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汽车工业国有化问题分析(1975-1988)
【摘要】:
作为二战后英国国内最重要的制造业,英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为战后英国政府出口创汇和实现充分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当20世纪70年代英国本土汽车工业濒临绝迹的时候,工党威尔逊政府尝试通过国有化的方式来振兴汽车工业。这一过程从1975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88年。其整个国有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国有化初期(1975-1977),国有化中期(1977-1982),国有化尾声(1982-1988)。造成英国汽车工业国有化失败的因素很多,并且相互联系,如撒切尔政府的私有化政策,英国政府汽车产业政策的工具化和消极性,以及国有企业的“公共性”和“企业性”的对立等等。其中,全力推行私有化政策的保守党撒切尔政府,将国有的英国利兰公司直接出售,是英国汽车工业国有化失败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还在于国有化本身不但没有能改变汽车工业分散的结构和低下的生产效率,反而更加剧了汽车工业政策工具化的趋势,带来了更大的消极作用。在整个英国汽车工业大衰落的背景下,国有化改革是无法改变英国汽车工业走向衰亡的命运的。
【相似文献】 | ||
|
|||||||||||||||||||||||||||||||||||||||||
|
|
|||||||||||||||||||||
|
|
|||||||||||||||||||||
|
|
|||||||||||||||||||||
|
|
|||||||||||||||||||||
|