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区域公路地质灾害管理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摘要】:
我国西部山区地质灾害类型繁多,分布广泛,特别是滑坡、崩塌与泥石流的影响最为直接、危害最大,给公路建设和运营以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产生极大的威胁。研究整个区域及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时空预测预报技术,实现地质灾害时间与空间预测预报,对地质灾害的减灾与防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信息技术和GIS技术,论文深入研究区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地质灾害时空预测预报理论,设计并实现了区域公路地质灾害管理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在深入研究区域公路地质灾害空间危险性区划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和方法的基础上,创建基于梯形模糊数的主观权重模型和基于熵值的客观权重模型,丰富了地质灾害空间危险性评价方法体系。
2、研究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过程关系,运用雨量模型进行雨量危险性预测。并将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与降雨参数等因素叠加,建立研究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判据,生成区域地质-气象联合预警图。
3、对已有的滑坡预测理论、判据和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引入准确性矩阵,建立滑坡位移联合预测模型,解决多模型预测结果取舍和模型可靠性评判问题。对滑坡变形阶段识别,提出基于可拓学的综合评判模型。
4、为了高效管理多源、多元的区域公路地质灾害海量数据,参考相关规范建立了专用的数据标准,构建了区域公路地质灾害数据模型:区划数据模型和地质灾害项目数据模型。结合企业级的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按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逐步创建了基于Geodatabase区域公路地质灾害中心数据库。
5、建立了基于WebGIS的贵州省公路地质灾害监测、分析、评价、预报和预警系统,以电子地图为主体,以区域-公路-灾害点为主线,从面、线、点全方位实现地质灾害基本信息、监测信息、气象信息、预警预报信息的一体化网络远程发布。
|
|
|
|
1 |
许强,黄润秋,王来贵;外界扰动诱发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2期 |
2 |
李少华,周炳臣;控制沧州地质灾害发展的对策和措施[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3期 |
3 |
陈军武,李汀;介休市后崖头新村地质灾害分析[J];山西建筑;2002年12期 |
4 |
何平;重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与防治对策探讨[J];重庆建筑;2003年01期 |
5 |
王庆学;四川省宜宾市国土资源局江南分局紧急处理一起地质灾害[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5期 |
6 |
张丰,陈涧;试论湘西州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预防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3年04期 |
7 |
罗云团;泸溪县红壤丘陵区地质灾害分析及防治对策[J];湖南水利水电;2003年04期 |
8 |
吴学华,郁冬梅,白生明,毛自力;论中国彭阳县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防治对策[J];宁夏工程技术;2003年02期 |
9 |
姚学祥,徐晶;跨学科的地质灾害预警工程[J];中国工程科学;2004年06期 |
10 |
柴宏伟,郭昱葵;红旗渠沿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土工基础;2004年04期 |
11 |
赵奎,赵康,徐贻赣,任育林,王晓军;赣州境内地质灾害实例分析[J];采矿技术;2005年02期 |
12 |
苏贵臣;从化市某萤石矿区地质灾害浅析[J];西部探矿工程;2005年09期 |
13 |
范红科;陕西省米脂县地质灾害的成因及防治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3期 |
14 |
李相然,曹振斌,姚志祥;济南市区地质灾害与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的风险度与风险评价[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9期 |
15 |
罗晓玲,李岩瑛,成华,李玲萍;河西走廊地质灾害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灾害学;2005年03期 |
16 |
张川,王运章,刘新宇,夏慧民;战时空袭对淹没人防工程地区地质灾害影响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5年S1期 |
17 |
鲁光银,韩旭里,朱自强,许和言;地质灾害综合评估与区划模型[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
18 |
贾尚星;周亮;孙全智;;郑东新区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J];土工基础;2005年06期 |
19 |
何潇;李清;王建力;;重庆人为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的现状及防治对策[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
20 |
吕志涛;黄光寿;韩书记;张廷亚;刘建忠;;河南省危害性较大的地质灾害[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5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