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铜山铜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
安徽铜陵铜山铜矿床位于扬子地台西北缘,是我国长江中下游铜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前人对该地区做了不少研究工作,但在成矿定位机理以及矿床成因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文在深入安徽铜山铜矿床的基础上,运用矽卡岩铜矿床的经典理论和方法,对铜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成矿定位规律以及矿床成因等内容进行了研究,主要取得了如下成果:
1、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矿区内的变质作用和蚀变作用主要有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作用、角砾岩化作用和热液蚀变作用;铜、硫矿化主要与石榴石矽卡岩有关,铜、铁矿化主要与透辉石矽卡岩有关,钾化、硅化与铜矿化有关;成矿作用可分为二期六阶段。
2、通过对铜山岩矿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认为岩体主要来源于上地幔,且受到了地壳的混染作用。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混合后期的大气降水。
3、探讨了地层、构造、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地层表现为有利的岩性、岩性突变面和隔挡屏蔽作用;构造控制了岩浆的侵入及其成矿岩体和矿体的形成和就位;岩浆岩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4、综合研究了铜山铜矿床成矿定位规律及矿床成因,建立了同源多期多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即铜山铜矿属典型的矽卡岩型铜铁金硫矿床,但局部叠加有斑岩型铜钼矿化和热液型铜铁铅锌银矿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