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桩高应变锤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其模拟试验研究

李廷  
【摘要】: 本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基桩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归纳和总结,针对目前基桩高应变动测中,对激振振源、锤-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管桩沉桩过程模拟及其承载力预测缺乏有效分析手段的现状,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基桩高应变动力测试技术中激振振源、锤-桩-土动力响应理论以及应用相关研究成果模拟管桩沉桩过程并对其承载力进行预测的方法开展了系统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参照作者及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基于基桩高应变动测Case法相关理论基础及应用实践,应用动弹性理论,本文首先对瞬态冲击荷载作用下桩土相互作用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基桩高应变动测Case法检测基桩承载力、完整性、桩身应力、打桩能量及打桩效率的基本原理,归纳了Case法的相关子方法,并提出了在高应变动测中将锤-桩-土作为同-系统考虑的研究思路。 2、通过对基桩高应变动测振源的分析与比较,针对基桩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对激振振源研究的不足,基于碰撞锤击模型解析算法,首次提出了特大型组合式重锤的概念及柴油锤激振模型优化仿真算法-热动力算法。不仅对基桩高应变动力试桩各种锤型开展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更重要的是首次提出“双弹簧”等力学模型对特大型组合式重锤的性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基于解析及热动力算法,对柴油锤的工作机理进行了研究。证明了特大型组合式重锤的科学性、安全性及热动力算法在模拟柴油锤工作过程时相对于解析等算法更加精确,从而大大拓宽了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的检测范围并提高了模拟测试精度。 3、针对基桩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中对锤-桩-土相互作用机理缺乏正演分析手段的现状,基于-维杆件相关波动理论,建立了锤-桩-土的动力响应模型与算法,编制了相应软件-重锤桩岩土动力响应分析程序。不仅明确了选择锤重和锤垫时需要考虑的各种因素及其主次关系。更重要的是可更加接近桩土实际力学性状辨识高应变动力试桩中尤其是大直径混凝土灌注桩高应变动力试验中影响承载力的各种因素,如锤重、落距、土阻力分布、桩侧土弹限、桩端土弹限、桩垫刚度等。从而为分析锤-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提供了-种有效的正演分析方法。 4、通过对现有方法的分析与比较,针对目前基桩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中对管桩沉桩过程模拟及其承载力预测的不足,基于锤-桩-土动力响应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首次采用改进的连续杆件模型与优化的离散质弹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柴油锤打桩过程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并编制了相应程序软件。不仅可以模拟实际打桩过程中锤、桩、土的相互作用,更重要的是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一个系统包含两种模型,发挥不同模型的优势,将两种模型进行良性衔接的解决方案。解决了目前纯数值解析算法无法精确模拟实际打桩过程这一难题,相关软件的开发亦填补了国内空白。 模型桩、试验桩的试验分析及实际工程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在高应变动力试桩技术中将锤-桩-土作为同一系统考虑的研究思路、特大型组合式高应变动力试桩重锤及重锤性能分析方法、重锤桩岩土动力响应分析方法、锤击管桩沉桩过程模拟及其承载力预测等方法是科学合理的,对于提升基桩设计、施工及检测技术水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崇文,何广民,王 ;新型海上采油平台与土作用的模式[J];天津大学学报;1994年02期
2 陈晶;高峰;沈晓明;;基于ABAQUS的桩侧摩阻力仿真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吴波;刘维宁;索晓明;史玉新;;城市地铁施工对近邻长桩桥基的影响[J];都市快轨交通;2006年04期
4 赵琦;刘增荣;蔡东艳;;用Penzien模型研究地震时桩土相互作用[J];山西建筑;2007年15期
5 杨保全;俞晨;张思军;;挤扩支盘桩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温永钦;申向东;王琪;;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作用的数值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7 陈晶;;考虑固结的摩擦型单桩ABAQUS数值模拟[J];河南科学;2010年11期
8 陈荣金;侯光阳;李永乐;;桩土相互作用对矮塔斜拉桥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J];西南公路;2010年04期
9 杨敏,周融华,王伯钧,张俊峰,裴健勇;按变形控制设计上海某10层办公楼桩筏基础[J];建筑科学;2000年02期
10 李虎;吴卫国;甘进;;考虑结构桩土相互作用自升式工作平台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10年03期
11 朱鹏;;基于新抗震细则连续刚构桥深水作用抗震分析[J];山西建筑;2011年18期
12 衣伟;考虑桩上相互作用高桩码头单桩地震反应[J];中国港湾建设;1997年04期
