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

刘赞群  
【摘要】: 作为混凝土耐久性的一个主要方面,硫酸盐侵蚀的相关研究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试验模拟方法和实际工程暴露条件间的差异,因而仍认为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研究现状是一个“混乱的世界”。 本文从实际出发,系统深入分析实际混凝土结构和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工程实例,针对实际工程中两种暴露方式-半埋和全埋,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较切合实际工程的室内试验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机理。 半埋混凝土-构件一部分埋入地下水土中或与水土紧密接触,而另一部分暴露在相对干燥的空气中。工程实例表明,半埋混凝土暴露于空气中的部分发生了类似冻融剥落的严重劣化,通常认为盐结晶是其主要破坏机理。然而,工程实例、长期野外试验和相关试验室研究结果均没有充分证明这个观点。 本文通过混凝土孔溶液压滤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灯芯效应”的“传输-浓缩”过程,在较短的时间内会在暴露于空气中的混凝土中形成一高硫酸盐浓度(接近饱和)高pH值(13.0左右)孔溶液区。微观分析结果表明,暴露在温湿度稳定或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未能在水泥净浆与混凝土试件内观测到硫酸盐结晶体,但发现了钙矾石、石膏和氢氧化镁等化学侵蚀产物,只在混凝土碳化区观测到硫酸盐结晶体。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显示:混凝土碳化、潮湿的外界环境、矿物掺合料都会加剧硫酸盐对半埋混凝土的侵蚀破坏作用,混凝土表面涂层能有效提高半埋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1.根据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首先阐述了混凝土内部不能产生盐结晶破坏的原因: (1)化学反应消耗了孔溶液中的硫酸盐,其消耗速度随孔溶液浓度而加快,使得孔溶液难以满足盐结晶所需条件-过饱和,致使半埋混凝土内部孔溶液中很难发生硫酸盐结晶。 (2)发生在单个孔隙中的盐结晶不会导致材料破坏,只有晶体在多孔材料内部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孔隙内结晶生长产生的压力才会导致材料的破坏。但在混凝土中,由于硫酸盐和水泥水化产物之间的化学结合作用,晶体和孔壁之间的溶液薄膜消失,晶体停止生长,也不会产生结晶压力破坏。 (3)对于半埋混凝土试件,通过“灯芯效应”在混凝土内形成了孔溶液区,很难在内部形成过饱和浓度的干湿界面区引起内部结晶破坏。 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由“灯芯效应”(wick action)的传输-浓缩过程形成的高浓度、高pH值硫酸盐孔溶液区内发生的严重化学侵蚀是导致半埋混凝土中暴露于空气部分较快严重破坏的主要机理。本机理能较好地解释以下一些事实: (1)掺加矿物掺合料不能改善半埋混凝土的抗硫酸盐性能,甚至加剧劣化。其原因是:一方面,掺加矿物掺和料有利于因“灯芯效应”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更广的高浓度、高pH值硫酸盐孔溶液区,另一方面,在高浓度、高pH值的硫酸盐孔溶液作用下,矿物掺合料中残留的活性组分会被激发而生成膨胀性产物。 (2)潮湿环境中半埋混凝土发生严重侵蚀破坏的区域广,其原因是潮湿环境有利于因“灯芯效应”在混凝土内部形成更广的高浓度、高pH值硫酸盐孔溶液区。 (3)混凝土碳化将加剧半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破坏作用。因一方面混凝土碳化能使盐结晶发生;另一方面能提高混凝土内的毛细管吸附作用,形成更广的高浓度、高pH值硫酸盐孔溶液区。 (4)混凝土表面涂层处理能有效提高半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因涂层可以阻碍在混凝土内部形成高浓度、高pH值硫酸盐孔溶液区。 3.最后,提出了半埋混凝土两阶段硫酸盐侵蚀劣化模式:首先在较短时间内形成高浓度、高pH值硫酸盐孔溶液区;然后发生化学侵蚀破坏过程,其特点是在骨料界面处生成石膏,其他部分内主要生成钙矾石。劣化模式描述了半埋混凝土在硫酸盐侵蚀过程中的内部微观变化,解释了混凝土沿骨料界面处发生涨裂性破坏是造成半埋混凝土发生类似冻融剥落破坏的主要原因。 全埋混凝土-全部位于地表下,或者深埋在地表面下建筑物的一部分,实际破坏工程实例显示,碳硫硅钙石是引起全埋混凝土破坏的主要产物。通过对在混合硫酸盐溶液以及高浓度硫酸镁溶液中各种水泥基材料的生成产物的研究,提出了碳硫硅钙石侵蚀是发生在一种随着时间累积,侵蚀环境浓度不断升高(大于现场地下水测量值),同时也是高pH值(大于12.5)的硫酸盐环境中的破坏机理。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认为,在含有硫酸盐的服役环境中,不管是全埋混凝土还是半埋混凝土,发生的严重破坏都是由经时累积的高硫酸盐含量下的化学侵蚀引起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严军伟;邢婕;李杰;罗宇;刘数华;;石灰石粉混凝土及其硫酸盐侵蚀特性综述[J];混凝土;2011年08期
2 姜正平;宋旭艳;何耀辉;许国林;顾亚敏;李君兰;;PHC桩的使用环境分析和耐腐蚀性研究[J];施工技术;2011年13期
3 李小坤;施成华;雷明锋;;硫酸盐侵蚀环境下隧道结构病害等级研究[J];现代隧道技术;2011年04期
4 刘艳敏;余宏明;汪灿;王春磊;;白云岩层中硬石膏岩对隧道结构危害机制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09期
5 邓廷权;;铁山港跨海大桥混凝土抗腐蚀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年07期
6 孙彬;王景贤;周燕;邸小坛;;冻融循环、硫酸盐侵蚀和碱骨料反应的混凝土损伤鉴别方法[J];建筑科学;2011年S1期
7 焦楚杰;孙卓;任达;魏晓峰;;三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8 李年维;;硫酸盐侵蚀中钙矾石的形成机理及硫酸盐侵蚀预防措施[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9 黄星;黄维蓉;余平;;混凝土电通量与抗蚀系数及抗盐结晶侵蚀系数的相关性分析[J];混凝土;2011年08期
10 郭金敏;;煤矸石混凝土耐久性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1年07期
11 高静;;浅析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因素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12 刘丽娟;安普斌;姚远;;关于码头耐久性的一点浅见[J];北方交通;2011年06期
13 雷琴;;混凝土耐久性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1年09期
14 陈拴发;李华平;李祖仲;盛燕萍;关博文;;交变荷载对硫酸盐侵蚀混凝土速率影响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15 董志鹏;;纳潮河大桥结构耐久性设计方案研究[J];中国铁路;2010年04期
