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软土地基处理综合研究
【摘要】:
南沙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南沙房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地铁四号线以及南沙港的施工过程中,深厚的淤泥或淤泥质软土层如何处理一直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本文在大量试验和工程实例基础上,对南沙软土力学特性和工程特性、软基处理方案优选、软土固结度的设计计算、软土沉降预测与计算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大量的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以及土工试验,对南沙地区软土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南沙软土的力学特性和工程特性。结合多项工程的试验数据,通过统计图表,分析和讨论了南沙软土的塑性和稠度特征,以及含水量、孔隙比与其他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
在详细介绍层次分析法对多目标决策问题进行分析的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软土地基处理的实际情况,将模糊理论和层次分析法二者相结合,构建了软基的影响因素层次分析树,对评语隶属度的选用进行了分析,建立软基处理方案优选的多层次分析综合模糊评判模型。运用专家咨询法系统地分析了影响软基处理效果的因素如工程地质条件(包括软土厚度、软土性质等因素)、施工条件(包括工期、材料、施工机械)和环境保护要求等,建立了因素权值表。并通过广州番禺大学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珠海电厂三个大面积软土地基处理工程实例的具体计算,证明了该模型可以对软基处理方案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
在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的基础上,对瞬时加荷条件下,单向固结排水情形和三向排水固结的轴对称问题进行详细的讨论和理论计算,给出了径向排水体、竖向排水体以及总固结度的计算公式。利用改进的太沙基法和改进的高木俊介法,讨论了分级等速加载时地基固结度的修正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条件下的固结度计算的理论公式,并对影响砂井固结度的几个因素进行了讨论。结合南沙大面积软基处理工程实例,对排水固结法中地基总沉降量的计算,塑料排水板的设计计算以及平均固结度的计算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
根据工程实例的现场监测数据,作出了相应的浅层沉降、深层沉降、分层沉降、孔隙水压力以及地下水位的曲线图,并对沉降观测数据与图表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讨论。同时应用指数曲线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对沉降观测数据进行最终沉降量的预测,讨论了两者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针对分级加载时,沉降曲线呈现“台阶状”的情形,提出了修正的指数曲线模型。该修正模型能很好地反映实测的曲线,有效地模拟原有实测曲线的台阶,同时考虑了瞬时沉降的影响。该方法不但能预测地基的最终沉降量,还能对地基的固结沉降进行很好的拟合与预测,解决了其他模型不能对分级加载,以及产生“台阶状”的沉降曲线进行预测的局限性,有利于在工程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本文通过现场试验、理论分析计算和工程实例应用,得到了对实际工程有一定指导意义的一些结论,对南沙开发区的软基处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