛片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大鼠妊娠功能和激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1年06期 |
18 |
陈华德;金灵青;娄冉;张丽敏;王臻;;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影响(英文)[J];Journal of Acupuncture and Tuina Science;2012年01期 |
19 |
程建国;吕运明;;迷走—垂体后叶反射在大鼠失血状态下的作用[J];青岛医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
20 |
李巍,蔡文琴;大鼠双后肢高能爆炸伤后远隔器官中生长抑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表达的变化[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7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