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取代丁二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质研究
【摘要】:本文分别以丁二酸(L~1)、2-甲基丁二酸(L~2)、2-亚甲基丁二酸(L~3)、2-巯基丁二酸(L~4)、2-溴基丁二酸(L~5)、2-羟基丁二酸(L~6)、左旋2-羟基丁二酸(L~7)、右旋2-羟基丁二酸(L~8)为第一配体,邻菲啰啉(phen),2,2′-联吡啶(bipy)为第二配体,合成了11个系列稀土铕和铽的二元或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及稀土络合滴定确定了二元配合物的组成为Ln_2(L)_3·4H_2O (Ln = Tb,Eu;L =丁二酸及其衍生物),三元配合物的组成为Ln_2(L)_3M·2H_2O(M = phen,bipy)。通过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研究了各个系列配合物的性质。对配合物荧光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第一配体和第二配体在敏化稀土离子的发光时有个最佳配比。不同的金属离子,不同的体系最佳配比不完全一样;
(2)第二配体的引入极大地增强了铽(Ⅲ)和铕(Ⅲ)配合物的发光强度。
(3)配体取代基的变化对配合物荧光激发峰和发射峰的位置变化影响很小,但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有较大影响。在不同的体系中取代基的变化对配合物荧光性质的影响不完全一样,但结果显示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基本还是随配体取代基的给电子能力的增强而增强。
(4)配体手性对配合物荧光性质也有较大影响,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两种手性配体的配合物荧光强度基本相当,但都要明显地强于外消旋配体的配合物荧光强度。
引入钆、钇等合成了稀土铽的掺杂配合物(铽∶钆/钇= 10∶0~0∶10),并测试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研究发现,铽与掺杂金属离子的摩尔比为7∶3时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优化出一个最佳配比,引入钇作为掺杂金属离子,phen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稀土铽的四元配合物。表征了配合物的性质,并比较了二元,三元,四元配合物的荧光性质,发现四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略大于三元配合物,但远大于二元配合物。
|
|
|
|
1 |
黄妙龄;梁福沛;郁开北;;稀土-对氨基苯甲酸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6年03期 |
2 |
赵永亮;连锡山;赵凤英;;邻溴苯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光谱特性[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年05期 |
3 |
李建宇,张颂培,曾红;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现代化工;1998年12期 |
4 |
梁利芳,李源英,杨燕生;苯甲酰三氟丙酮与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
5 |
尹显洪,谭民裕;吡啶-2,6-二甲酸类配体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研究[J];稀土;2002年05期 |
6 |
郑文杰,陈填烽,杨芳;光谱学事件的时间标度与稀土配合物的荧光性质[J];暨南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
7 |
王党辉;杨一心;杨一勤;赵天成;伍星;王少康;侯瑶;陈慰宗;;2-乙酰基苯并咪唑缩甘氨酸Schiff碱镨(Ⅲ)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J];科学通报;2005年23期 |
8 |
杨正银,王流芳,吴集贵,李兴玉;2-羰基丙酸(吡啶-4-甲酰基)腙稀土双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抗肿瘤活性[J];应用化学;1992年03期 |
9 |
王世英;于广谦;李玉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载体稀土配合物的Double-Double效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1993年01期 |
10 |
王增林;牛春吉;胡宁海;倪嘉缵;;稀土与L-脯氨酸配合物的合成、表征及晶体结构[J];化学学报;1993年03期 |
11 |
但悠梦,聂光华,余爱农,胡卫兵;稀土配合物[Tb(C_3H_7NO_2)_2(C_3H_4N_2)(H_2O)](ClO_4)_3的合成、表征与热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12 |
胡远芳,王艳,胡卫兵;稀土配合物[Nd(C_3H_7NO_2)_2(C_3H_4N_2)(H_2O)](ClO_4)_3的合成、表征与热分析[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
13 |
邓瑞平;于江波;张洪杰;李哲峰;周亮;彭泽平;郭智勇;;Sm(TTA)_3phen的摩擦发光及发光现象与配体性质的关系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7年06期 |
14 |
黄建军;钟平;胡雯;;对叔丁基杯[6]芳烃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江西化工;2008年03期 |
15 |
聂春红;董艳萍;迟彩霞;乔秀丽;王佩华;;对硝基苯酚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J];绥化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
16 |
张辉;黄常洪;张扬;喻莉萍;李旭;周菊锋;李强国;胡吉林;;稀土配合物La(C_7H_5O_3)_2·(C_9H_6NO)对血浆蛋白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12期 |
17 |
刘艳红;朱保华;;稀土配合物的发光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8 |
关莎莎;刘连利;孙彤;王莉丽;;波长转换膜的制备及表征[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
19 |
完颜辉,董文基,李小静,冯长周,杨汝栋;稀土元素-双-4-酰基吡唑啉酮-季胺盐离子缔合型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J];稀土;1989年02期 |
20 |
任吉民,裴奉奎,王文韵;水溶液中羟脯氨酸稀土配合物的NMR研究[J];中国稀土学报;1990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