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厚板振动时效的微屈服机理探讨与试验研究
【摘要】:
振动时效在实践中被证实是一种有效消减残余应力的工艺,然而在应用中发现对于不同的材料和构件,其应力消减效果并不相同。为了更好地在生产过程中应用振动时效工艺,对振动时效的机理研究就变得十分迫切。本文主要通过试验研究,得到了铝合金厚板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残余应力演变的一般规律,并对振动时效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探讨。
本文首先对X射线残余应力测量法应用于铝合金材料的电解抛光,电解剥除工艺,测量技术进行了研究和优化,并对淬火和预拉伸铝合金厚板表面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得到了分布区间和规律。
其次,本文通过试验,对交变应力加载状态下的残余应力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当加载应力与残余应力之和大于材料屈服强度时,残余应力可以得到消减,其消减规律符合塑性变形和强化机理;当小于屈服强度时有两种情况,当叠加应力小于门槛值时,交变应力加载不会对残余应力产生影响,当叠加应力大于此值时,经过一定周期交变应力加载,残余应力会得到消减,加载应力越大,应力消减产生的越早。另外,试验中表面喷砂试样比淬火试样残余应力消减效果显著,因此残余应力消减也与初始残余应力状态与应力梯度有关。
再次,本文对振动时效消减残余应力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分别基于包辛格效应和位错理论总结了振动时效消减残余应力的宏观和微观机理,得到了残余应力消减的数学模型和经验公式。基于蠕变理论提出了振动时效与循环蠕变在力学本质上的相关性,并对交变应力幅、温度和材料特性等共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应变能原理分析了残余应力场对应的能量状态,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对振动时效消减残余应力的过程进行了研究。
最后,通过对比试验证明振动时效可以调整淬火铝合金厚板的峰值应力,均化残余应力分布对尺寸稳定性有很好作用,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
|
|
|
1 |
沈立人;浅谈振动时效及其应用[J];衡器;1997年06期 |
2 |
饶德林,朱政强,葛景国,陈立功,倪纯珍;振动时效消除拼焊不锈钢板的残余应力[J];振动与冲击;2005年02期 |
3 |
刘扬;振动时效消除残余应力机理的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6年02期 |
4 |
王烈鑫,刘勇,谢列卫;铝合金构件振动时效工艺的试验研究[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4年03期 |
5 |
徐庆善,陈绍冕;振动时效[J];苏州大学学报(工科版);1985年01期 |
6 |
倪纯珍,陈立功,刘毅萍;振动时效工艺在锻压机床大重型焊接结构件中的应用[J];锻压机械;1996年04期 |
7 |
陈国遂,何有斌,古天佑;振动时效在大型工件上的应用[J];大型铸锻件;1997年03期 |
8 |
芦亚萍;节能新技术——振动时效[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
9 |
刘峰;振动时效工艺在焊接结构件生产中的应用[J];能源技术与管理;2005年02期 |
10 |
韩殿文,孙广栋,张志民;振动时效技术在重型机械和大型焊接结构上的应用[J];重型机械;2003年02期 |
11 |
山西省新技术推广中心,张星桥,张星原;振动时效——化工设备领域极有前途的技术[J];化工装备技术;1996年05期 |
12 |
刘文显;焊接件振动时效工艺[J];机械研究与应用;1996年03期 |
13 |
牟君,杨国义,徐东明,周桂臻;振动时效消除洗浆机部件的应力[J];纸和造纸;2005年02期 |
14 |
刘桂君;智能型振动时效控制装置的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1996年03期 |
15 |
陈艳贞
,尹湖古
,王立安
,曹雷生;振动时效在焊接件上的应用研究[J];锅炉制造;1998年02期 |
16 |
王莉虹;振动时效消除应力工艺探讨[J];机电工程技术;2003年04期 |
17 |
蔡荣良;振动时效及其在我厂的应用[J];制造技术与机床;1987年06期 |
18 |
赵小梅,杨胜利;振动时效——高效节能新工艺[J];机械;2000年S1期 |
19 |
蔡秋楠,何自强;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优化原则[J];河海大学常州分校学报;1997年01期 |
20 |
蒋家挺,谢敏,杨靖辉;振动时效技术在广钢的推广应用[J];冶金丛刊;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