13 殷宗泽,石磊;砂土中群桩特性的试验研究(英)[J];岩土工程学报;1998年03期
14 张涛;胡昌斌;;桩土相互作用时端承桩桩顶扭转复刚度特性研究[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15 王成雷;王建华;;土层液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的动力p-y曲线研究[J];中国港湾建设;2007年02期
16 杜娟;陈奕柏;陈颖杰;;大直径钻孔灌注桩群桩效应非线性分析[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17 胡丽娟;许向明;;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倾斜荷载下的群桩基础[J];山西建筑;2008年25期
18 唐东洋;翟钢军;熊洪峰;;不同作用力下高桩码头叉桩受力分析[J];水道港口;2010年06期
19 姚洪锡;;板梁结构在沪杭客运专线深厚软土路基工程中的应用[J];高速铁路技术;2010年03期
20 张崇文,赵剑明,张社荣,孙尔超;桩土作用的动力非线性反应层元法[J];岩土工程学报;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珉;宋波;;桩-土动力相互作用对斜拉桥结构性能设计的影响[A];第八届全国地震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10年
2 袁志林;陈祥余;段梦兰;李记忠;王国栋;;基于ABAQUS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C];2011年
3 王欣华;陈晖;张甲恩;;基于桩土相互作用理论下的两种地基处理模式浅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4 赵钖钱;;用半解析混合法计算单桩的垂直承载能力[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5 赵钖钱;;挡土桩的有限元分析[A];第三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1994年
6 赵维炳;施健勇;高正夏;;桩土相互作用的有限元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余俊;高立状;尚守平;李忠;;饱和土中单桩扭转动力阻抗简化计算方法[A];第17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8年
8 李虎;甘进;姚晋;;基于ANSYS的海上多功能自升式工作平台研究[A];第四届全国船舶与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陈建民;肖花;;用ANSYS软件分析桩土相互作用[A];第十三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余俊;陈海明;杨钊;李忠;;饱和土中单桩竖向振动分析简化计算方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炳祥;发展三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在桩土相互作用研究中应用[D];兰州大学;2012年
2 智胜英;时域内低应变基桩缺陷定量分析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3 蔡靖;岩土隐蔽结构缺陷量化分析及小波变换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4 李长冬;抗滑桩与滑坡体相互作用机理及其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5 严祖文;基于ANSYS二次开发的桩土相互作用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6 刘东辉;侧嵌式管桩受力性能及桩土相互作用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亓兴军;桥梁减震半主动控制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8 张智卿;饱和非均质土中桩土耦合扭转振动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戚春香;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桩土相互作用p-y曲线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10 李雨润;液化土层中桩基横向动力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光辉;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空间地震反应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2 王欣;多年冻土地区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3 吴飞桥;地震荷载作用下内河架空直立式集装箱码头数值分析[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齐志会;正压冲固平台结构分析中基础边界条件的分析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5 黄新赞;深水高墩大跨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反应分析[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6 徐莲净;多年冻土地区单桩应力状态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7 马青力;h型桩板墙桩土相互作用数值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赵琦;震陷时黄土地层中桩土相互作用特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9 杨靖;考虑尺寸效应的双排桩的有限元分析[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杨彪;预应力锚索抗滑桩作用机理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