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强夯与真空降水联合法机理探讨及在深圳的应用研究
【摘要】:
低能强夯与真空降水联合加固技术综合了强夯与真空降水两种施工技术的特点,是一种新的联合加固技术。目前,对该联合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还处在探索阶段,缺乏系统和全面的研究,导致其加固机理和固结理论方法尚不成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针对饱和软粘土,设计和施工还处于边试验边应用阶段,对低能强夯联合真空降水法进行理论探索,并将其应用于深圳滨海软土地基处理工程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推广价值。
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对低能强夯联合真空降水加固技术及其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1)以深圳滨海地区软基处理工程(主要是港口码头等大面积软基处理工程)为背景,对深圳滨海地区的软土特性进行总结归纳,并对土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为软土地基处理相关设计、施工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2)基于太沙基三维固结理论、动力固结原理、振动波压密等理论分别对真空降水、低能强夯、低能强夯联合真空降水加固机理进行了阐述与讨论,并分析探讨了非饱和土和饱和土的强夯加固机理。
(3)详细介绍和推导Biot动力固结平衡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并结合低能强夯法的加固特点,将三维动态八结点形函数概念引入到平面八结点动态等参元中,建立了三维动态八结点单元刚度矩阵和质量矩阵,为低能强夯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构建了理论模型。
(4)以Biot动力固结方程为理论基础,利用FLAC-3D建立了低能强夯动态模拟数值模型,并对边界条件、初始条件以及瞬态荷载模型进行了设定。结合深圳滨海地区软土的特性,选取了低能强夯的八种工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给出了位移场、夯击影响范围、夯沉量、夯击引起的地面竖向位移的计算结果,分析了落距、夯锤质量和夯击能对夯击沉降量的影响。
(5)选用深圳市前海湾某地块软基处理工程为例,进行了低能强夯联合真空降水施工现场试验,详细介绍了低能强夯与真空降水联合加固法的参数设计、施工工序、施工要求以及监测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综合考虑软土特性的基础上,采用低能强夯联合真空降水法处理深圳滨海大面积软土地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施工方便,可节省工期和成本,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
|
|
|
1 |
韩文喜,张倬元,严明,李强,卢小兵,吉随旺;强夯地基在道面荷载下的固结沉降特征[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9年04期 |
2 |
刘善国,殷友东;某住宅楼的地基加固与纠偏[J];化工矿产地质;2001年02期 |
3 |
叶观宝,司明强;半刚性复合地基沉降实用计算方法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1年04期 |
4 |
王彤林,胡安胜,王光华;基坑工程降水对复合地基变形的影响[J];河南科学;2003年05期 |
5 |
胡庆立,任瑞波,张克绪;轴向荷载作用下单桩沉降的非线性分析[J];工程力学;2004年03期 |
6 |
殷如锡;论海河流域高程系统的转换及地面沉降[J];海河水利;1996年05期 |
7 |
袁占良,黄俊华,刘超英;焦作市广播电视塔的变形观测[J];桂林工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
8 |
周开灿,田玉中;沉抗水库坝基第四系覆盖层工程地质特征研究[J];西南工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
9 |
刘学锋;对Watts等构造沉降量计算公式的修正[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7年03期 |
10 |
朱滋清,王翔;上海市内环线高架道路Ⅰ、Ⅱ标段工程勘察[J];上海地质;1997年02期 |
11 |
原喜忠;大兴安岭北部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沉陷研究[J];冰川冻土;1999年02期 |
12 |
杨顺安,刘志欣,张迎春,蒙庆辉;粉喷桩加固软土地基的认识[J];地质科技情报;1999年03期 |
13 |
李蓓,唐海峰,董建国;单桩沉降的半经验计算法[J];上海地质;1999年04期 |
14 |
吴跃东;罗宁高速公路软基处理及沉降观测分析[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S1期 |
15 |
林建忠,王巍雄;柱状粒子沉降的数值模拟[J];工程热物理学报;2002年05期 |
16 |
张继发,谢新宇,郑俊杰,曾国熙;一维大应变固结理论的一类解析解[J];固体力学学报;2003年04期 |
17 |
李树鹏;杜红旺;高庆余;;山区高填方工程筑体强夯法加固试验研究[J];科技风;2009年09期 |
18 |
彭惠,陈竹昌;大面积堆载试验现场地基沉降分析[J];上海地质;1999年04期 |
19 |
刘涌国,唐攀;大连星海蹦极跳工程设计[J];水运工程;2000年11期 |
20 |
石江滨,韩学光,董爱民;松花江沿岸裸露水准点沉降试验[J];东北测绘;2000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