16 孙军梅;章再兴;;浅谈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1年09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勤;曹建国;李金玉;林莉;田军涛;李芳;邓正刚;;高浓度和荷载条件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特性及抗侵蚀技术[A];吴中伟院士从事科教工作六十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秀娟;封孝信;张健;;硫酸盐对C-S-H的侵蚀研究[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董必钦;黄战;邢锋;;荷载、硫酸盐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腐蚀特性研究[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马保国;罗忠涛;李相国;高小建;张美香;;混凝土碳硫硅酸钙型硫酸盐侵蚀的物理化学过程模拟[A];第十届全国水泥和混凝土化学及应用技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杨晶杰;靳晟;于玲;;新疆某水库防渗混凝土的侵蚀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丁鹏;王谷丰;;混凝土结构防裂应用技术对比分析[A];混凝土膨胀剂及其裂渗控制技术——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膨胀剂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7 巫绪涛;谢思发;胡俊;;EPS混凝土的动态压缩试验[A];第六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金玉;林莉;曹建国;田军涛;王爱勤;邓正刚;李芳;;高浓度和应力状态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性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混凝土耐久性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0年
9 岳汉威;张利俊;蒋玉川;马振珠;;碳硫硅钙石引起水泥基材料的破坏[A];中国混凝土进展2010[C];2010年
10 亢景富;;我国水工混凝土的硫酸盐侵蚀问题[A];水电科技论文集[C];199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赞群;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基本机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高润东;复杂环境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微—宏观劣化规律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万小梅;力学荷载及环境复合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劣化机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4 延永东;氯离子在损伤及开裂混凝土内的输运机理及作用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高礼雄;掺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抗硫酸盐侵蚀性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李长成;水泥基材料碳硫硅钙石型硫酸盐侵蚀破坏及预防措施研究[D];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2011年
7 唐国斌;基于全寿命设计的混凝土箱梁桥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于湖生;黄麻纤维用于混凝土增强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刘卫东;改性聚丙烯纤维混凝土的工程性能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孙丛涛;基于氯离子侵蚀的混凝土耐久性与寿命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公勋;基于硫酸盐侵蚀的混凝土基本性能退化规律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超;基于侵蚀损伤演化的混凝土中硫酸根离子扩散模型[D];宁波大学;2012年
3 严海彬;硫酸盐侵蚀及干湿循环条件下改善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4 万旭荣;硫酸盐侵蚀环境下的混凝土扩散反应规律研究及数值模拟[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5 董宜森;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宋慧;硫酸盐侵蚀条件下混凝土损伤演化机理及其内膨胀力模型[D];宁波大学;2011年
7 牛立聪;荷载与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下硫酸根离子在混凝土中扩散反应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朱文凭;基于损伤理论的混凝土抗冻耐久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9 钟海明;荷载—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D];广州大学;2012年
10 计海力;基于细观力学考虑孔隙及孔隙水影响的混凝土力学指标预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通讯员 刘兆启记者 沈英甲;新疆研究成功防治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新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2 晓科;新疆研究成功防治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技术[N];中国建材报;2007年
3 葛洲坝水泥厂 刘实忠;满足工程特性的个性化水泥质量控制要点[N];中国建材报;2010年
4 李亚铃;GN混凝土防盐蚀剂通过专家评审[N];中国建材报;2009年
5 郝忠民 中铁六局集团太原铁路建设有限公司;地基处理水泥搅拌桩的施工与探讨[N];科学导报;2009年
6 刘成健;超高强硫铝酸盐水泥在干混砂浆中的应用[N];中国建材报;2010年
7 记者袁岚;粉煤灰计量与控制系统工艺和装备研究科技成果通过鉴定[N];中国建材报;2011年
8 王道远 四川鸥鹏建筑工程公司;浅谈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几方面因素[N];建筑时报;2011年
9 王惠明;引气剂对干粉砂浆的性能影响[N];中国建材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